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璐 張琳 張保昌
摘 要: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SG186”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和營銷計量、抄表、收費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試點——濮陽供電公司的用戶信息采集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分析。采集系統的應用大幅提高了對電費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用電信息采集;電費管理;抄表;核算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04-02
電費管理指按照國家批準的電價標準和供用電合同的約定,依據用戶實際用電情況和電能計量裝置的記錄計算電費,并及時收取電費的活動。主要包括抄表、電費核算和電費回收三個環節。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抄、核、收三個環節相互之間雖然也有聯系,但由于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所限,常常出現脫節現象。在這種管理模式下,電費管理職能分散,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較差,存在人為調整報表數據的可能,不能真實反映供電企業的電力銷售情況。基層部門對政策的執行隨意性比較大,不符合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要求。
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供電企業對電費核算工作進行集中管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上的集中,而是電費業務的管理集中,運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手段,建設符合供電企業管理現狀的電費核算中心,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業收入,降低管理線損,規范服務水平的目的。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將會建成一個大型的數據采集系統,管理多種通信信道,同時接入大用戶負荷管理終端、集中抄表終端等多種終端,自動采集所有電力用戶的用電信息,實現客戶用電信息管理、負荷控制、預付費控制等直接應用功能,通過集抄終端接入公配變計量點電表,完成配變數據采集。各類電能量數據采集到同一個平臺,實現“四分”(分電壓等級、分區域、分線路、分臺區)線損管理,線損數據自動統計分析。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與營銷業務系統無縫對接,數據自動同步,電能示值自動導入營銷系統,實現電費自動核算發行。
1 用電營業原電費管理流程
用電營業原電費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每次抄表前,抄表員將抄表戶的詳細數據從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下載到抄表機中,然后攜帶抄表機到現場。利用抄表機簡便的查找方式查到該抄表戶資料,將現場表碼數據輸入到抄表機中。抄表結束后,將抄表機連接到微機上,抄表機內存儲的抄表數據就全部自動錄入到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中,隨后根據系統提示的異常類別對抄表數據進行復核。核算員對復核過的數據進行電費計算、電費審核,確保電費信息準確無誤后發行當月的電費。
從流程中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①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抄表都由人工逐戶在抄表本上手工記錄。②出錯概率高。由于信息化低,傳遞復雜,很難避免不出錯。抄表員在現場抄寫,有眼觀誤差、手寫誤差;抄表機由操作員手工輸人,有輸入差錯。③線損率高。人力多消耗在抄表工作上,缺少現場巡查人員,無時間分析,使低壓管理線損率高。④電費回收周期長。用戶每月抄表收費一次,通過送欠費通知單催收,很難使電費資金盡快回籠,容易形成電費拖欠。⑤對客戶服務不到位。由于手段落后,每月除抄表和送停電通知單外,幾乎未提供任何服務,加上人工抄表,抄收時間周期不均勻,抄表差錯和銀行的數據傳輸不及時,用戶忘記交費,從而需繳電費違約金,使用戶對公司服務有很大意見。⑥無法解決復雜的電價問題。在電價調整時,無法及時抄斷用戶電表起止讀數,不能準確核算用戶電費,特別是在執行豐枯峰谷、階梯電價等多電價政策時問題更為突出。
2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下的電費管理流程
現以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試點——濮陽供電公司6.8萬戶的采集效果為案例,簡述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費管理流程中體現出的優越性。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電費管理流程如圖2所示,新的電費管理流程省去了抄表員每月到現場逐戶抄表的環節,只需要向系統發送采集請求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就會召測客戶端數據。待召測回來數據之后,抄表員開始在“SG186”系統中進行采集質量檢查、數據發布和數據提交。在數據復核環節,若出現大量的零電量或負電量等異常情況,重新向采集系統發送采集請求,重新召測數據;若少數數據超過正常范圍,出現大幅度波動,抄表員需要去現場了解情況,看是否存在偷電、竊電或超合同容量用電行為;若數據都在正常的范圍內波動,抄表員點擊復核即可完成。隨后審核員對電量信息進行電費計算、電費審核,對出現的異常情況的提交異常管理,在異常管理中處理異常、重新審核。審核員確保當月電費信息準確無誤后,將電費發行。每月10—25日為用戶繳費期,用戶在25日仍未繳費的,系統會自動生成違約金;用戶超過3個月未繳費的,系統自動進行遠程停電,同時短信通知用戶,提示用戶及時繳費——用戶一旦繳費,系統會自動送電,真正實現智能用電。月底賬務員進行實收對賬,編制財務報表,完成當月抄表計劃。
