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承花,羅秋蘭
(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山西榆次030600)
聚乳酸(PLA)纖維的單體乳酸由玉米等谷類制得,俗稱玉米纖維,是一種原料可再生、生產無污染、生物可降解的綠色環保合成纖維。PLA纖維具有舒適的觸感、柔美的光澤、耐燃、耐紫外線以及良好的導濕等優良性能,然而,PLA纖維存在易起靜電等缺點,因此,PLA纖維的抗靜電改性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作者利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將PLA與具有良好導電性能的多壁碳納米管(MWNTs)共混紡絲,以提高PLA纖維的抗靜電性能。
PLA切片:纖維級,黏均相對分子質量為51 000,含水率0.5%,美國 Nature Works公司生產;MWNTs:長度1~2μm,管徑10~20 nm,純度大于95%,深圳納米有限公司產。
CET35雙螺桿擠出注塑成型機:科倍隆(南京)機械有限公司制;LD-60型切粒機:江蘇泰州鑫力塑料橡膠機器有限公司制;LHFT30型紡絲-牽伸FDY紡絲機:無錫蘭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制;YG341N型摩擦式織物靜電測試儀:南通紡織儀器廠制;YG321型纖維比電阻儀:寧波紡織儀器廠制。
制備母粒的目的是使MWNTs與PLA初步混合,為MWNTs在PLA基體中能分散均勻奠定基礎,以便母粒與純PLA干切片進一步混合紡制共混纖維。制備母粒前,先進行MWNTs表面處理,采用稀硝酸作表面處理劑,將MWNTs加入到盛有硝酸溶液的三口燒瓶中,常溫條件下超聲分散,超聲頻率為20 kHz,接著加熱到60℃氧化30 min;反應液冷卻后,進行過濾并反復洗滌,真空抽濾后干燥、研磨和過篩?;瘜W處理后MWNTs表面引入了羧基和羰基等含氧基團[1],提高了其與PLA的相容性。
將硝酸處理后的MWNTs和干燥處理后的PLA切片按質量比 1∶19進行混合,加入到CET35雙螺桿擠出注塑成型機中,在各區溫度為166~183℃的條件下進行熔融注塑成帶條,再用LD-60型切粒機制得PLA/MWNTs共混母粒,母粒中MWNTs質量分數為5%。
將PLA干切片與MWNTs質量分數為5%的母粒以一定比例共混,用LHFT30型紡絲-牽伸FDY紡絲設備制得PLA/MWNTs共混纖維。將共混母粒通過自制的母粒注射機加入紡絲機,同時將干燥后的純PLA切片加入紡絲機料斗中,二者在紡絲螺桿擠壓機中匯合、熔融并混合,經紡絲組件及噴絲板擠出成形,再冷卻、上油、拉伸和卷繞制得PLA/MWNTs共混纖維試樣。紡絲工藝如下:紡絲螺桿各區溫度為180~220℃,箱體溫度為190~220℃,紡絲速度為750~1 000 m/min,拉伸溫度為80~83℃,制得的共混纖維試樣1#, 2#,3#,4#中MWNTs質量分數分別為0,0.2%,0.4%,0.8%。
力學性能:采用溫州大榮紡織儀器廠的YG (B)021H型化纖長絲電子強力機進行測試,夾持距離200 mm。每個試樣測10次,取平均值。
比電阻:采用溫州大榮紡織儀器廠的XD2102T型紡織天平(精密度0.01 g)精確稱量,將纖維試樣剪成約27 mm的短纖維,扯松成單纖維狀態,用手揉搓成蓬松狀,在標準條件下平衡48 h后,用YG321型纖維比電阻儀進行測試。每個試樣測10次,取平均值。
摩擦靜電壓:采用常熟市九龍馬針織機械有限公司的MN12G型手搖式針織機將被測纖維織成5 cm×20 cm的針織物,用YG341N型摩擦式織物靜電測試儀測試織物的感應靜電壓。每個試樣測10次,取平均值。
由于MWNTs的長徑比大,極易發生聚集,在PLA基體中不易分散,MWNTs添加量對可紡性有很大的影響。實驗表明,共混紡絲時,當共混體系中MWNTs質量分數為0~0.8%時,紡絲順利;而當MWNTs質量分數達1.0%時,可紡性差,毛絲斷頭多。因此,實驗選擇MWNTs質量分數0.8%為宜。
在剪切應力的作用下,PLA長鏈分子和碳納米管都沿熔體流動取向,導致PLA熔體的表觀粘度下降[2-3]。要使共混熔體在紡絲成形時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可紡性,必須達到較高的紡絲溫度,但PLA物料在高溫下,極易發生熱降解。因此,解決PLA聚合物熱敏性和熔體高黏度之間的矛盾是共混紡絲的關鍵。
從表1可知,在同一紡絲速度和拉伸條件下,紡絲溫度較低時,熔體流動性差,共混結構不均勻,纖維結構不勻,易應力集中,導致斷裂強度較低,斷裂伸長率較高;紡絲溫度較高時,熔體流動性好,共混結構均勻,纖維結構均勻,但有利于PLA降解,導致相對分子質量下降,致使斷裂強度下降。實驗表明,選擇紡絲溫度194.5℃,得到的共混纖維斷裂強度最高。

表1 紡絲溫度對PLA/MWNTs共混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Tab.1 Effect of spinning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MWNTs blend fiber
另外,根據紡絲速度不同,進行了多組紡絲工藝的試紡,得到了較佳的工藝為紡絲速度875 m/min,紡絲溫度194.5℃,拉伸溫度80℃。
用比電阻來表征共混纖維的抗靜電性能,比電阻減小,共混纖維的絕緣性降低,導電性增加,抗靜電性能提高;用織物摩擦后的感應靜電壓來表征纖維的抗靜電性能,摩擦后感應靜電壓越小,纖維織物的抗靜電性能越好。從表2可知,在PLA中添加少量MWNTs就能顯著降低纖維的比電阻,且隨著MWNTs含量的增大,比電阻值降低,抗靜電性也就隨之提升;隨著MWNTs含量的增加,織物的感應靜電壓下降。因此,PLA/ MWNTs共混纖維織物的抗靜電性隨著MWNT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這是因為MWNTs是導電物質,MWNTs的添加使纖維內部形成部分傳導路徑,從而降低其比電阻;同時MWNTs也是潤滑劑,對纖維表面有一定的潤滑性,降低摩擦系數,從而抑制和減少靜電荷的產生。

表2 PLA/MWNTs共混纖維的比電阻及其織物的摩擦靜電壓Tab.2 Specific resistance of PLA/MWNTs blend fiber and friction static voltage of its fabric
a.添加MWNTs質量分數不超過0.8%時,PLA/MWNTs共混纖維的可紡性良好,質量分數為1.0%時,可紡性變差。
b.紡絲溫度為194.5℃,紡絲速度為875 m/min,拉伸溫度為80℃,可制得力學性能良好的PLA/MWNTs共混纖維。
c.添加MWNTs可改善PLA纖維的抗靜電性能,PLA/MWNTs共混纖維的抗靜電性隨著共混體系中MWNTs含量的增加而遞增。
[1] 龍威,顧媛娟.碳納米管的力學性能及聚合物/碳納米管復合材料[J].材料導報,2002,16(12):52-57.
[2] 張文,周靜宜,陳玉順.聚乳酸切片的紡絲工藝研究[J].聚酯工業,2008,21(6):22-25.
[3] 王剛強,陳龍.PLA纖維熔融紡絲生產工藝探討[J].紡織導報,2007(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