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自欽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機制探討
馮自欽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集團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機制問題一直受到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多數研究者雖然從不同角度對企業集團的協同效應、治理控制問題進行了研究,但基于財務協同視角的研究成果尚需深入。論文以財務協同為基礎,分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關系、動因和能力,探討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層次結構,研究了系統的協同耦合機理,并建立了系統的耦合度模型,研究結果有助于企業集團的協同管理和價值創造。
企業集團;財務協同;協同耦合;企業管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企業集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加強企業集團的協同管理[1],推進協同創新,全方位地實現企業集團的協同控制,已經成為決定企業集團價值創造能力的基本戰略導向[2]。企業集團在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的過程中,以財務協同為基礎的環境適應性構成了其協同控制和價值創造的基礎,以多主體協同運作、多資源優勢互補、多關系協調平衡為保障的財務協同控制系統構成了其價值鏈環節中的不可或缺部分[3]。從多維價值視角對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進行探討,是強化企業集團戰略管理的需要,也是企業集團利用獨特資源和充分發揮各價值創造單元協同性的必然要求,這無疑能為企業集團的協同管理提供強大動力。
早在1965年,安索夫(Ansoff)就強調了“協同”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明確了管理協同概念的基本內涵,并提出了超加性協同管理的理論框架,奠定了靜態協同管理應用的基礎[4]。1987年,伊丹廣之(Itami H.)探討了企業動態資源的匹配方法,并指出戰略選擇與調整應立足于資源的有效利用,而發展隱形資產能夠帶來協同效應[5],這些觀點成為了動態協同的理論經典。關于價值鏈協同效應的研究,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1985)無疑是最優秀的代表,他將協同價值創造與競爭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建立了協同競爭創造價值的理論體系[6]。1996年,羅伯特·S·卡普蘭和戴維·P·諾頓(Kaplan,R.S.&Norton,D.P.)將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同企業戰略完美地結合起來,建立了BSC協同框架[7],提出了運用平衡計分卡創造企業合力的觀點。我國學者關于企業集團協同控制的研究立足于多個角度。如高晶、關濤(2007)探討了基于戰略柔性的企業集團內外部資源協同控制機理,得出了以資源和能力協同為基礎的戰略柔性,是企業集團內外部良好協同機制發揮的基礎的結論[8]。白萬綱(2008)以財務管控體系的建立為基礎,分析了基于財務協同控制的企業集團聯動放大效應,并認為這種聯動放大效應是企業集團母子公司通過協同控制鏈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管控性和價值性特征[9]。丁銘華(2010)以協同經濟為分析基礎,探討了企業集團管理控制路徑,建立了協同集成管控發展模型,強調了資源協同、平臺集成和集團管控在企業集團實現協同效應中的作用,并認為協同創新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是企業集團協同的基礎[10]。張寶強和羅翠華(2013)從博弈論角度對企業集團的協同治理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母子公司的合作與控制是協同效應的來源,而合作共贏目標的實現需要財務、文化等多種協調控制手段的運用[11]。
從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梳理可知,以協同、協同效應、協同治理為基礎的研究,對于保障企業集團的價值創造能力發揮提供了多角度的理論基礎,這些成果具有價值性、指導性和創新性,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仍需加強。鑒于企業集團組織形式的特殊性,將財務、協同、控制與效應結合起來,建立有效的基于財務協同的控制體系是加強企業集團協同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進一步探討企業集團價值創造能力,促進企業集團協調發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文章立足于財務協同的研究視角,在對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關系和控制動因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模型,并進行相應的機理探討,以期提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促進企業集團的協同管理水平。
1.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關系分析
財務協同是企業集團有效利用資源實現價值創造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企業集團協同戰略的執行效果、財務資源的配置有效性和財務關系的合理性,是企業集團財務協同效應與控制關系的根本體現。財務協同效應是財務協同的績效表現和企業集團的價值目標追求,它是通過獨特而稀缺資源的獲取與培育,以及控制系統的良性運行所達到的結果。良性運行的控制系統對于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價值創造有重要影響作用。因此,正確分析和把握財務控制與財務協同效應的關系對于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白萬綱(2008)認為,財務協同效應與財務控制模式的選擇有關,財務協同效應的最優位置處于邊際成本MAC=MSC的點上[9]。陳月明(2006)認為,集權型、分權型和結合型財務控制模式,在財務協同效應的實現方面具有各自的特點。集權型財務控制模式有利于一體化財務協同效應的產生;分權型財務控制模式能夠提高企業集團的環境適應能力,但影響了資源的使用效率;結合型財務控制模式更注重對收益和成本的權衡,當二者均處于最佳時,企業集團的財務協同效應最大[12]。
結合以上研究成果,文章從邊際財務協同效應遞減的角度闡述財務控制與財務協同效應的關系。文章認為,財務控制與財務協同效應呈倒U關系,財務協同效應包括遞增階段和遞減階段。在遞增階段,財務協同效應隨著財務控制指數的增大而增大;在遞減階段,財務協同效應隨著財務控制指數的增大而減小。可將財務協同效應(FE)與財務控制指數(FC)的函數關系表達為FE=f(FC),假定二者滿足修正的正態分布密度函數關系,則其函數關系可表達如下:

