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銘,王模公
(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管理部,山西 太原 030001)
盾構到達是盾構施工的關鍵節點之一,到達端頭是事故多發地段,直接關系著盾構隧道能否順利貫通。盾構到達施工存在極大風險,因此關于風險控制技術的研究非常重要。
福州地鐵某區間上行線出洞接收段50m(K17+799~K17+849)范圍內的地質情況為:洞頂為粉質粘土,洞身為粉質粘土夾細砂,洞底為淤泥質土夾細砂。接收段加固形式采用Φ650mm三軸攪拌樁+1排Φ800mm旋噴樁,加固長度為4m。于2012年9月20日始發,在進入接收段50環后,各項接收準備工作就緒,地面監控測量、地面控制點位聯測及洞內導線復測均已完成。2013年1月30日凌晨,管片拼裝至891環時,盾身已進入加固體1m。按照盾構接收方案,在盾身進入加固體時,土倉壓力應降為0,由于實際水文地質與詳勘結果有出入,導致螺旋輸送機出土口發生涌水、涌砂現象,于凌晨5點半停止掘進施工,此時,盾構機刀盤距離洞門2.2m。
盾構機停止掘進后,施工單位密切關注盾構機的相關參數,做好洞內盾構機姿態及洞門土體的巡視工作,加強地表沉降及地下水位的監測,并做好應急準備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強注漿。為穩定已成型的管片,及時進行管片后二次注漿,同時,通過盾尾注漿孔、中盾注漿孔向盾尾及盾身注入雙液漿及膨潤土,確保盾身處于安全、穩定狀態。
(2)增加降水井、觀測井及回灌井。將降水井增加到11口(其中Φ350口徑5口,Φ500口徑6口),同時增設了4口水位觀察井。通過2d的降水,地下水位已降至地表下11m左右,繼續抽水,水位下降不明顯。
采取以上措施后,地下水位仍然處于盾構底面以上4.5m左右,盾構直接出洞仍存在較大風險。為確保順利出洞,擬采用回填土反壓平衡法施工。
(1)超載20kPa,填土高度采用7.5m。
(2)采用單榀可承受彎矩為909kN·m的H700×300×13×24H型鋼,I=201 000cm4,搭接到兩道中板框架梁:KL2-1(800×1 000),Φ12@100/200(6),6Φ25,N4Φ20;KL2-2(1 000×1 000),Φ14@100/200(6),6Φ32,8Φ32,N4Φ20。因 KL2-1形成整體,穩定性好,主要驗算KL2-2。
(3)適當考慮盾構頂推引起的摩擦力,荷載選6 500kN,按最不利彎矩1 115kN·m核算如下:水土核算,頂部荷載為20kPa,底部荷載為101kPa,M1=460kN·m;水土分算,頂部荷載為20kPa,底部荷載為157kPa,M2=623kN·m。
(4)盾構刀盤出盾圈后,土壓力頂部不超過20kPa,底部不超過137kPa,框架梁最大彎矩為704kN·m,需配置2 503mm2,配置梁為2Φ32,4Φ20,2 865mm2。
(5)在未加入中板400mm的有利條件下,滿足填土要求。
根據檢算結論,制定以下工序實施細則。
第一步,繼續抽水,將地下水位維持在地面以下11m處,同時加強水位監測,觀測頻率為2h一次。并派專人對抽水量及含砂、含泥情況進行巡查。
第二步,采用鋼板及工字鋼對端頭井進行圍蔽,端頭井內分層回填粘土至中板,利用粘土封閉涌水通道,防止發生涌水[1-2]。重新建立土壓平衡,按正常掘進的方式出洞。端頭井底板處回填C15混凝土,標高控制在盾構機底部以下2cm處。支立圍護鋼結構,鋼結構的面板為3cm厚的鋼板,背面設H700×300×13×24工字鋼的縱向肋條,間距為50 cm,鋼板接縫內壁鋪設塑料布以防接縫滲漏,圍護結構高度至中板底。
第三步,采用粘土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厚度控制在30~50cm;填土順序由南到北,南端填土至中板,北端填土至洞門頂以上2m。在填土分層的同時,洞門鋼筋應由底部按照1m高度分層切割,鋼筋頭必須逐個處理到位。
