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躍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電氣產品也越來越多樣化,很多舊式的電力傳輸系統已經不能滿足當代電力供應要求,當前電力發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變供電結構,完善供電設施,提高供電質量。為了滿足高要求的供電質量,在供電設備已趨于完善的基礎上,當前的首要任務便是改善電力傳輸質量,提高供電可靠性,增加城市電網美觀性,而電纜埋地敷設的重要性也日趨突出。通過研究10 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纜敷設情況可知,這個電壓等級僅適用于普通住宅和小型工廠用電范圍。通過對埋地電纜改造,線路敷設方式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為城市范圍內大規模的電纜敷設提供一個系統、完整、可行的規劃方案。
關鍵詞:電纜溝;電纜直埋;電纜隧道;電纜排管
中圖分類號:TM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26-02
現代城市10 kV及以下電纜埋地敷設大體分為四種敷設方式:電纜直埋、電纜溝、電纜排管、電纜隧道。
1 電纜直埋
其具體操作如下:①直埋電纜敷設前,應先將溝底鏟平夯實。②直埋電纜埋設的最小深度(地面至電纜外皮)為700 mm,位于車行道或耕地下時為1 000 mm,并應在凍土深度以下。加隔板的電纜敷設是在溝寬有限制或有特殊要求時才采用。③路燈電纜與道路灌木叢平行時,距離不限,不允許將電纜平行敷設在其他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與其他管道交叉或平行排列時,應該滿足現行國家規范的要求。④直埋電纜敷設應在空曠以及轉彎頭的上方設標志樁。⑤標示牌用150 mm×150 mm×0.6 mm鍍鋅鐵皮制作,符號和文字最好用鋼印壓制,標示牌固定在預制的標志樁上。在有建筑物的地方,標志牌應盡量安裝在壕溝附近的建筑物外墻上,安裝高度是底邊距地面450 mm,電纜標志牌用2 mm厚的鉛板或切割電纜鉛皮制成,文字用鋼印壓制,并用鍍鋅鋼絲系在電纜上。⑥在不易挖掘和承受外力較小處的直埋電纜保護板,可用磚代替,由工程設計決定。普通保護板采用C15混凝土制作,板厚度為35 mm。
2 電纜溝
這種方式操作時需注意的是:①電纜溝應每隔50 m設一集水井,溝底向集水井需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②電纜溝考慮分段排水方式,并每隔50 m左右就設置集水井,集水井蓋板結構由工程設計決定。③電纜在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終端、轉彎和接頭兩側均應加以固定,并且在直線段每隔100 m處也加以固定。 ④室外電纜溝的結構形式、防水處理由土建設計決定。電纜溝內電力電纜間水平凈距為35 mm,但不得小于電纜的外徑尺寸,控制電纜間凈距不作規定。當溝底敷設電纜是1 kV以下的電力電纜,控制電纜間凈距不應小于100 mm。接地線在電纜敷設前與支架焊接,所有零件需作防腐處理。
3 電纜排管
3.1 電纜排管敷設
在其敷設的過程中要強調的是:①敷設的全部路徑應滿足所使用的電纜允許彎曲半徑的要求,管路縱向連接處的彎度,應符合牽引電纜時不致損傷的要求。②一般每管孔宜穿一根電纜,管內徑不小于所穿電纜外徑的1.5倍,排管頂部的埋深不小于500 m。③排管安裝時,應有傾向人孔井側不小于2%~5%的排水坡度。④電纜在石棉水泥管、混凝土管塊或可撓螺紋電纜保護管中敷設穿過鐵路、公路及有重型車輛通過的場所時,應選用混凝土包封方式,當石棉水泥管或可撓螺紋保護管敷設在可能發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流沙、回填土地段或八度地震基本烈度區),應選用鋼筋混凝土包封方式。⑤電纜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塊中敷設時,應設置人孔井。人孔井一般設在轉彎、變高程、分支、接頭及電纜從排管轉向直埋處,在直線段一般不超過100 m處設置,也可按電纜牽引張力的限制來計算確定。⑥禁止電纜在其他管道上、下平行敷設。當與其他管道水平平行敷設或交叉敷設時應符合規范規定的間距要求。⑦電纜排管埋設的最小深度(地面至保護管表皮)為700 mm,位于車行道下時為900 mm,并應在凍土深度以下。⑧電纜進入人孔井、建筑物、箱式變和開關柜時,應做阻火封堵,電纜穿入保護管時管口應密封。⑨當排管位于道路或者鐵路下時,覆土深度不得小于900 mm,并必須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機械損傷。⑩地面以上必須裝設電纜走向標志。
3.2 電纜井
具體操作時,按以下方法進行:①電纜井內的電纜應安裝在井壁的電纜支架上。由于電纜外徑較大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滿足電纜彎曲半徑要求時,可采用電纜吊架安裝。②采用電纜吊架安裝時,吊架和電纜應避開人孔位置,電纜井內部凈高度不宜小于2.1 m。③電纜吊架距離一般不宜大于800 mm,特殊情況下可適當加大。④電纜井內水平方向每隔800 mm裝設一組電纜支架,每側電纜支架有1根40 mm×4 mm的熱鍍鋅扁鋼通長連接并與接地極相連,電纜吊架接地線同支架接地線相同。⑤電纜在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終端、轉彎以及接頭兩側均應加以固定,且宜在直線段每隔100 m處也加以固定。⑥電纜支架和電纜吊架在開孔或焊接后應進行防腐處理。⑦電纜支架做法詳見標準圖集07SD101-8,P134;電纜吊架做法詳見標準圖集07SD101-8,P135。
4 電纜隧道
對于電纜隧道施工,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隧道長度在7 m以下時,可設一個出入口;隧道長度7 m以上時,兩端應設出入口;兩個出入口之間的距離超過75 m時,應增設出入口。②入孔直徑不應小于0.7 m。③隧道內應有照明燈,電壓不應超過36 V,否則應采取安全措施。④通道地面應盡量平坦,向排水溝方向應有不小于0.5%的坡度,而排水溝向集水井應有0.3%~0.5%的坡度。⑤隧道與廠房或變電所連接處,以及長距離隧道中每隔100 m應設帶門的耐火隔墻。⑥隧道應盡量實行自然通風。當電纜的電力損失超過200 W/m時,應實行機械通風。
當今電力電纜技術突飛猛進,其發展趨勢主要是朝超高壓、大長度、大截面、多樣化和高可靠性等方面發展,以往蜘蛛網式的電力網絡系統在現代高科技的社會發展中已經顯得很不和諧,而電纜埋地敷設在現代化城市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