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澤
把“包容性體制”貫穿到改革中
“在兩個雞蛋上跳舞”,這句拉美諺語很有哲理,強調的是辦事要掌握平衡點,這能夠很好地表達在新階段改革中的“均衡運作”思想。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就是把握公正化和市場化之間的均衡。實事求是地說,市場經濟有局限性,甚至是有缺陷的。但比較起來,當今世界上還沒有比市場經濟更好的資源配置機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外有些論者對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看得有些過度,以至于國內出現了批判市場經濟體制、認為市場經濟是中國“萬惡之源”的說法。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資源配置方式無非有兩種:市場體制與計劃體制。后者在中國已實行多年,其嚴重弊端大家都看到了。中國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能動搖。
中國還屬于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現在有“兩個苦于”,既苦于市場經濟不發達,要繼續培育它,又苦于發展過程中出現若干弊端。第一個“苦于”是主要矛盾,但也要注意克服第二個“苦于”的問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市場化這個“雞蛋”不能踩破,否則,中國必將倒退。當然,第二個“雞蛋”——公正化也不能踩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現包容性,需要從多個方面探索。就產權領域來說,首要問題是打破壟斷。總的思路是放寬市場準入,包容“國有”與“民營”。現在包容度不夠,仍有“彈簧門”、“玻璃門”,這在客觀上把民營資本排斥在外。包容體現在哪里?首先要在產權上包容“國有”與“民營”。基于這種認識,筆者主張中國未來應實行混合所有制。現在混合所有制混合的廣度、深度、力度都不夠,或者說包容度不夠。對此,應當實行“兩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第一,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生產要素是一個綜合性概念,現代經濟中包括五大要素,即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管理。在資本、土地、勞動力、管理、技術等要素上,目前很難說是公平的。第二,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一方面,起跑線要一樣;另一方面,跑道也要一樣。第三,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國有資產和民營資本都應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賤賣和侵吞國有資產,顯然是犯了“侵吞國有資產罪”,但侵犯私人財產就應逃脫法律嗎?但在現實中,兩者仍有差距。
中產階層需要繼續擴大
在社會領域如何體現“包容性”?它集中體現在4個字上——“社會共生”。如何實現“社會共生”?第一,窮人不能再窮,要遏制貧困。第二,富人不能出走。第三,中產階層必須擴大。
政治體制的“兩個雞蛋”又是什么呢?要尋求最大政治公約數——民族復興,這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應當在“革命”和“完善”這“兩個雞蛋”上跳舞。中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這就是在“兩個雞蛋”上跳舞——這是深刻革命,必須用極大勇氣去推進;同時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
文化體制怎么均衡?要實現文明交融和文明融合。發展中國家的文明與發達國家的交融,可視為文明領域的“兩個雞蛋”。
生態文明建設要做產權文章
生態環境該如何均衡?當代人類的生存發展包括三個系統,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系統(“天”),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資源系統(“地”),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自身系統(“人”)。廣在哪里?用“廣義產權論”分析,廣在天上、廣在地上,還有廣在人的自身上,如勞動力、技術、管理、產權和環境人權等。“天人合一”,對天地的敬畏并尊重人的尊嚴,這“兩個雞蛋”都得要。運用到破解當下環境保護難題中就是要建立環境產權制度和資源產權制度。企業產權是狹義產權,環境產權則包括碳排放權。現代人應該意識到,碳排放是有產權關系的。
那怎樣理解資源產權?資源產權有五個方面,包括水資源產權、土地資源產權、礦產資源產權、森林資源產權以及海洋資源產權。例如,海洋產權,所有權是國家的,這很清晰,但海洋的用益物權如何搞活,現在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可以劃出一定區域,把產權界定好,把使用權轉讓給有需要的地區、企業和個人。
需要強調的是,生態文明建設有四條線。第一是技術路線,通過發明或創新裝置,減少污染。第二是結構路線,調整產業結構,例如把首鋼遷出去,搞文化創意產業和服務業。第三是政府調節路線,包括環保執法、檢查、懲罰,以及改革資源稅、環境稅。第四是市場路線,用“看不見的手”運作,一是產權,二是價格。
新階段改革要有新思維,要有新方略。要擺脫傳統思維,要超越慣性運作。筆者不希望“文明沖突”和“社會博弈”成為新階段中國改革的主流形態,而期盼包容性改革能成為下一步的戰略選擇。
(摘自《思想理論動態參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