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臻



明星檔案
劉孜
知名演員,被稱最佳跨界藝人,演戲和主持之外,還是業界知名設計師,并曾經營國際知名家居品牌,現經營有餐廳及瑜伽會館。1997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2009年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曾擔任綜藝節目《歡樂總動員》的主持人,影視劇代表作品有《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永遠有多遠》《我這一輩子》《西游記》《等風來》《神雕俠侶》《怒放之青春再見》等。創立設計工作室“空享生活”。
遇到劉孜請點贊
據說當面夸贊劉孜時,會看到奇妙的反應。于是這次采訪就有了很有意思的開場。
“哇!你的臉型如此小巧,五官更是精致!”
她驚訝,抬手捂嘴。
“你的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她的眼睛睜得更大,里面全是訝然,然后轉頭,笑靨如花。
不像很多明星對于贊美是習以為常的無動于衷,或者只是表面客套的略表含蓄,劉孜在一連串極富柔美的肢體和表情動作里,將這贊美悉數笑納,并且融化到見面的氛圍中,于是,她還沒發一語,已經于無聲處營造好了聊天的氣氛。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系主任齊士龍老師桃李滿天下,盡管弟子眾多,但是對于劉孜,他始終印象深刻,“她的眼睛特別有魅力,尤其是當別人贊賞她的時候,她的眼神中會表現出一種驚恐和不安,恰恰是這種不安增加了她讓人過目難忘的魅力。”
老天似乎也一直青睞這張五官精致的臉。11歲,劉孜從貴州遵義出發,一路北上,以一支“小田螺”舞蹈成功考取到北京舞蹈學院, 16歲入讀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一邊成長一邊怒放,她的這張臉幾乎等同于一張闖關通行證。
從貴州到北京,環境大變樣,但是深埋在劉孜骨子里的“二精神”卻一直沒變——11歲之前,她在父母的散養下“野蠻生長”,和小伙伴們玩游戲時,她可是敢一閉眼睛,從二樓跳到一樓沙堆的“二”姑娘。在北京,她的“二”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大學畢業后,因為特別喜歡黃健翔的《足球之夜》,劉孜進而暗戀上了黃健翔。不過和普通“追星族”不一樣,劉孜表達喜歡的方式非常特別。“那會兒,我沒有通過別人去認識他,而是做了一件讓人想不到的事情——我搬到健翔橋住了一年。”她每天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坐等著每周定點播出的《足球之夜》,想到每天回的是安在健翔橋的家,這兩個字讓她心里有一種幸福的暗示。后來,劉儀偉聽說此事后就感嘆:“如果有人和你一樣,喜歡黃健翔,就搬到健翔橋,喜歡張朝陽,就搬去朝陽門,那有人喜歡劉孜怎么辦呢?只能去烏孜別克斯坦。”
很明顯,犯“二”的事情并不只這一樁。有一年的情人節,劉孜和老狼、葉蓓一起去了東京,當天晚上,老狼和葉蓓有活動都外出了,剩下劉孜一個人待在酒店。她想,我該怎樣度過一個難忘的情人節呢?因為那會兒特別迷戀木村拓哉,想著來日本不能白走一遭,于是她打開電視,看了整整一夜木村拓哉主演的電視劇。結果這一夜她還學會了幾句日語,第二天給老狼打電話時,一飚日語,老狼都聽傻了。
新身份,歡迎降臨
從1997年在電影學院畢業之后,劉孜就一直活躍在演藝圈,并且出演了大量的重頭戲——《永遠有多遠》里是徐帆的“情敵”,《我這一輩子》演張國立的“前妻”,《濠江有情》中是湯鎮宗的“戀人”,《曼谷雨季》與許亞軍合作,《白領公寓》中又與韓國紅星安在旭演對手戲,《告密者》中與柳云龍、張嘉譯上演撲朔迷離的諜戰劇……
但是演藝事業走了十年之后,到2008年,劉孜在演藝道路之旁,辟出了一條支路——她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空享生活”,并代理意大利的國際一線家居品牌Kartell。“拍著拍著戲,突然想停下來。”事實上,這并不是她的一時沖動,做設計似乎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隱匿在骨子里的夢想。上小學的時候,做數學演算的草稿紙上,劉孜畫滿了設計草圖——哪里擺放沙發,哪里擺放床,窗簾是什么顏色的,桌子該是什么形狀的……很稚嫩,卻有模有樣。
