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源,鄭丹宇,傅大富
(1.2.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廣西梧州 543002;3.梧州市長洲區人民檢察院,廣西梧州 543002)
建立完善檢察官薪酬制度探析
李進源1,鄭丹宇2,傅大富3
(1.2.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廣西梧州 543002;3.梧州市長洲區人民檢察院,廣西梧州 543002)
《檢察官法》規定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尚未明確和落實。現行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呈現與公務員高度同質化的特點,沒有體現對檢察官的職業激勵。司法改革中關于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檢察官管理制度的內容,為建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帶來了機遇。域外先進的檢察官薪酬管理機制值得借鑒。應遵循依法、協調穩步推進、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構建檢察官薪酬制度。在適當的時候,以立法的方式固定。
檢察官;薪酬;責權利相統一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明確部署,其中之一就是要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這為完善檢察官職業保障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和難得的機遇。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多個相關文件中也明確指出要“加強職業保障建設”。檢察官的職業保障,即為了保證檢察官依法公正地履行職責而設定的關于檢察官行使職權、檢察官的身份、工資保險福利、人身財產、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制度[1]。具體而言,需從職權、身份、薪酬等不同的角度提供保障。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檢察官的職權、身份保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自《檢察官法》正式施行至今,體現檢察官職業特點的薪酬保障制度卻仍沒有“破冰”。研究建立體現檢察官職業特點的薪酬保障制度,是完善檢察官職業保障制度至關重要的環節。
薪酬,即薪水和報酬,指勞動者作出有償勞動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回報。廣義上的薪酬包括一切以貨幣或非貨幣形式支付的回報,如工資、津貼、分紅、退休金,以及有薪假期、養老、醫療保險等;狹義的薪酬,則僅指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和津貼[2]。研究的檢察官薪酬制度,是指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而依法獲得的酬勞,主要形式包括工資、保險以及福利。工資是勞動者付出勞動所獲得的直接的貨幣形式的回報,是勞動者生活收入的主要來源,保險和福利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照顧。合理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是激勵勞動者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落實,我國現行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存在應然與實然兩種狀態。
(一)現有法律框架下檢察官薪酬制度的應然狀態:體現檢察職業特點
1995年頒布的《檢察官法》用三個條文構建起基本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其中第三十九條規定:“檢察官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準,根據檢察工作特點,由國家規定”;第四十條:“檢察官實行定期增資制度。經考核確定為優秀、稱職的,可以按照規定晉升工資;有特殊貢獻的,可以按照規定提前晉升工資”;第四十一條:“檢察官享受國家規定的檢察津貼、地區津貼、其他津貼以及保險和福利待遇”。2001年修改后的《檢察官法》完全保留了上述條文內容。內容雖然比較原則和籠統,但框架清晰,脈絡分明,是檢察官依法獲取薪酬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1.容的法定性。檢察官的薪酬與檢察官的職責、權利義務等一樣,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予以明確。無論是檢察官的工資制度、定期增資制度,還是檢察官應當享受的津貼、保險和福利待遇,均由國家規定。即檢察官薪酬的種類以及每種薪酬的具體內容、增減或變更的條件方式等,均應當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固定下來。任何機關、組織或個人,非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檢察官的薪酬。
2.職業要求相對應。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公職人員。《檢察官法》第六條明確規定,檢察官履行以下職責:一是依法進行法律監督工作;二是代表國家進行公訴;三是對法律規定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四是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這些職責決定了檢察官必須具備專業的法學理論修養、特定的思維方式、嫻熟地駕馭檢察業務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職業能力,并且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為確保檢察官具備相應的能力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國家從2002年起設定以司法考試為檢察官的準入門檻。《檢察官法》第十二條還規定,檢察官序列中的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副檢察長、檢察長必須由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任免。上述關于檢察官準入條件、職責要求、任免程序的法律規定以及對檢察官職業素能的要求,已清晰地界定檢察官是一個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職業。為使檢察官的薪酬與檢察官的條件、能力和職責相一致,《檢察官法》規定,國家建立符合檢察工作特點的工資制度,檢察官享受國家規定的津貼、保險和福利。2005年頒布的《公務員法》雖然把法官檢察官納入公務員序列,但按照第三條第二款“法官、檢察官等的義務、權利和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的規定,應當執行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檢察官薪酬制度。