通過比較兩種電費管理流程,可以看到新流程的特點:①明顯提升了電費管理水平。及時將采集數據導入營銷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與營銷業務系統的數據無縫對接,實現了抄表、結算、停送電自動化,避免了估抄、漏抄和錯抄的現象發生,減少了錯誤的發生,解決了手工抄表無法解決的抄表不同時的問題,提高了數據的準確率,提高了電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②加大營銷數據的集中管理水平。通過對營銷數據的集中采集、集中管理,實現了數據高度共享水平,加快了業務數據的傳遞速度,提高了信息利用率,避免了營銷數據的二次加工,保證了數據的唯一性和準確性,減少了數據維護工作量。③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通過系統實行遠程抄表、用電異常檢查、電費催繳、公用臺變的負荷實測和分析等功能,改變了人工現場操作的傳統模式,從而人員投入相應減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為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執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避免了現場作業的安全隱患。據估算,節約人力資源、推行居民階梯電價、減少財務費用支出等政策的推行,為濮陽試點工程每年帶來約2 347萬元的效益。④提升了負荷監控水平。可實時監測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和開關狀態等運行信息,及時發現各公變臺區的專變負荷過載、三相不平衡情況,有效指導配網規劃和業擴建設,及時發現計量回路故障和可能存在的竊電行為。通過現場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完善了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遠程停送電功能,實現了對用戶的“費控”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提高整個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水平。⑤提升了優質服務水平。實現了實時算費、雙向互動和自助查詢等功能:當預付電費余額不足時,由終端主動向主站報告,通過95598短信系統和終端聲光報警等多種方式向用戶報警;當用戶要查詢預付電費余額時,由主站實時向終端下發指令,由終端計算當期電費,并上傳至主站,與主站預付電費余額進行比較,并在60 s以內將結果發送給用戶。
3 確保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穩定運行的建議
3.1 進一步加強采集系統與客戶終端安全管理
運維人員定期到現場檢查裝置是否正常,確保GPRS信號穩定,每一次的采集成功率在98.5%以上,日周期采集成功率在99.9%以上。采集信息至少每三個抄表周期與現場計費電能表記錄數據進行一次現場核對,對連續二個抄表周期抄表數據為零度的客戶,應抽取不少于20%的客戶進行現場核實。當抄表例日無法正確抄錄數據時,應在抄表當日進行現場補抄,并立即報電能計量中心進行消缺處理。
3.2 進一步拓寬營銷自動化系統“SG186”的適用功能
要完善營銷系統與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對接,提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聯合營銷自動化系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同時,必須考慮現行營銷機構發展變化的形勢,使營銷自動化系統的功能適應目前“大營銷”工作格局的需要。
3.3 進一步提高營銷隊伍整體素質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營銷業務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流程化,需要業務員熟悉本崗位的要求,出現異常情況能迅速、及時處理。
3.4 加強宣傳工作
向電力客戶宣傳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行下,可隨時查詢當前電價、用電量和用電工況,提高了用戶對電能信息的知情權。同時,對每戶安裝了預付費電能表的居民發放美觀、實用的居民用電證,宣傳安全用電,合理用電,建立社區充值服務站等真情服務行動。
4 結束語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成功運行,給電力系統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系統的運行對保證安全可靠供電、保障社會穩定,推動節能減排、科學合理用電,拉動內需、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在減少抄表、收費等人力成本,降低中低壓配電網線損率,提前回收電費、防范電費風險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編輯: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