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彤
新版《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開始實施后,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農藥殘留國家標準”,被社會各方寄予了極大期望。事實上,沒有人愿意將違規的高毒農藥灑向我們的糧食、蔬菜和水果,在這一點上即使不用法律明令禁止,大家的意愿都是一致的。之所以有高毒農藥出現在農業生產中,是因為生產實際的需要,且農業生產者認為沒有更好的、性價比更高的農藥來代替。或者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農藥是安全的,也有可能是安全農藥的價格高得讓農業生產者難以承受。
綠色和平組織曾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多個大型超市對所售蔬菜水果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農藥殘留量排在前3位的果蔬分別是:黃瓜,含有4種~13種不同的農藥殘留;草莓,含有1種~13種農藥殘留;油菜,含有1種~2種農藥殘留。其次為豇豆、砂糖橘、荷蘭豆、扁豆、芥菜、小西紅柿和菠菜。衛生部為此曾專門回應指出,這些果蔬中的農藥殘留其實沒有超出國家規定的殘留標準,但在普通消費者心里,多少還是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
首先,作為農業生產者,不管是規模化經營還是個體家庭農戶,沒有人在內心愿意使用違規農藥和肥料,但是受利益驅使而違規使用的卻不在少數,原因如下:
農藥和肥料是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的物資投入,選用什么樣的,農業生產者的選擇標準其實很簡單:管用的和性價比高的。眼下,農業生產中的有些問題還離不開高毒農藥。即便有更安全的農藥可以選擇,但是成本會明顯增加。而菜農和果農的選擇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問題和成本轉嫁問題。農產品拼價格進行競爭這一當前主流市場環境下,從生產成本角度考慮,生產者不出意外大多會選擇成本更低的違規農藥。

其次,使用高毒農藥的效果利益驅使。政府監管部門之所以要禁用一些高毒農藥,一方面是因為高毒農藥會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對環境、人體健康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另一方面,在技術上已經可以通過其他的產品和技術手段取代。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依然還有農業生產者要選擇一些政府明令禁止的農藥產品,主要是高毒農藥的效果利益驅動。使用高毒農藥,農業生產者可以節約投入成本,達到預期目的,減少了投入人力財力成本。還有一部分農業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認知水平不高,對于質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學知識,缺乏常識和判斷。
綜上所述,要解決高毒農藥的使用,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市場區分機制,讓使用不同農藥的果蔬生產者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讓使用環保農藥的生產者在農產品的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實現優質優價;讓使用非環保農藥的農產品在價格上處于劣勢。而這種區分機制要通過嚴格的標準實施和科學的檢測技術來評判,需要農產品監管部門在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的嚴格監管。
在農業生產經營方面,目前全國共有2.4億農戶,戶均承包耕地0.5 hm2,農民專業合作社37.91萬個,實有入社農戶2 900萬左右,僅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2%。如果不改變農業生產小而散的組織化程度低、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的狀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單憑一部新版《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無法做到完全杜絕違規使用農藥的行為,還需要借助政府監管和市場調控進行有效引導。
而從長遠看,只有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才能有效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要加快農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緊緊圍繞農產品安全和產業發展需要,制定符合農產品生產實際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突出實用性,讓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了、效益好。同時,要大規模開展農產品標準化園區建設,以標準化園區為基礎,由點到面,不斷擴大標準化農產品生產面積和規模。另外,還要加大新制修訂涉農標準的貫徹宣傳力度,普及質量安全科學知識,宣傳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流通和市場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