3.體的多樣性。《檢察官法》規定的檢察官薪酬包括工資、津貼、保險以及福利等若干種形態。其中,以貨幣形式體現的工資、津貼是檢察官生活收入的主要來源,《檢察官法》的規定相對較為明確,如檢察官實行定期增資制度,并列舉檢察官享受的津貼種類;同時,明確規定檢察官享有保險和福利,作為貨幣形式薪酬的有益補充。
(二)檢察官薪酬制度的實然狀態:與公務員一體
《檢察官法》已施行將近二十年,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其確立的檢察官薪酬制度一直未能落實。目前對檢察官實行的是基本與公務員一體的薪酬制度。
1.《檢察官法》有關檢察官薪酬的規定絕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框架階段,沒有配套制定可操作的細化規定。如第三十九條確立的符合檢察工作特點的檢察官工資制度,具體到工資的構成、應當實行哪一種工資制度、應當基于何種標準建立體現檢察官職業特點的工資職級等,均沒有明確。第四十條確立的檢察官定期增資制度,對于如何確定考核的標準、對應優秀或稱職的考核結果晉升工資的幅度、如何認定為“有特殊貢獻”的情形、提前增資的時間跨度等,也是不明確的。至于第四十一條確立的津貼、保險和福利待遇,除檢察津貼初步得以明確外,地區津貼的標準、其他津貼的范圍、保險和福利的種類和標準等,都是不明確的。
2007年開始實行的檢察官津貼,是目前唯一在國家層面具體落實《檢察官法》關于薪酬待遇相關規定的措施。按照國人部發[2007]106號文件,檢察官津貼納入工資統發范圍,按月發放。津貼的標準對應四等十二級的檢察官等次設定,每級之間相差為10元-22元每月。其中,最高等級的首席大檢察官為340元每月,最低等級的五級檢察官為180元每月。文件規定,檢察官津貼標準隨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而相應調整。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公務員工資調整機制,檢察官津貼的標準一直沒有調整。
2.實際執行中的檢察官薪酬制度。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檢察官的職級層次就與國家行政機關干部職務層次的劃分進行了配套。經過1979年、1985年和1987年國家對包括檢察官在內的檢法兩院干部及其職級配備的調整,最終于1988年確立了檢察人員套用行政職級確定工資待遇的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2005年制定的《公務員法》把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均納入公務員序列進行管理,檢察官實行與普通公務員同樣的薪酬制度。按照《公務員法》第十二章“工資福利保險”、2006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以及國家有關社會保險等法律、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檢察官薪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工資制度。這是決定檢察官主要收入來源的基本制度。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構成。其中,基本工資與檢察官津貼實行全國統一標準,其他津貼、補貼及獎金則由各地、各級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力情況等自行決定。其核心內容為,除津貼中的檢察官津貼按檢察官等級對應的金額標準確定外,其他各項均對應檢察官的行政職務和級別確定;檢察官的工資收入存在地區差異。雖然現行決定檢察官工資構成的是檢察官行政職級與檢察官等級“雙軌”并行的兩種標準,但由于檢察官津貼只有180元至320元不等,在工資總額中占比重不大,對檢察官工資收入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檢察官的職務和行政級別,而不是檢察官等級。只有行政職務和級別上的晉升,檢察官才可能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此外,檢察官晉升行政職級還有比例限額的規制,比同等資歷的黨政機關公務員晉級難度大,變相造成其待遇偏低。
二是保險福利制度。保險方面主要享有醫療、工傷、生育等方面的保障。福利方面則主要享有休假權和補休權,以及各地自行制定的福利措施。總體上,檢察官與當地公務員所享受的基本保險福利相一致。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檢察官區別于普通公務員的職業特性越來越明顯的當下,現行與普通公務員高度同質化的檢察官薪酬制度之不合理性與消極作用日漸顯現。一是該薪酬制度沒有體現職業準入條件、職責、職業素能、職業道德等職業要求及職業風險與普通公務員之間的差異,直接造成檢察官缺乏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二是相對較低的薪酬待遇,加劇了檢察官向薪酬待遇更優的行業和職業流動,也使檢察官職業對優秀法律人才缺乏吸引力;三是由行政職級決定而非檢察官等級決定薪酬待遇水平的機制,迫使檢察官把注意力集中于謀取行政職級的晉升上而不是職業素能的提升上,不利于檢察官的職業發展;四是沒有建立與檢察官責權掛鉤的薪酬評價和激勵機制,在同級同酬的平均主義下,難以激勵檢察官堅守在辦案一線認真履行好職責。
(一)司法改革視野中的檢察官薪酬制度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以強化庭審功能、擴大審判公開、加強律師辯護、建設職業化法官和檢察官隊伍等為重點內容的審判方式改革和司法職業化改革[3]。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推進司法改革”要求,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2007年黨的十七大作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戰略決策,我國司法改革逐步深入推進,有關建立完善檢察官工資等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上議事日程。2004年開始啟動統一規劃部署和組織實施的大規模司法改革,中發[2004]21號文件提出“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完善檢察官工資等保障制度”。