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翠真+張繼勇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名為《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并首次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出讓、租賃、入股,實際上是默認了廣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發進行的土地改革,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在中國農村土地改革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表示,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的大釋放。依法推動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分離,是保障農民權益的當務之急。
轉變農業經營方式
“農民通過農村土地的轉讓承包獲得租金,就是因為轉讓了經營權;經營權就是收益,抵押經營權就是抵押土地的預期收益,即使抵押失敗了,也只涉及抵押的農民與銀行約定的3年或者5年經營權,不會改變集體所有制,這種探索是可行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認為,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等。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放活土地經營權,意味著承包人可以轉包、出租等方式讓與土地經營權,同時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此項利農政策的出臺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高效率地配置土地資源,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種植經營,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形成以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并行分置”為特征的新型農地制度,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孫英輝則指出,在承包權更加穩固的前提下,經營權流轉滿足了農民離土離鄉或留土離鄉訴求,有利于解決“地從哪來、地由誰種、地怎么種”問題,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更有效保護耕地紅線。
加快城鎮化服務業配套建設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現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目前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城鄉統籌聯動,將優化空間布局,推動服務業配套,加快城鎮化建設。通過整合、利用和盤活資源,讓居住在農村或者小城鎮的人能夠享有優質、便捷、舒適的服務。努力破除制約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土地、戶籍、社保和金融制度。讓要素在城鄉合理流動,讓資源在城鄉優化配置,讓財富在城鄉公平分配。一方面,要以公共性服務帶動社會化服務,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另一方面,要以政策性措施推動社會化服務,為居民提供多元化、便捷式社會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并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產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
增強農民收益與產權意識
農村土地的所有權究竟是誰的?我國目前農村大多數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屬于家庭,而在本刊記者詢問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村民和縣、鄉鎮干部時,不少人認為屬于國有,鄉鎮集體所有或者行政村集體所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對此表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實質上就是賦予農民土地產權。
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郭書田則認為,必須明確土地產權的主體是農民,不是集體經濟組織,不是村委會,更不是基層組織。要通過土地制度改革,還權給農民,使農民獲得“六權”。“六權”:知情話語權、決策參與權、資產組織權、收益分配權、民主監督權、關于人員的選擇權。使農民能夠真正當家作主,實現當家作主的基本權利。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表示,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是為了保障農民的財產權益,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途徑。長期以來農民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土地確權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保證。不過,賦予農民財產權利后,還需要增強農民要素流動的活力和自身發展能力,優化發展所需的外部條件和環境。
一號文件表明了一個大方向,其象征意義更明顯,具體落實則需要配套的相關立法、社會保障制度的跟進完善作為保證。
孫英輝說,文件多次提出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當務之急,包括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承包經營權分離、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堅持頂層設計、長遠立法與試點結合,可以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并用之于農。
土地制度改革,不僅僅只是讓農民富裕起來,更多的是在打破現有城鄉二元結構格局下,讓農民進城,讓資本下鄉,盤活整個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