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揚 程敏熙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 06 )
進入21 世紀,藝考熱加劇,藝術類高中也逐漸增多,但對藝術生文化教育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大部分藝術生在高考中都屬于報考文科的考生,他們的課程安排通常和文科生相同.然而,藝術生的個人特點和高考要求都不同于文科生,高等院校對藝術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不僅要求藝術考生要有較好的專業技能,也要有較高的科學素養等綜合素質,但現今的政策制度卻不利于藝術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如何在藝術類高中開展物理等理科課程的教學,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現有條件下藝術類高中可以通過開發校本課程來開展物理等理科課程的教學,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藝術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藝術類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充實藝術類高中理科課程教育教學研究.
校本課程開發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新課程運動”,之后幾十年在國內外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學生的差異性、獨特性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出發點;
(2)學校及教師是開發的主體;
(3)校本課程開發必須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課程開發相互補充、融合.
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流程包括組織建立、情況分析、目標擬定、方案編制、解釋與實施、評價與修訂六大步驟;開發方式有創編、拓展、補充、整合、改編和選擇;開發的范圍有單項課程、部分課程、全部課程和非定向課程;開發的主要模式有需求主導模式、條件主導模式和目標主導模式,一般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進行開發.
為了滿足藝術生的發展需求,筆者采用以需求模式為主,條件主導模式為輔的開發模式,從教師層面設計藝術類高中物理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藝術生中真正因藝術興趣而上藝術類高中的不多,更多的是為了能通過高考上本科.通常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都不理想,物理等理科課程的基礎也相當薄弱.對于物理的學習,藝術生喜歡淺顯、直觀的知識,不喜歡邏輯性強、計算復雜的知識,對實驗感興趣,喜歡參與式教學;藝術生能夠明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對自身的物理學習,僅要求能應付高考即可;藝術生的邏輯數理智能普遍較弱,但大多數藝術生的思維品質并不差,對專業課程學習動機較強,對物理等文化課程的學習所花費的時間較少.
物理學習除了能讓藝術生了解一些物理常識,更好地了解世界外,學習的過程也有助于其邏輯思維、數字運算和理論推理等能力的訓練,能夠提高藝術生的綜合素質;藝術生的物理高考要求是通過普通高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要求非常低,只要打好基礎便可以輕松通過.
學校方面.藝術類高中的課程管理制度比較輕松,教育經費通常有保證,教學設施也較為齊全,校本課程開發條件不比普通中學差,但藝術類高中往往比較看重藝術專業升學,通常學校的教學重點都會放在專業課上,物理課時安排較少,實驗室等物理教學資源也較為陳舊.
學生方面.藝術生的邏輯數理智能較弱,物理基礎也普遍較差,對物理的態度和認識不理想,愛惡分明,在具體的物理學習上喜歡直觀、明了的物理知識,喜歡參與實驗,不喜歡抽象、邏輯性強的物理知識.
教師方面.由于藝術類高中物理課時相對較少,通常一個物理教師會教很多個班級,由于升學壓力低,學校不重視等原因,藝術類高中的部分物理教師往往缺乏教學積極性和科研意識,大多也缺乏校本課程開發技能.
藝術類高中物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擬定主要涉及3個方面.
(1)要彰顯學校特色,課程開發要盡可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全面發展”上體現學校的個性;
(2)要滿足學生需求,主要是高考要求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要注重物理、生活和社會的關系,主要是建立物理和藝術領域的聯系.
藝術生的物理基礎普遍比較薄弱,人生發展也和其他學生不同,所以,物理校本課程開發要側重于培養藝術生科學素養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對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探究等僅需了解.由于藝術生物理科的高考要求較低,對國家課程標準及考試要求較高的知識點,應適當降低難度,能夠應付考試即可.
(1)確定主題,明確構成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要確定開發的主題、范圍和領域.藝術生在藝術層面有自己的優勢,對實踐動手類的教學模式比較感興趣,對此,藝術類高中除了對普通物理課程進行開發外,還可以開發諸如“物理與實踐”、“藝術中的物理”之類的補充主題.同時要明確適用于藝術生的物理教學大綱、教科書、練習冊以及輔助材料.
