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全
摘 要:惠城區是廣東省惠州市的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區。隨著區內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石化配套產業和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市區及周邊地區用電負荷增長也不斷加快。因此,研究剖析惠城區配電網網絡結構和設備現狀,逐步升級改造配電網勢在必行。
關鍵詞:城區;中低壓;配電網;線損率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21-02
1 惠城區配電網現狀和問題
1.1 配電網供電現狀
惠城區2013年供電量為4.03×109 kW·h,同比2012年增長8.27%,網供最大負荷77.37 MW,同比2012年增長8.47%. 其中水口街道供電負荷增長較快,增長率為9.66%,原因是大部分工業位于水口街道,其用電負荷及報裝容量較大,所以供電負荷較大,增長較快。而橫瀝鎮、橋東、龍豐、江南街道、橋西街道由于農村用電占主導,所以供電負荷增長較慢。
1.2 存在問題
1.2.1 中壓配電網
惠城區10 kV線路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個別線路存在過載、重載情況,占公用線路比例3.5%;②部分線路不滿足可轉供電條件,占公用線路比例38.26%,大部分線路由于線路本身或者聯絡線負載較重,無法滿足可轉供電;③29.58%的公用線路裝接配變容量偏高的線路。
1.2.2 低壓配電網
惠城區低壓配變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①個別配變存在過載、重載情況,占公用配變比例7.7%; ②個別配變存在電壓偏低情況,占公用配變比例2.1%,一個原因是配變重過載,另一個原因是供電半徑過大、配電線路過長。
1.2.3 網絡結構水平
網路結構主要存在的問題:惠城區目前環網線路數、站間聯絡比例分別為100%和63.67 %,站間聯絡率較低,不能滿足負荷的發展。
2 中低壓配電網規劃思路
2.1 總體規劃思路
總體規劃思路主要有:①在“十二五”中低壓配電網規劃基礎上,結合2013年電網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根據2013年負荷發展新動態和負荷預測調整結果規劃中低壓網架,使電網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持;②著眼于解決配電網現存問題,在項目規劃過程中,重點針對配電網存在的重過載、低電壓、環網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加以解決,同時改造運行年限過長、工況較差的線路及設備,更換高耗能配變,逐步改善配電網架的薄弱環節;③優化調整網架結構,既要解決現狀問題,又要滿足新增負荷供電,使網架結構更加高效和經濟,統籌兼顧制訂規劃方案,使現狀網絡由復雜的非典型接線逐步向典型接線過渡,并控制新建環網線路,采用多聯絡的接線方式;④注重同高壓配電網的協調與結合,系統地解決現存的各種問題,在規劃方案制訂中,還要充分考慮經濟性。
2.2 分區規劃思路
針對現狀分析網絡現存的運行、設備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以下規劃性建設和意見。
C類供電區:2014年的重點是配合區域的開發建設和電源點的投運,解決線路重過載問題。10 kV網架以“2-1”單環網和“3-1”單環網為主要接線模式,對現有復雜接線線路進行解環,逐步優化網絡結構,同時配合新建電源點的投運,進一步明確各變電站的供電范圍。
D類供電區:對于此類區域,2014年重點是配合區域的經濟發展建設和變電站的投運。對負載較重的線路進行調整和改造,新出饋線滿足負荷增長的需求,同時徹底改造單輻射結構線路。10 kV網架以“2-1”單環網和架空“手拉手”為主要接線模式,為向電纜網“N供1備”和架空線三分段兩聯絡過渡打下基礎。對負荷分布情況和網架條件已經相對完善的部分網架進行優化整合,同時配合新投運變電站,重新劃分各變電站的供電區域,一方面使已有線路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使單輻射的供電方式盡快過渡到環網供電,將C級環網逐步改造升級至B級、A級環網。
E類供電區:該類區域的重點主要是進一步明確主干線路的供電區域。利用新投運變電站逐步將供電范圍過大、供電線路尤其是支線線路過長以及供電區域交叉模糊的情況進行改善,將現有環網接線進一步典型化改造,提高供電可靠性。
3 效果預估
3.1 存在問題的解決情況
預計改造措施實施后,惠城區重載、過載線路、過載公變、電壓低線路和臺區將全部得到解決,重載公變比例下降至3%,線路環網化率為100%,線路可轉供電率均達到63.75%,典型接線比例為94.69%,非典型接線主要為三聯絡接線。負荷供應能力方面,線路平均負載率穩定在45%左右。供電瓶頸問題總體得到有效緩解。
3.2 供電可靠性評估
根據配電網結構抽象模型,計算可靠性指標加權平均值,從而得出惠城區2014年度供電可靠性預測結果為99.951 7%.
3.3 線損率評估
根據規劃方案及評估方法對線損率進行理論計算,預測2014年理論線損率為2.68%.
4 后續規劃設想
隨著惠城區市郊地區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該地區用電壓力將不斷加大。企業應具備超前意識,高標準地進行城市配電網規劃,既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生命周期,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投資,又要逐步解決電網的薄弱環節,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擴大電網的供電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規劃工作中有以下幾點設想:①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未來幾年社會經濟和城市化水平仍將不斷提高,電力作為現代社會的主要能源,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也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電網規劃應繼續保持超前意識,要不斷引入先進的規劃方法和手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②隨著政府對城鄉發展不平衡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構建均等基本公共服務是配電網未來幾年不可忽視的內容,配電網需要加強市郊地區供電電源、電能質量和用電安全建設。③惠城區工業、旅游業和房地產業不斷快速發展,而與此同時,規劃項目選址及線行走廊困難的問題卻日益突出。為了使電力建設步伐不落后于負荷發展速度,需要省公司、地市局層面推動電力規劃,與城市規劃更加緊密地結合,建立電力規劃合理的常態機制。通過法律、制度和審批流程來保證電網規劃的實施,減少電力規劃中的不可控情況,使預留站址和線路走廊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護,配電網規劃與城鄉總體發展規劃得到有效銜接。④電網建設中使用的原材料,如礦石、石油等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在電網建設中同樣不可避免。如何高效地建設電網,如何提高電網運行經濟水平,如何構建綠色自動化電網,將是惠城區未來幾年電網規劃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內容。
〔編輯: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