在2008年啟動的新一輪司法改革中,《中共中央轉發〈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中發[2008]19號文件)再次提出,“制定與政法干警職業特點相適應特別是有利于穩定基層執法隊伍的工資政策”,作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任務。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相關部門就完善檢察人員工資待遇、相關津貼、補貼和因公傷亡的醫療撫恤待遇進行了研究[4]。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納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體系中,強化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圍繞“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決定就“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在東、中、西部選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個省市先行試點,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積累經驗[5]。從“對法官、檢察官實行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管理制度”“健全與法官、檢察官司法責任相適應的職業保障制度”等7個方面,就司法體制改革若干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縱觀各輪司法改革的進程脈絡,本輪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有關健全包括檢察官在內的司法人員的職業保障制度,無論從決策主體及發布載體之權威性、所采取的推進措施之可操作性及積極穩妥程度等方面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構架于此背景下的檢察官薪酬制度,不再僅僅是文件上的動議或落實中的研究,而是建立在以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為基礎,更注重與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等檢察體制改革相關措施通盤考慮,協調推進實實在在的具體改革措施。通過按適當的比例把檢察院工作人員分為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提高檢察官的入職門檻和嚴格辦案責任,健全包括薪酬制度在內的檢察官職業保障制度,對檢察官實行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管理制度。盡管目前沒有公布更詳細的相關改革內容,但可以預見的是,在建立符合檢察官職業特點的管理制度之框架下,現行以行政職級決定檢察官薪酬待遇的機制必將向符合檢察官職業特點的薪酬決定機制轉變,回歸到落實《檢察官法》的相關規定上,從而有望消除檢察官薪酬制度應然與實然狀態之間的鴻溝。
(二)域外檢察官薪酬制度之借鑒
從域外的情況來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檢察官薪酬待遇均比較優厚。大多數國家檢察官的工資及福利待遇有立法保障,工資及津貼標準是公開和明確的;一般比照法官的工資水平(法官享受高薪待遇),并普遍高于同級行政官員的薪金水平;定期晉級增薪;享有地區、工齡等津貼,提供住房、交通等優惠待遇,享受優厚的養老金等[6]411。
域外檢察官優厚的薪酬待遇,建立在對公職人員嚴格分類管理的基礎上,是對司法人員按照人力資源管理中確定薪酬的學歷和能力要求、工作職責、工作效率與業績等因素的綜合考量。在司法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盡管在具體的檢察官選任制度上存在諸多差異,其共同之處同樣顯而易見,即均通過激烈的競爭性考試和嚴格的選拔程序保證任用的檢察官符合標準[6]380。同時,這些國家也規定了明確的考核、獎懲制度。美國對包括檢察官在內的公務員根據本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勞動力供求等相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實行“擇優工資制度”,根據工作業績、工作考核結果定期提薪。德國也把檢察官納入公務員的范疇,但對公務員作進一步的職業細分,并在此基礎上實行不同的薪酬制度。德國對公務員實行績效考核,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工作成績、專業能力和素質等三項。具體的績效考核標準和尺度以各部門不同的結構特點和各崗位對工作人員的特殊要求,以及組織、部門、崗位的績效期望和目標為依據設定。考核尺度用五級標準來衡量。績效考核的結果關系到個人的實際利益、職業發展的晉升和薪酬。
如果只看到域外檢察官優厚的薪酬,而簡單地比較得出檢察官應該高薪的結論,或者忽視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直接復制其制度經驗為我所用,顯然難有說服力。域外檢察官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今后司法體制管理的趨勢,其中一些共性的內容如何在我國生根發芽,使我國的檢察官薪酬制度更加科學、更好地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應以《檢察官法》之相關規定為框架,在當下正穩步推進的司法體制改革中,積極探索構建以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為基礎、體現責權利相統一的、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并在適當的時候通過立法予以確立、完善并保障落實。
(一)建構檢察官薪酬保障制度需遵循的原則
1.依法原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涉及司法權力調整和司法資源配置,事關重大,必須依法有序推進[7]。在檢察官薪酬保障制度的建構中,要使《公務員法》與《檢察官法》的相關規定得以落實。拋開這兩部法律空談檢察官薪酬保障制度的建構,或者不加落實即推倒重來,都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低效而不負責任的。《公務員法》確立了公職人員工資保險福利的規范,《檢察官法》也建立了檢察官工資保險福利的制度框架,二者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目前這兩部法律中的相關規定并未全部得到具體落實。因而必須在上述兩部法律的框架下,以《公務員法》的相關規定及具體制度為基準并按照第三條第二款“法官、檢察官等的義務、權利和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的規定,積極探索落實《檢察官法》有關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檢察官薪酬之規定的具體措施,使立法精神與要義得到切實的體現。
