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甫·沙吾提 吳建琴 馬曉棟
(新疆師范大學物理電子與工程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 54 )
我校擔負著為新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培養教師和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具有涉及專業門類多、規模小、基礎相對薄弱的特點,在教育教學水平、師資隊伍結構和生源整體素質等方面與內地高校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和改善.
長期以來,在新疆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中,存在著數量增長較快與質量提高不顯著的矛盾.尤其高等學校擴招以來,這個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在全疆專業技術人員中,少數民族比例已上升到了50 %以上,但是高考年招生分數線民漢始終存在150 分左右的分差,尤其主要在數學、綜合理科成績方面的差距突出.據調查在全疆初、中、高三級專業技術人員中,少數民族分別占53 .04 %,43 .31 %,31 .73 %.比例依次遞減,既說明少數民族高級人才的短缺,也說明少數民族專業人才的發展潛力和后勁不足.
面向新世紀的高等教育,以素質教育、創新能力培養為特征,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培養;針對人才培養與教學體系中的若干問題,圍繞涉及人才培養若干方面的根本性、基礎性工作,廣泛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扎扎實實地進行改革與建設,使人才培養質量躍上新臺階.
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時間等各個教學環節對理科本科生教育的整體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和完善;著力加強重點課程、核心課程及基礎課程建設,大膽改革實踐教學,廣泛深入地開展創新教育;采取適應本地實際情況,面向新世紀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辦學經驗及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尋求提高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方法.
制定加強“知識、素質、能力、創新”協調發展與全面提高的理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6種能力,即交流與表達的能力,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主動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不斷學習的能力,發現并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與創新的能力.樹立5種精神,即科學和人文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培養過程和方法上,尊重教育和人的智力成長規律,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確定“低起點,分流培養,體現多層次,多模式”的培養方法.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突出對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創新綜合性的培養,重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強調教與學的互動性.著眼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新綜合性的培養,重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分析和比較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分析自身的特點、優勢和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
科學地設置物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選修課.在課程設置上做到科學合理,針對性強,加強實踐,突出應用.
引導學生轉變觀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學”變“主動學”,也就說把“被動學習”變成“自覺、自動學習”,養成誠信學習.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中,堅持拼棄灌輸式教學,強調“以問題為綱”,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思維,積極探索和尋求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習能力、拓寬知識面;充分發揮校園網絡的資源優勢,采用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工作的效率進一步提高.為夯實基礎,對物理學專業的重點課程進行教材與內容,方法與手段,組織與考核辦法,“教”與“學”的質量評估監督,網絡教育資源開發以及試題庫建設等全方位的完善、改革和建設.
實踐教學是物理學專業學生基本實踐能力訓練的重要環節,也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為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優化實驗課程體系;對實踐教學體系、管理體制的建設也要求系統化和規范化;對實踐內容和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要求現代化、實用化和多樣化.
原則上,實驗班所有專業課程都安排了講師以上職稱的骨干教師任課,并進行碩士研究生或任課教師輔導制.學校將為在實驗班講授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師配備一名助教,助教從全校碩士研究生中選拔.根據學校要求,主要專業都安排了骨干教師上課并由研究生或任課教師每周進行一次輔導(答疑).日常教學管理由學院承擔.實驗班實行全封閉管理,正常上課期間實行早自習和晚自習制度,自一年級起開設基礎英語課程,連續開設三年.實驗班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利用星期六進行半天或一天補課,補課內容視具體情況由教務處和學院協調決定.所有被錄取到實驗班的學生均須與學校簽訂學習責任書,明確承諾嚴格履行學校規定的學習責任.實驗班實行淘汰制,凡在第一學年期末考試不及格者或成績最差的兩名學生將自動轉入普通班學習或漢語學習.物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探索,學習與研討面向新世紀的高等教育質量,以素質教育、創新能力培養為特征,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培養,針對人才培養與教學體系中的若干問題.
