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鋒
(遼寧省第三人民醫院醫務科,遼寧 開原 112300)
無抽搐電休克方法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探討
孟憲鋒
(遼寧省第三人民醫院醫務科,遼寧 開原 112300)
目的 探討無抽搐電休克方法(MECT)治療難治性抑郁癥(TRD)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30例TRD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取MECT治療,對照組采用抗抑郁藥物進行常規治療。結果 實驗組治療1周、2周、4周時,HAMD分值下降程度明顯大于治療前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64.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9.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ECT治療TRD的效果較好,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治療依從性好等優勢。
難治性抑郁癥;無抽搐電休克;療效
難治性抑郁癥(TRD)是指通過≥2種足量、足程且不同類型抗抑郁藥物治療后療效欠佳或治療無效的抑郁癥[1]。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抑郁癥患者中,TRD的發病率占10%~20%,并以復發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高為臨床特點[2]。該病主要表現為思維遲緩、持續性心情低落、意志減退等,且易誘發一系列軀體癥狀,甚至出現人格改變,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近年來,采取無抽搐電休克方法(MECT)治療TRD,收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TRD患者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齡23~68歲,平均(45.3±6.9)歲;病程0.6~9年,平均(5.2±3.7)年。入組標準:符合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對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3];采用≥2種不同類型的抗抑郁藥物治療無效,目前的抗抑郁方案治療時間>8周。排除標準:腦器質疾病及身體疾病者;精神分裂癥及雙相障礙者;乙醇或其他藥物濫用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按照隨機性原則將130例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通過電休克治療儀應用MECT方法治療。患者仰臥于治療儀上,有效連接血氧飽和度、腦電、心電監測儀電極。全身麻醉肌松后,按照患者的年齡情況應用適當能量百分比給予脈沖電刺激方法治療,治療3次/周,12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禁止應用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物及抗癲癇藥物。治療時間為4周,即2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常規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治療1周、2周、4周時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4]對兩組抑郁改善情況進行分析,并于治療完成后1周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表1 治療前后兩組HAMD分值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1.3 療效評估標準 治療痊愈:HAMD分值降低≥75%。治療顯效:HAMD分值降低50%~74%。治療好轉:HAMD分值降低25%~49%。治療無效:HAMD分值降低<25%。總有效率=治療痊愈率+治療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組間計數資料對比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AMD分值對比 兩組治療前HAMD分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1周、2周、4周時,HAMD分值下降程度明顯大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64.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9.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嘔吐5例、記憶減退3例、頭暈4例;對照組出現記憶減退6例、軀體癥狀8例。在治療完成后,兩組患者的上述癥狀均自行改善。
近年來,TRD已成為精神科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但該病仍缺乏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案[5]。有資料顯示,TRD采取抗抑郁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多數患者首次進行抗抑郁治療完全無效,僅少數患者治療有效。MECT是指患者在麻醉下給予肌松藥后所采取的電休克治療,麻醉完成后患者處于無意識狀態,在治療時無恐懼感及緊張感,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適應范圍廣、并發癥少、治療依從性佳等優勢。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通過MECT治療后,HAMD分值下降程度明顯大于治療前與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64.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9.23%(P<0.05)。這些結果說明,MECT治療TRD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應用抗抑郁藥物,療效確切。雖然MECT對于患者記憶能力有一定的不良作用,但這種現象是可逆的、暫時的,實驗組3例記憶減退患者均于治療完成后癥狀自行改善。此外,MECT所致的頭暈、嘔吐等癥狀均不嚴重,采取對癥處理措施干預后癥狀即可好轉。總之,MECT治療TRD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治療依從性好等多種優勢,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 湯慶軍,趙海英,哈保衛.無抽搐電休克合并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2,25(4):265.
[2] 楊勇,杜向東,朱峰,等.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認知電位P300變化[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2,9(2):111-113.
[3] 徐清,周德樣.無抽搐電休克(MECT)在難治性抑郁癥維持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65-68.
[4] 姜南,陳瑞珍,聶莎,等.無抽搐電休克合并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廣州醫藥,2010,41(6):144-146.
[5] 楊勇,楊建功,梅其一,等.無抽搐電休克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多導睡眠圖的影響[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2,9(3):622-623.
1672-7185(2014)06-004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6.027
2013-12-11)
R7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