2.協調穩步推進的原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關乎檢察官以及檢察人員切身利益的薪酬制度改革,更加要慎重。
首先,在制定具體的薪酬規則時要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建立統一規范的檢察官薪酬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和激勵檢察官更好地開展工作。當前我國檢察官的薪酬基于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東、中、西部之間存在差異。如果不統籌考慮全國各地的具體發展情況而實行統一的薪酬標準,其效果可能就會適得其反。
其次,要考慮與改革進程各階段各項配套措施相匹配。改革需要實踐的探索與積累。按照當前司法改革的制度設計,檢察官薪酬制度是以完善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為基礎,以完善檢察官責任制為前提,以省級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為后盾的檢察人員職業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一環。如果基礎性的措施沒有計劃落實好,后續步驟的措施再好也難以落實。如前期的重心是對檢察人員進行分類并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對檢察官可根據等級確定津貼標準;中期的重心是探索完善檢察官責任制,同時研究建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檢察官工資制度,研究去行政化的過渡性措施;后期則側重于落實檢察官工資制度,并以此為基礎研究建立檢察官薪酬制度。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科學設計其他檢察人員,尤其是檢察輔助人員的薪酬制度,使之與檢察官薪酬制度相匹配。
3.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這應當成為構建檢察官薪酬制度的核心。“責”必須體現檢察官的職責,包括了檢察官入職條件、法定職責、職業素能及職業道德要求。這是檢察官與普通公務員最基本的區別。“責”的本質決定了不應以檢察官的行政職級、而應當以檢察官等級或其他適當的標準來決定檢察官的薪酬。“權”即檢察官所行使的職權。檢察官依法所行使的法律監督權,與行政機關公務員行使的行政權是兩種不同的權力。檢察權具體包括職務偵查權、偵查監督權、公訴權以及訴訟監督權等若干種職權。應當根據各種職權的特點確定不同崗位檢察官的薪酬,以防止“同級同酬”帶來的負面影響。“利”即檢察官的薪酬。“責權利相一致”要求應當以職業要求和所承擔的責任來決定檢察官所獲得的薪酬,并通過有效的手段對檢察官的責權進行考核,以確定檢察官實際應當獲得的薪酬,以對檢察官職業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
(二)檢察官薪酬制度的具體設計
1.檢察官工資制度的基本思路。應當以《公務員法》規定的工資制度為框架,落實《檢察官法》關于建立符合檢察工作特點的檢察官工資制度的規定,設計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檢察官工資制度。按照此思路,不應繼續套用行政職級來決定檢察官工資,可以檢察官等級來決定。具體而言,檢察官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
基本工資由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構成,職務工資按照檢察官職務來決定,不同職務的檢察官對應執行相應的工資等級,形成不同層級的職務工資之間的級差;級別工資則按照檢察官等級來決定,把現行的檢察官津貼調整吸收到級別工資中,確定每一等級檢察官級別工資的標準,級別工資隨著檢察官等級的提升而晉升。兩項工資的起薪點均可參照域外檢察官工資制度的做法,對應較高層級(正科級以上)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作為起薪點。
津貼是指屬于勞動性質的額外貨幣補償。檢察官除按規定享受普通公職人員應當享有的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外,還應依據從事檢察工作的工齡或任職檢察官的年限,享受工齡津貼或年資津貼。這是由于檢察官是一個需要實踐經驗積累的職業,檢察官從業的年限與經驗成正比,這應當在檢察官的薪酬中得到體現。崗位津貼的標準應當根據檢察官所處的不同檢察職權崗位設定。
補貼是指屬于生活性質的額外貨幣補償。檢察官應與普通公職人員享有同樣的住房、醫療等補助、補貼。應當看到,在當前分灶吃飯的財政支付體制下,住房、醫療等補助、補貼均由地方政府決定,此類補貼還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國家應當盡快建立規范的補貼制度,保障相關補貼落到實處。
獎金部分按照《公務員法》規定,主要指年終獎金。年終獎金與公職人員年度考核掛鉤,考核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作為與檢察官工作績效掛鉤的激勵措施,在年終獎金的起點金額以及獎勵等次等方面應作進一步的完善。起點金額宜在月工資總額的2-3倍間確定,并對考核為稱職以上的檢察官區分“稱職”“優秀”等的等次予以獎勵,以更好地發揮獎金的激勵作用。
在建立符合檢察工作特點的檢察官工資制度的同時,還應當按照《檢察官法》的規定,落實定期增資制度。一方面,為了確保檢察官不因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購買力下降,應根據一定的經濟指標,每年調整檢察官基本工資和津貼標準。另一方面,落實《檢察官法》第四十條“經考核確定為優秀、稱職的,可以按照規定晉升工資;有特殊貢獻的,可以按照規定提前晉升工資”精神,借鑒域外檢察官工資制度的做法,在對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的前提下,制定明確的檢察官考核內容、方法和評價標準,定期對檢察官的工作績效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與檢察官工作績效掛鉤的工資晉升體系,對考核確定為優秀或稱職等次的檢察官,按照一定的基準和相應的增資比例晉升工資。定期增資的基準,是上一年度檢察官最高月基本工資與津貼的總額。以此有效解決基層檢察官因檢察官等級晉升空間有限而工資難以提升的問題。