式中:FE-財務協同效應;FC-財務控制指數;A-財務協同效應放大系數;μ-財務協同效應位置系數;σ-財務協同效應能力系數;A>0,μ>σ>0。

圖1 財務協同控制效應與財務控制指數的關系
根據公式(1),可建立財務協同控制效應與財務控制指數的關系如圖1所示。根據建立的函數關系性質,按照財務控制指數將財務協同控制效應與財務控制指數的關系劃分為財務低控制區(上界為μ-σ)、財務弱控制區(上界為μ-0.5σ)、財務協同控制區(上界為μ+0.5σ)、財務高控制區(上界為μ+σ)和財務強控制區(上界為2μ)。根據公式(1)和劃分的區域邊界,可計算得到財務協同效應的取值范圍(見表1)。在財務低控制區和財務弱控制區,財務資源沒有有效利用,財務協同效應隨著財務控制指數的增加而上升;在財務協同控制區,財務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財務協同效應隨著財務控制指數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財務高控制區和財務強控制區,財務資源過度利用,財務協同效應隨著財務控制指數的增加而下降。

表1 財務控制類型及取值范圍
2.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動因分析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獨特財務資源的獲取與培育,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實現企業的長期價值。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動因決定了企業集團的戰略價值取向,主要包括環境適應性動因、協同經濟性動因和關系協調性動因三個方面。環境適應性動因是企業集團適應復雜多變環境和應對風險的需要,它決定了企業集團的風險控制能力和競爭能力。協同經濟性動因是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根本需要,它決定了企業集團的經濟價值實現能力。關系協調性動因是企業集團內外部價值鏈協調運行的基礎,它通過影響利益相關者專用性資產的投入,來促進和提高各經營主體協同創造價值的能力。
環境適應性動因、協同經濟性動因、關系協調性動因是企業集團實現財務協同的動因體系,它們之間通過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企業集團價值創造能力的提高。從它們之間的主體關系分析,環境適應性動因是財務協同的基礎性表現,構成了企業集團控制的價值基礎;協同經濟性動因是財務協同的方向性表現,構成了企業集團控制的價值取向;關系協調性動因是財務協同的目標性表現,構成了企業集團控制的價值支持。環境適應性動因、協同經濟性動因、關系協調性動因是一個均衡驅動體系,它們的聯合互動是企業集團控制效果的有效反映。當三個動因處于均衡狀態時,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能力就加強。當三個動因處于失衡狀態時,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能力就減弱。如果過于強化環境適應性動因,雖然提高了企業集團的綜合適應能力,但也會由于協同經濟性動因和關系協調性動因的弱化而增加企業集團控制的機會成本。若過于強化協同經濟性動因,雖提高了企業集團的價值創造能力,但也會由于環境適應性動因和關系協調性動因的弱化而增加企業集團控制的協調成本。若過于強化關系協調性動因,雖提高了對利益主體價值回報,但也會由于環境適應性動因和協同經濟性動因的弱化而增加企業集團控制的運營成本。因此,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是三種動因共同驅動的結果,當三種動因的力量均衡和互相強化時,企業集團的財務協同效應就增大。