第四步,確定掘進參數。
(1)土倉壓力值P的選定。P值與地層土壓力、靜水壓力相平衡,設刀盤中心地層靜水壓力、土壓力之和為P0,P0=γh(γ為土體的平均重度,h為刀盤中心至地表的垂直距離),則P=KP0,K為土的側向靜止土壓力系數,由于填土至洞門頂上部2m,所以土倉壓力設置為0.03~0.05MPa[3-4]。施工時主要控制以下幾個方面:螺旋輸送機轉數控制為26r·min-1;千斤頂推進速度一般控制在6cm·min-1以下;此外,還有兩者的組合控制以及對取土量、超挖量的控制。
(2)出碴量的控制。每環理論出碴量(實方)為39.7m3,盾構推進出碴量應控制在98%~102%之間,即每環38.9~40.5m3。
(3)推進速度。掘進速度及推力的選定以保持土倉壓力為目的,盾構機正常掘進的推力主要由下述因素決定:盾構外周(盾殼外層板)和土體之間的摩擦阻力或粘附阻力、盾構正面阻力、管片和盾殼內側鋼板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及后配套臺車牽引力等。推進速度設置為4~6mm·min-1。
(4)盾構軸線。為保證隧道軸線的方向,建立一套嚴密的人工測量和自動測量控制系統,嚴格控制測量的精度,合理布設洞內的測量控制點和導線,根據工程中的實際情況合理控制測量和復核的頻率。盾構軸線偏離設計軸線不能超過±50mm,在始發掘進,嚴格控制盾構機的各組油缸壓力不大于70bar,盾構機總推力設置為600~800t,刀盤扭矩保持在15%左右。
(5)推進及姿態控制。要將盾構向左轉動,A組千斤頂伸長量要大于其他3組千斤頂;要將盾構向右轉動,C組千斤頂伸長量要大于其他3組千斤頂;要將盾構向上轉動,B組千斤頂伸長量要大于其他3組千斤頂;要將盾構向下轉動,D組千斤頂伸長量要大于其他3組千斤頂。根據盾構自動導向系統顯示的盾構機轉動方向,調整盾構機刀盤的旋轉方向:欲將盾構機順時針轉動,刀盤應逆時針轉動;欲將盾構機逆時針轉動,刀盤應順時針轉動。
(6)盾尾注漿壓力分析與取值。盾尾注漿壓力主要受地層水土壓力的影響,注漿壓力的設定以能填滿管片與開挖土層的間隙為原則。注漿壓力的計算參考規范中的公式,并在施工過程中通過測試和試驗來確定和優化參數。
(7)土體改良。盾構機在刀盤、土倉、螺旋輸送機設置了添加劑注入口。添加劑可以減少盾構機的磨損,調整土倉內土體塑性流動性,降低渣土的透水性,減小刀盤扭矩,防止機器能耗過高因發熱而發生故障;還可以降低切削渣土的內摩擦力,減少刀盤、螺旋輸送機的磨損。土體改良使用的添加劑為泡沫,注入添加劑時的初始壓力設定為0.2~0.4 MPa。泡沫溶液的組成為:泡沫添加劑3%,水97%。泡沫的注入量按開挖方量及碴土實際情況計算確定為300~600L·m-3。
第五步,掘進施工。
(1)892環。盾構機在掘進前,再次對盾構姿態進行復核,掘進中首先采用悶推方式,重新建立土倉壓力至0.05MPa,加強盾尾同步注漿,緩慢掘進,密切關注土倉的情況。
(2)893~894環。盾構推至894環,土倉頂部壓力逐步降至0,底部壓力逐步降至95kPa。
(3)895~899環。按設定速度推進,降低盾構機與土摩擦力引起的型鋼受力,加快出土速度,控制土倉壓力。同時推至899環,在盾尾交接面6m范圍內進一步加強注漿量的控制。
第六步,加強監控測量。
(1)對盾構接收段100m范圍內的地面及管線進行監測,監測頻率為4次·d-1。
(2)加強對盾構接收段后10環管片的監測,監測頻率為4次·d-1。
(3)密切關注盾構機的姿態及掘進參數。
盾構回填土土壓平衡法接收在福州地鐵隧道施工中首次應用成功,結果也表明,該方法技術先進,施工控制得力,施工組織合理,大大降低了施工風險,縮短了工期,直接節約工程成本約2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場地環境安全也有保障,同時環保節能效益良好,將會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