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確確實實地做到教書育人.少數民族06 物理實驗班有26 名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父母已去世的學生有2名,父親已去世的學生有5名,獲西部開發基金的學生有2名,另外有南疆貧困地區的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時,經常得到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幫助.有時學生生活上有困難需要錢時,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就幫助他們,有時還借給他們學費.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在學習上引導他們,生活上幫助他們,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依靠人.另外,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4年大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申請到了國家級助學金和學校各種生活補助,學習成績優秀學生獲得了國家級獎學金、國家級勵志獎學金和校級各種獎學金.有了國家的關懷,全部學生成績優良,并即將畢業.
給少數民族實驗班學生上課以及做學生工作過程中,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只上課,不管學生,不引導學生學習,得不到好的學習結果.實驗班實行全封閉管理,正常上課期間實行早自習和晚自習制度,物理實驗班進行誠信學習、自覺學習和誠信考試教育,灌輸誠信做人的準則.在專業學習方面,實驗班指導教師要準確引導學生學習和制訂學習計劃以及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少數民族學生的中學理科基礎較差,在大學階段教學中,采用適合于大學生的教學方法,并通過啟發式教學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作法:
(1)用漢語講課時,注意中學內容與大學內容的銜接,速度要慢,多舉例子詳細講解.
(2)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每門課都必須進行期中考試,題目以基礎內容為主,覆蓋面廣,題量多,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出難題、怪題,基礎差的學生做不出來,則會導致學生厭倦學習.
(3)少數民族學生基礎較差,為了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對物理入門課《力學》、《熱學》、《電磁學》等課程都編寫了課程補充練習題,即《力學補充練習題集》、《熱學補充練習題集》和《電磁學補充練習題集》等.練習題包含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并附有標準答案,學生做這些習題能鞏固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為專業理論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培養過程和方法上,將教育與人的智力成長規律相結合,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以“低起點、分流培養、體現多層次、多模式”的培養方法,突出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打造課程建設平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其知識面,充分發揮校園網絡的資源優勢,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工作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為了鞏固學生的漢語水平和提高他們的漢語閱讀、說和寫的能力,堅持對實驗班實行完全漢語授課,所有教學要求參照同專業的漢語班教學計劃進行,并根據實驗班具體情況適當修改.經過完全漢語授課和學生的努力,現在學生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2006 級實驗班共26 人,全班通過HSK高B(10 級)的有3名學生,高C(9級)的有13 名學生,中A(8級)的有9名學生,中B(7級)的有1名學生.通過計算機C C T率級高,通過二級的有14 名學生,通過一級的有26 名學生.
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一開學,班主任和專業課教師就給學生強調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特別強調了大學階段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可以說主要以自學為主,不同于中學階段以教為主的學習.作為教師僅起引導和敲門磚的作用,即所謂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大量的學習任務將由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這種學習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探索、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報考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學生人數多,報考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有1名學生,報考華北電力大學有5名學生,報考陜西師范大學有3名學生,報考新疆師范大學有12 名學生,總共21 名.總成績達到國家分數線的有10 名(其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3名,我校7名),政治達到國家分數線的有19 名(差2分有1名),外語達到國家分數線的有6名(差2~5分的有8名).復試后被錄取的有8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1名,華北電力大學1名,陜西師范大學1名,我校5名(其中破格1名),全班研究生錄取率達到30 .77 %,參加研究生考試學生的被錄取率達到38 .1%.
全班通過HSK高B(10 級)的有3名學生,高C(9級)的有13 名學生,中A(8級)的有9學生.
通過二級有14 名學生,通過一級26 名學生.
“少數民族物理實驗班的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獲得新疆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和研究少數民族理工科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仍然必須重視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數量增加,同時要更加重視教育質量的提高,逐漸走出低質量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明確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定位問題.這是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有待于我們繼續的探索與實踐.
1 汪西原,王正英,張磬蘭.少數民族地區理工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高等理科教育,2006 (6)
2 陳國慶,孫炯.數理學人才培養基地辦學的探索與實踐.高等理科教育,2001 (2)
3 吳福環,于付思.優化教學模式全面推進改革提高少數民族理工科本科教育質量.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 (2)
4 王根順,李靜.西北民族地區高等理工科教育改革初探.高等理科教育,2001 (4)
5 英瑛,胡鵬,趙勤.民族大學理科基礎課教學若干問題思考.塔里木大學學報,2005 (4)
6 姚文遐.新疆克拉瑪依市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新疆社會科學,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