表2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動因關系
3.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能力分析
環境適應性、協同經濟性和關系協調性反映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三種控制能力,即戰略控制能力、資源控制能力和關系協調能力。戰略控制能力是企業集團適應環境的需要,它通過明確的戰略目標、一致的戰略行動和互補的戰略資源,提高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魯棒性,識別、評價和化解戰略風險,促進企業集團的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發揮。資源控制能力是企業集團價值創造的需要,它通過對財務資源、經營資源、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有效獲取和培育,形成獨特的自有資源,并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方式,實現“資源-能力-競爭力”的轉變。關系協調能力是實現企業集團價值鏈共贏價值的基礎,它通過強化利益主體的協同性,來促進專用性資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共享。以戰略控制能力、資源控制能力和關系協調能力為基礎的控制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空間系統,戰略控制、資源控制和關系協調是其基本子系統。
1.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層次結構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是一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它通過各子系統間的非線性作用關系,影響和決定系統整體的結構和功能。戰略控制子系統、資源控制子系統和關系協調子系統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不同層面,在整個系統中分別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戰略控制子系統是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最高層,它的經營理念、經營哲學、組織使命和組織目標是財務協同效應實現的長期謀劃,是企業集團的整體價值指引,它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方向層。資源控制子系統是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中間層,它通過異質性資源的優勢互補來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集團的價值創造能力,是企業集團價值創造能力的來源,它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能力層。關系協調子系統是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基礎層,它通過利益關系的協調,提升利益主體共同創造價值的積極性,實現集團的長期共贏價值,它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支持層。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層次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層次結構
2.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分析
(1)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的協同關系
戰略控制子系統是一個以發揮協同戰略為基礎的管理控制系統,目標是通過協同戰略的導向作用,帶動企業集團成員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通過優勢資源的發揮,提升企業集團整體的環境適應性,防范風險,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安索夫認為,協同戰略具有超加性,它是企業在機遇識別、風險識別和能力識別基礎上的戰略匹配關系,通過協同戰略的實施,企業可以獲得大于局部價值相加的整體價值[4]。巴澤爾指出,企業在多變的環境中通過協同戰略的選擇和調整,能夠推動企業群的整體業務表現[13]。我國學者李宏貴進行了協同戰略的維度劃分,他認為競合關系、協作共贏、環境適應和整體價值是協同戰略的核心,企業在協同戰略的運用過程中必須強調這四個方面的互動關系[14]。
資源控制子系統是一個以發揮優勢資源為基礎的管理控制系統,目標是通過優勢資源的獲取和培育,提升企業集團的整體價值創造能力。資源是企業集團價值創造能力的基礎,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不但能夠提升企業集團的經營績效,而且也是企業集團核心競爭能力打造的重要方面。資源稟賦理論強調了企業在價值創造中的資源相對優勢,規模經濟理論突出了企業在實現規模經濟的過程中資源的約束條件。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指出,資源要素具有層次性,無論是具有決定作用的高級要素,還是具有補充作用的低級要素都是企業控制的對象。企業集團通過資源控制子系統可以加強財務資源、經營資源、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控制,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協同價值創造。
關系協調子系統是一個以發揮多維利益關系在企業集團整體價值創造中的作用為目標的管理控制系統,它的作用是通過利益相關者專用性資產的協調投入,實現企業集團的共贏價值。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專用性資產投入的利益索取方面強調了利益共同體的重要性[15],從專用性資產投入的風險方面強調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控制權的必要性,突出了利益均衡和權力分配在關系協調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財務治理理論指出,財權配置是以提升利益相關者在財務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目標的權力劃分,它強調了利益相關者的權力分派、利益關系和信任基礎,突出了在財務治理中解決利益相關者沖突的必要性。無論對于外部利益相關者或者是內部利益相關者來說,以價值為基礎的資金鏈協同、物質鏈協同和信息鏈協同已經成為企業集團關系協調子系統控制的重要內容。
(2)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的耦合關系

圖3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的耦合關系
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是一個耦合系統,它的三個子系統具有緊密配合和相互影響關系。當三個子系統各自的功能發揮完備并形成良性共振時,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功能就大于各子系統的功能相加,從而使系統整體的功能涌現。當三個子系統各自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且彼此孤立時,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功能就小于各子系統的功能相加,從而使系統整體的功能弱化[16]。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的耦合關系可用圖3表示。為了進一步測度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子系統的耦合強度,文章引入了耦合度指標。
假定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子系統功效指數為ui(i=1,2,3),每個子系統功效指數都由若干個功效指標組成,且第i個子系統的第j個功效指標表示為uij,maxij、minij分別表示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上功效和下功效。則可建立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功效函數如下:

