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禮旸


老浦東雞
“九斤黃”是上海人記憶中的一個符號, 往往會在前面加上“浦東”兩字。因為這正是在浦東川沙、南匯、奉賢鄉間散養的絕佳食材, 黃嘴、黃腳、金紅色雞毛,有時皮也會有點黃。由于鄉下放養,吃谷吃蟲,吃野草,喝清水, 個頭長得大,肌肉緊實,無論公雞、新母雞、老母雞、鐓雞(閹雞)、童子雞,味道都非常好。往往一家燉雞湯,整條弄堂皆香。
重提這個記憶符號,是因為記憶又變為現實。不久前收到一封信,用牛皮紙制作,中間的方框內有一只剪影雞。雞上從右至左橫寫“老浦東雞”四字,雞下有英文“AUTHENTIC SHANGHAINESE CHICKEN”, 據說這是161 年前在紐約世博會上得獎的“九斤黃”的英譯。方框內還有四行豎寫的字:“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家·不可使雞知”, 以及“圣華出品,必屬精品”。原來,這是“浦東‘雞憶,老浦東雞產品發布會”的邀請函。開會那天,會場上放著九斤黃標本,真是可愛至極。由此知道,這是浦東一家雞繁育公司恢復此雞后,由圣華副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經營冷鮮雞)出品的。我在會上講了自己的感受, 還有一位自稱市民代表的朋友說沒嘗過,不知道是不是老浦東雞。圣華公司副總經理姚軼軼告訴他,每位來賓都能帶只冷鮮鐓雞回家,慢慢品嘗。臨走時我告訴姚總,有位大廚在我家等雞下鍋。他馬上說:“再送您一只,回家好好嘗嘗。”
小友顧先生的“快馬”在高架上飛奔,李強來電說,已快到我家了。到家一看,李強已等在樓下,馬上提了雞上樓。李強出手很快,不多久幾道菜都已做好。先喝(因為太滑,近似入口即化)云吞,云吞皮是李強從廣州飛回上海時買的,肉餡是李強在廣東自制的,冷藏了兩天,真所謂“廣東人不吃凍肉”。第二道菜是雞排,李強稱之為“姜蔥煎焗九斤黃”,鮮香有嚼勁,是雞帶骨頭的部分加上李強帶來的鮮猴頭菇以及我家的雞樅菌燒湯,非常鮮,好似用桂圓、荔枝所燉的那種香味。喝第二碗湯時, 煎焗對蝦也已上桌。李強用廣東年糕在平底鍋里兩面略煎,再打幾個雞蛋下去,在年糕外層也兩面煎黃,叫它“雞蛋蔥花煎年糕”, 那香、鮮和糯,真是“嘸沒閑話”!
李強第二天打來電話說,這雞用上海人傳統做法,燒熟后燜一燜,真比西塘的“白切油雞” 還好吃,因為雞肉質好,咬口比西塘的土雞還好。其實,剩下的一只雞我也同時燒湯,那湯黃燦燦的,入口一點不油,肉是鮮、香、嫩,又有嚼勁。浦東“雞”憶又回來了。
偶嘗南宋菜
那年,我在報社的國內記者部工作,奉命前去杭州采訪,畫家谷安兄同行。一日正在“知味觀”吃飯,只見服務員穿梭往來,卻不是往我們這桌上菜。郁悶中只見一位服務員端著一盤菜,那是碼得齊齊整整的一盤雞腿,但雞腿上怎么會有紅紅綠綠的一團紙花呢?