2.檢察官保險福利制度的基本思路。在保險保障方面,檢察官應享有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方面的保險保障;如因工致殘、身故的,享有相應的撫恤待遇。在此基礎上,還應根據檢察官職業所面臨的壓力和風險,適當增加人身意外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因工傷殘、身故給檢察官本人或親屬享受的撫恤待遇。在福利制度方面,除細化落實現有規定的補休權、休假權以外,更應關心檢察官“住”的問題。在取消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福利分房制度、房價高企的當下,為檢察官提供體面的住所,使其不至于因租房而顛沛流離,對于經濟不寬裕、尤其是家在外地又新入職的年輕檢察官,顯得尤為現實和迫切。一個途徑是,通過發放住房補貼的方式解決;另外一個途徑,則是由單位向有需要者提供住房。可以考慮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為了保證公平和便于管理,必須明確這是一個緩解有需要者的過渡性措施,對有需要者及所提供的住房標準進行明確界定,并需要通過一定的評估程序后才可以享有。
(三)檢察官薪酬制度的立法
再好的制度設計,如果沒有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一切都是空談。對改革過程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應當適時上升為明確的法律,只有這樣,才是對檢察官薪酬制度最好的保障。檢察官薪酬制度立法具體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可聯合中央有關部門制定出臺檢察官薪酬試行規則,初步確立以檢察官等級決定檢察官工資的制度;第二步,經實踐檢驗總結進一步完善后,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的方式,制定具體明確的《檢察官薪酬條例》,建立檢察官工資序列,并包括符合檢察職業特點的保險、福利等方面的內容;第三步,待檢察官分類管理、辦案責任制等相關改革成熟后,在適當時候把改革的成果寫入《檢察官法》,建立完善包括檢察官薪酬制度在內的檢察官管理體系。
[1]孫謙.中國檢察制度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49.
[2]劉沂.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90.
[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2012年10月)[N].人民日報,2012-10-10.
[4]60項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黨的十七大以來檢察改革綜述[N].檢察日報,2012-09-03.
[5]6省市先試點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積經驗—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答記者問[N].新華每日電訊,2014-06-16.
[6]何家弘.檢察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2008.
[7]孟建柱.深化司法體制改革[N].人民日報,2013-11-25.
An Analysis of Establishing a Perfect Salary System for Public Procurators
Li Jinyuan1,Zheng Danyu2,Fu Dafu3
(1.2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Wuzhou,Wuzhou 543002,China;
3.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Changzhou District of Wuzhou 543002,China)
The salary system stipulated in the Lawon Public Procurators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yet.The current salary system for public procurators has the same homogenized characteristic as that for civil servants,which contains no professional incentives for public procurators.The arrangements in the judicial reform concerning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public procurators,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ordinarycivil servants,have brought forth opportunities toestablish a salarysystemsuitable tothe public procurators'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managerial mechanismin foreign countrise to regulate public procurators's salaries is ofsome instructive value. In order toestablish a perfect salarysystemfor public procurators,it is proposed tofollowthe priciples ofadheringtolaws,carryingforward harmoniouslyand steadilyand integratingobligation,right and benefit intoone.Furtherly,such a systemcan be formulated bylegislation at suitable time.
Proculator;Salary;Integratingobligation,right and benefit intoone
D926.3
A
1673-8535(2014)05-0049-07
李進源(1966-),男,廣西蒼梧人,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政治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
鄭丹宇(1977-),女,廣西梧州人,梧州市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檢察實務。
(責任編輯:覃華巧)
2014-07-06
廣西人民檢察院第五批檢察理論研究課題(GJ2013C05)
傅大富(1987-),男,重慶巫山人,梧州市長洲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主要研究方向:刑事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