可建立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耦合度函數如下:

其中ρ∈[0,1],當u1=u2=u3=1時,ρ=1時,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耦合度達到最大值,它通過系統內部子系統的互動關系,促進系統的協同發展,從而使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當u1、u2和u3中的任何一個為0時,ρ=0時,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耦合度達到最小值,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內部子系統之間關聯度最低,系統功能的發揮最不完備。
文章在對國內外研究現狀歸納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關系、動因和能力,探討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層次結構和協同耦合機理,建立了系統的耦合度測度模型,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是有效利用資源實現財務協同效應的基本方式,財務協同效應的取得與財務控制指數的大小有關。根據財務控制指數可將財務協同控制效應與財務控制指數的關系劃分為財務低控制區、財務弱控制區、財務協同控制區、財務高控制區和財務強控制區,它們與財務協同效應有明顯的相關關系。
第二,環境適應性動因、協同經濟性動因和關系協調性動因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的基本動因要素,它們之間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層次關系,反映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戰略控制能力、資源控制能力和關系協調能力。以戰略控制能力、資源控制能力和關系協調能力為基礎的控制構成了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空間系統。
第三,戰略控制子系統、資源控制子系統和關系協調子系統是基于財務協同的企業集團控制系統的基本子系統,分別構成了系統的方向層、能力層和支持層。戰略控制子系統、資源控制子系統和關系協調子系統是一個協同耦合系統,通過各自功能的發揮和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關系,實現系統的整體功能。系統的功能發揮可用耦合度進行測度,當各子系統協同耦合時,系統的整體功能就增強,當各子系統彼此孤立失調時,系統的整體功能就減弱。
[1]Jankowski,R.Preference Aggregation in Firms and Corporatist Organizations:The Enterprise Group as a Cellular Encompassing Organiz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89,33 (4):973-994
[2]馮自欽.企業集團多維價值效應矩陣評價研究-基于財務協同控制的模型設計及實證分析 [J].科研管理,2013(7).
[3]馮自欽.企業集團價值效應模型研究-基于財務協同控制實證分析 [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11):9-13.
[4]Ansoff,I.Corporate Strategy[M].McGraw-Hill,New York,1965.
[5]Itami H.,Roehl T.W.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美]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 [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7]Kaplan,R.S.,Norton,D.P.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1):75-85.
[8]高晶,關濤.基于戰略柔性的企業集團協同機制研究 [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1-124.
[9]白萬綱.集團管控之財務管控[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10]丁銘華.基于協同經濟的企業集團管控路徑研究 [J].經濟管理,2010(2):65-69.
[11]張寶強,羅翠華.基于博弈視角的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協同治理研究 [J].財會通訊綜合(中),2013(1):68-69.
[12]陳月明.企業集團財務問題研究 [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13]Buzzell R.,Gale,B.The PIMS Princilpes Linking Strategy to P-erformance[M].The Free Press,1987.
[14]李宏貴.中國企業借鑒協同戰略理論研究 [J].現代經濟,2007 (6):71-74
[15]Freeman,R.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D]. Pitman,Boston,MA,1984.
[16]應可福,薛恒新.企業集團管理的協同效應研究 [J].華東經濟管理,2004(10):135-138.
(責任編輯:FZF)
Study on Enterprise Group Controlling Mechanism based on Financial Cooperation
FENG Zi-q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 450046,China)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enterprise group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problem of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group based on financial cooperative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ed by theory researchers.Although most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cooperative effect, management controll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 groups from different angles,but these research results are still need expand.Based on financial cooperativ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olling relationship,controlling motivations and controlling abilities.Then,it explore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financial cooperative.Finally,it builds a coupling model of system.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enterprise group's co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value creation.
Enterprise group;Financial cooperative;Cooperative coupling;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275.5
A
1004-292X(2014)06-0053-05
2014-02-21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2YJA630030);2012年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22102210532)。
馮自欽(1969-),男,河南襄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企業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