(2)制定方案,編制課程
課程方案制定要明確開課教師、教學材料、課程性質與類型、學習時限、參加對象等,要制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課程實施說明、考核評價說明.
課程編制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整個設計和實施過程,包括課程設計、實施課程和評價課程3個部分.本文重點探討課程編制中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采用恰當的活動方式將課程具體化,在設計藝術類高中物理校本課程時,課程材料、難度以及課程教授方式等要符合藝術生的特點.
(3)課程開發設計方案實例
課程主題:藝術中的物理.
授課對象:藝術類高中學生.
課程類型:自然科學類,選修課.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讓學生了解藝術與物理的聯系,知道藝術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感受藝術和物理相融合的魅力,從不同角度欣賞藝術和物理的美,提高藝術類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
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
1)音樂與物理
教學目標:了解音樂中的物理知識,知道音樂與物理的密切聯系.
教學方式:教師主講,實驗演示,學生討論,多媒體教學.
教學要點:
第一,音樂在物理學上的原理(利用視頻資源引入情景,用聲音傳感器等器材演示音樂的聲波變化,結合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引導學生討論并得出結論);
第二,聲音中的物理概念——音調、響度、音色(回顧初中所學知識,讓學生歌唱表演,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實驗器材,讓學生明白音調與頻率、響度和振幅等之間的關系);
第三,歌唱中的物理(欣賞音樂家利用不同共鳴體唱出的歌聲,知道人體本身就是一種樂器,講述聲帶對音高的影響,讓學生演唱并相互比較,加深印象).
2)樂器與物理
教學目標:了解樂器中的物理知識,知道一些樂器購買和保養的知識.
教學方式:教師主講,學生參與表演.
教學要點:
樂器的分類:弦樂器、管樂器、簧振樂器、模板樂器、打擊樂器和電子樂器等(利用多媒體演示不同樂器的振動發聲機制,讓學生演奏各種樂器,體驗它們發聲的不同之處);
樂器的結構:發聲體、傳聲體、共鳴體和附件(學生觀察樂器,了解樂器的結構);
樂器的購買與保護(結合多媒體、圖文等講授樂器的質量影響因素及保養知識).
3)繪畫與物理
教學目標:了解美術中的物理知識,知道光學知識對繪畫的影響.
教學方式:教師主講,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討論,實驗演示.
教學要點:
繪畫與物理的聯系(學生欣賞國畫與油畫,并討論油畫為什么會有照相般的效果,引導學生得出美術上的物理因素之一是光影效應);
物理在繪畫上的應用(介紹歷史上畫家們利用鏡子、光學儀器等輔助繪畫的故事,讓學生收集資料、信息,了解繪畫史上的“暗箱裝置”);
光學本性(利用色散實驗和多媒體演示,介紹可見光譜,解釋波長、振幅與色相、亮度的關系).
4)學習總結
教學目標:總結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教學方式:學生收集資料,小組討論,作業與交流.
教學要點: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小組形式利用聲學或光學等知識自制小作品,比如自制小樂器)并交流心得體會.
成績構成:學生出勤、課堂表現、作品.
藝術生的個性特點、發展方向不同于普通學生,為了提高藝術生的科學素養等綜合素質,培養藝術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提高藝術類高中的物理教學效果,筆者研究了藝術生的學習及身心特點、物理學習需求及高考要求,并對藝術類高中物理校本課程開發的條件進行了分析,在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藝術類高中物理校本課程開發的設計方案,對藝術類高中的物理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2 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1 ~32
3 張菊芳.新課程標準下對藝術生的物理教學研究:[學位論文].蘇州:蘇州大學,2009
4 龔鎮雄.音樂與物理.物理,1995 .24 (9):543 ~547
5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背景、進展及現狀.比較教育研究,2001 (8):24 ~28
6 李建偉.淺談音樂藝術生高考的現狀及教學.大眾文藝,2012 (13 )
7 張興華,施劍松.“藝考”拼才藝更拼綜合素質.中國教育報,2013-2-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