我截住服務員問:“師傅,這是什么菜?” 服務員笑盈盈地答曰:“炸雞腿。”我說:“菜單上怎么沒有這道菜?”她笑著說:“這可不是賣的,這是開封北宋菜來杭州交流的。”開封古稱“汴京”, 系北宋故都。杭州古稱“臨安”,是南宋故都。近年來,兩地分別對北宋菜和南宋菜進行大量發掘、研究工作,并相互交流。是時,開封的9 位特級廚師和領隊一行10 人來杭回訪,這天是在表演北宋菜和開封名菜。
正說著,有服務員又送去一道北宋菜“熘魚焙面”。南方人多不知鯉魚可做菜(可能西湖鯉魚有泥腥味),而黃河鯉魚肥嫩,又討口彩,深得北方人青睞。那黃河鯉魚烹得恰到好處, 又香又嫩又甜。面呢,抻了又抻,拉得長長、細細的,放到熱油鍋里去炸,炸得細如發絲,又香又脆盛出,再將剛烹好的糖醋黃河鯉魚連鹵澆上去,那個好味道真沒法說。這時,炸雞腿撤下來了,飯店的胡經理告訴我,紅綠紙花除了裝飾外,還可用以捏著雞腿,以免手上油膩膩的。
那天的交流宴席極為豐盛,除了北宋菜外,還有10 來道開封名菜。可惜我無福得嘗一臠,胡經理叫我們兩天后再去, 他要親手做兩道南宋菜讓我們上海來的客人嘗嘗。
兩天后,我們二赴“知味觀”,在座還有當地烹飪界的幾位老前輩。
一道“酒蒸鱖魚”,是將洗凈的鱖魚放上蔥姜、火腿片等調料, 用上好的紹酒代水蒸。此魚鮮、香、嫩,色澤也很好。還有一道“五味焙雞”,是將雞塊加上等紹酒、蔥、姜、醬油腌漬后,炸至八成熟,盛起,并用砂仁、豆蔻、桂皮、茴香、草山五種香料及蔥、姜、酒、醬油烤,再將雞塊拼成整雞形,淋上麻油即成。這兩道菜都盛在仿宋碎瓷釉食器中,色、香、味、形、質、器俱美。
出得門來,谷安兄說:“江兄總得說上兩句概括這一宴席吧 !”我說:“套一句《紅樓夢》中形容賈雨村妻嬌杏的話說‘偶因一回頭,便為座上客。我們不虛此行了。”
請你改錯
解 讀
1.“蟄”指動物冬眠時潛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動時的狀態,如“入蟄”、“驚蟄”。“蜇”指腔腸動物“海蟲宅”,其傘部隆起呈饅頭狀, 膠質較堅硬,可供食用。故“海蟄”系“海蜇”之誤。
2.“楊州”系“揚州”之誤。風鵝是腌臘制品,“鳳鵝” 系“風鵝”之誤。
3.“羅卜”系“蘿卜”之誤。
4.“鴨珍”系“鴨胗”之誤。
5.“皮旦”系“皮蛋”之誤。
6.“萵筍”是“萵苣”的俗稱, “烏筍”系“萵筍”之誤。
7.“缸豆”系“豇豆”之誤。
8. “烤”是在明火上加熱, “” (kào)指小火慢慢收干汁水。“蔥烤”系“蔥”之誤。
9. 基圍蝦是在海水、淡水交界處圍起來所養之蝦,跟“尾巴”沒關系。“基尾蝦”系“基圍蝦”之誤。
10.“墨魚”之“墨”是因為它有“墨袋”,會放出墨汁以迷惑天敵。“目魚”系“墨魚”之誤。
11.“豆鼓”系“豆豉”之誤。
12. 宮保雞丁系清代山東巡撫(后調任四川總督)丁寶楨首創,丁寶楨人稱“宮保”, 故“宮爆”系“宮保”之誤。
13.“昌魚”系“鯧魚”之誤。
14.“里脊”是豬脊背上的肉, “里肌”系“里脊”之誤。
15. 炒木樨系雞蛋炒肉絲, 色如桂花。“木樨”系桂花之別稱,故“木須”系“木樨” 之誤。
16.“面巾”系“面筋”之誤。
17.“魚園”系“魚圓”之誤。
18.“蓋澆面”是“澆頭”蓋在面上的意思。故“蓋交面” 系“蓋澆面”之誤。
19.“哈密瓜”系新疆甜瓜的概稱,那是因為當年哈密王轄地就是甜瓜集散地。故“哈蜜瓜”系“哈密瓜” 之誤。
長期以來,餐飲店菜譜中錯字、別字屢見不鮮。甚至于許多文化人參與編寫的烹飪書籍中也有不少明顯的錯字。例如膾炙人口的青魚尾巴叫“劃水”,但很多我很尊敬的前輩也愛寫成“甩水”。仔細想一想,水怎么“甩”?“劃水”則比較形象地描述了魚尾巴劃水的情景。不管如何,堅持不懈地糾正錯別字,總是可以慢慢見效的。
改錯答案
菜 單
冷盤
陳醋海蜇 揚州風鵝
松脆蘿卜 五香鴨胗
皮蛋豆腐 涼拌萵筍
酸辣豇豆 蔥 鯽魚
熱炒
椒鹽基圍蝦
雪菜墨魚 豆豉扇貝
宮保雞丁 干燒鯧魚
糖醋里脊 炒木樨
冬菇面筋
湯
白菜魚圓砂鍋
點心
風味蓋澆面
水果
哈密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