帥龍
成立僅半年多,余額寶勢如破竹用戶突破8100萬,這一數字超過了6700萬的股市活躍賬戶數,但唱衰之聲也隨之而來。
“真夠熱鬧的啊,有學者站出來呼吁要取締余額寶了!”倩倩看著微信上的新聞標題說道。
“木已成舟,怎么可能說取締就取締呢?那只是為下一步的監管造勢而已。銀行業整體活期儲蓄規模在18萬億元左右,區區幾千億元被挖走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大虎不以為然。
“我認為余額寶這次‘樹大招風躺著中槍,還是源于當初競爭策略上的缺陷。”“教授”接話道。
“我也感覺這種高歌猛進有點兒咄咄逼人的味道。”小林頗有同感。
“你們想想啊,余額寶主要針對無法購買理財產品的小眾群體,本質上做的是客戶群的細分和切割,之前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的門檻和5%的實際收益已經在市場上達成了某種共識。初入江湖的余額寶只要簡簡單單把客戶切走就好了,而上來就跟銀行打利率戰是不明智的。實際上,十倍于活期儲蓄利率的收益預期已經相當有吸引力了,如果開始先把收益預期定低一些,然后根據需要再慢慢往上加才對,認購規模跟現在應該也差不了多少,而且還能少支付一兩個百分點的利息呢。”“教授”的分析不無道理。
“是啊,上來就給出超過6%的收益,發力似乎過猛了。”
“別小看這一兩個點,一年可就是幾十、上百億元啊!”
“可不嘛,一旦實際收益率下降難免引起投資人的失望。看來這金融和投資里面的學問太大了,非得好好研究不可!”
“對的,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股市這個‘大池子。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包括被套的休眠賬戶在內,股市這6700萬個有效賬戶里沉淀了多少社會財富啊?”
“等我算算啊,”大虎邊說邊掏出了手機,幾秒鐘的工夫結果便出來了:“就算每個賬戶平均只有10萬塊錢、或相應市值的股票,那就是接近7萬億元啊!”
“你算的7萬億元實在是太保守了,去年年底的時候股市市值已經接近24萬億元了呢!”這話出自平時喜愛收集統計數據的“教授”之口應該是靠譜的。
“啊?這么多!”
“所以啊,股民這個群體很需要救助。余額寶之類的理財產品好歹能實現正收益,而股民‘七虧二平一賺的格局至今也沒有改變,存量盤不活,內需僅靠那點可憐的工資能拉得動嗎?”
“可股市一旦漲上去,想必有很多股民會選擇解套走人、告別這個傷心之地,接著錢要是再轉到樓市可咋辦啊?”
“哎喲,您這不是俗話說的‘皇上不急、太監急嗎?瞎操這心沒用,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況且政府還會調控的。您甭管別人是走是留的,抓緊時間學著在股市里不再賠錢才是真的。”老李說得很中肯。
“依您看,大部分股民長期虧損,這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我看首先是對投資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不夠,就像難治的霧霾、擁堵不堪的城市交通、掛號難、入學難……凡是今天讓人感到頭痛的麻煩事,很多都是因為我們之前對這些事的重視不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祖宗的話并沒有過時。”老李答道。
“對投資必須高度重視,我同意您這個觀點,但其實賺錢誰不想啊?您怎么能說我們對投資就不重視了呢?”大虎挺困惑。
“夢想發財跟真正重視投資可是兩碼事!所謂的重視,首要的一層含義是什么——是敬畏之心。”
“為什么偏偏是敬畏之心呢?”
“驕兵必敗!只有心生敬畏才不會輕敵,才不會想當然地認為投資容易,是個人都能賺錢。再舉個例子吧——靠打工賺錢和靠投資賺錢,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發財路徑,它們有各自的規律和技巧。你們同意嗎?”老李問道。
“同意。”
“好,那你們說說,靠打工賺高薪的規律和技巧是什么啊?”
沒想到,師傅這么簡單的問題,竟會把幾個年輕人問得啞口無言、面面相覷。(待續)
(作者為成功航線投資者教育培訓機構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