大學畢業后,一位在英航工作的朋友經常帶給她一些國外的時尚雜志,20世紀末的中國,設計這個詞還太朦朧,但是劉孜已經在雜志中窺探到最時尚的設計潮流,并在潛移默化中使之與自己的設計創想發生了化學反應。每拍完一部戲,劉孜都會給自己設計一次旅行。有一次去意大利旅行,她看到了一間設計到幾乎極致的店,“那簡直是我夢想的王國。”推門進去,是一間院子,花園里種滿了花朵,再往里面,有精致的酒店,別致的咖啡廳、錄像店,甚至還有自己的時裝店……那一剎,劉孜腦子里最大的渴望是,什么時候也能在中國做出一家這樣的店面,去填實自己的夢想。
從那之后,她有意把拍戲的腳步放慢了,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拍戲真的是我的最好選擇嗎?我的生活是不是還有更多的選擇?”帶著這個念想,她去北京電影學院讀了MPA(藝術管理碩士),正式開啟自己的設計之路。
事實上,懂得審美和自己去做設計是兩碼事。但是劉孜設計的提拉米蘇之家,擊敗了很多專業設計師,獲得《家居廊》評選的全球最美的20個名人之家和《時尚家居》頒發的年度“最具品位獎”。在此之后,除了演員這重身份,她的“設計師”名號也開始在時尚圈得到廣泛認同。她習慣于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比如冬季北京大街上飄落的一截枯枝,經她稍加修飾,就能變成一件妙趣橫生的桌面擺件。“任何物體都有生命,最重要在于你怎么看待他們。”
2012年,她打造的女子時尚會所“官舍”,讓她實現了當年在意大利發酵的那個夢想,整個會所充滿了時尚感和設計感。當然,這其中離不開她的完美主義情結——官舍的瑜伽館有一個高挑的天花板,她想讓玻璃珠從天花板上垂落下來,做出繽紛如雨的效果,為了尋找有垂感的玻璃珠,她走遍了整個義烏,最終淘到1000多粒珠子,而后又親手把它們串起來。每個親臨瑜伽館的人,無不被這用心的設計所震撼,一如她當年在意大利見到那間酒店時的觸動。
生活之美在于平衡
很顯然,劉孜能“折騰”,歸根到底,還因為背后有個支持她“折騰”的先生。
劉孜和先生楊泓認識七年之后才開始談戀愛。楊泓是劉孜的大學學長,當年劉孜讀北電表演系,楊泓讀攝影系。戀愛之前,還有一段有意思的事情,一直挺愛操心的劉孜有一陣子特別熱衷于當紅娘,給身邊單身朋友介紹對象,那會兒她和楊泓還沒戀愛,身邊擺著一個現成的鉆石王老五,于是就順手介紹給了好友馬伊琍。沒想到,馬伊琍和楊泓沒成,她和楊泓反而走到了一起。
2006年,戀愛三個月之后,楊泓和劉孜就跨入了婚姻。婚后,兩個人各自在自己的事業上開花結果,對于劉孜的二,以及那些像樹枝一樣伸展出去的想法,他悉數包容。“我想,如果沒有先生的包容,我可能就會很怪,因為那些很發散的想法和能量沒處發泄,但是現在他的包容能讓我到達一個平衡的狀態。”當然,婚后的劉孜也是賢惠至極。賢惠到什么程度呢?她會幫先生在手機里下好各種電影,以便供他無聊的時候觀看。 “在細水長流中品味幸福的味道。”這是劉孜對她的婚姻最簡明扼要的闡述。從同學到朋友再到夫妻,他們之間并沒有千回百折、刻骨銘心,但是如水的雋永溫情、默默的貼心關愛,是更能持之以恒的情感。凡事她做主,楊泓死心塌地地為她“配戲”。 2011年,寶寶Nemo降臨,在這事兒上,上天跟劉孜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Nemo最初出生時,被懷疑有腦損傷,要等到一周歲才有定論,一年365天,怎樣熬過這些個日日夜夜?最初的日子里,劉孜恨不能天天去盤問醫生,給她一個答案,一個肯定的正向的答案。
楊泓陪她走過了最艱難的一段心路歷程。“后來在先生的寬慰之下,我就調整自己的心態,既然給了我這個孩子,不管怎么樣我都要陪伴他。”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甚至買來了兒童心理學的書,如果真有什么萬一,她就努力學習專業的知識,盡一個媽媽最大的努力去陪伴孩子成長。萬幸的是最后沒有什么萬一,Nemo最終得到了確認,完全沒有問題。“他的成長很突然,每次我不抱希望的時候,他就要做給我看。突然間就會跟我交流了,突然由匍匐前進到會用手撐起來爬了。我擔心他不會走,結果見完醫生的晚上,他‘蹭地就站起來了。我在想,未來還很長,Nemo你到底還要給我多少驚喜?”
伴隨著孩子一路成長,劉孜的性情也是越來越沉靜,無論是演戲還是待人接物。她的設計理念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一開始設計家里的房子的時候,像發神經似的,房子極簡到極致了,基本上就覺得你在里面不吃齋念佛,你就對不起那房子。”但是后來有了孩子之后,劉孜慢慢發現其實生活也是需要故事的,也因此,她白色的家里也開始有了各種變化,家里的顏色也越來越多。
如今,她有多重身份,演員、設計師、開餐廳、經營瑜伽館……她在這多重身份之間自由切換,游刃有余,“設計是我的愛好、演員是我的職業、媽媽是我最喜歡的稱號。生活之美在于平衡!”
平衡好了,也就擁有了更加舒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