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中透露,1982 年大學畢業后,他們班同學在京工作30 多人,現有8 人患癌癥,而畢業出國就業的20 多人中無1人患癌癥。這個消息經各種媒體炒作后立即引起公眾一片嘩然,尤其是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們,無不在哀嘆中國環境污染嚴重,導致腫瘤發病率增高的同時,擔心自己被癌癥盯上。
難道我國的環境污染就是比國外嚴重,由此導致的癌癥發病率真的就比國外高嗎?事實勝于雄辯,我國從2008 年開始建立了90 多個癌癥監測點,到2012 年已達到224 個監測點,覆蓋的人口已達到2 億人,每年都會公布統計數據。《2012 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大連和上海的發病率較高,都超過400/10 萬;最低的是深圳,為176.78/10 萬;北京則排在第六位,發病率為305.28/10 萬。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發病率是多少呢?他們的統計數據是500/10 萬以上!因此,即使網友所反映的事情是真的,那也只是一個極其偶然的小概率事件,以此來推斷北京的癌癥發病率高,并不客觀。
但不容否認的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大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等情況越來越嚴重,癌癥發病率也在逐年遞增。《2012 中國
中國的癌癥發病率比歐美國家高嗎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江波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 萬例,平均每天8550 余人,全國每分鐘有6 人被診斷為癌癥。惡性腫瘤發病率全國35~39 歲年齡段為87.07/10 萬,40~44 歲年齡段幾乎翻番,達到154.53/10 萬;50 歲以上人群發病占全部發病的80%以上;60 歲以上人群的癌癥發病率超過1%;80歲達到高峰。全國腫瘤死亡率為180.54/10 萬,每年因癌癥死亡病例達270 萬例。我國居民因癌癥死亡的幾率是13%,其中腫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為1.68∶1。
從病種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 位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76.39%。從癌癥地域分布來看,食管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區;胃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蘇、甘肅、青海等;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及東北吉林等地區。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癌癥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包括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等;城市的結直腸癌發病率較農村上升速度快。
當然,即便國內癌癥發病率并不高于國外,但由于大部分的癌癥是因為后天的環境原因所致,因此,遠離癌癥還是要早預防、早干預。首先是要有保護環境的公共健康意識。雖然我國的環境污染并不像有些國外媒體渲染的那么嚴重,而且那個要他們住在北京的僑民外出戴口罩的國家,曾陷于核泄露的泥沼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的危害日趨加重。因此,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應當是每個人都有的社會公德。
其次,要提高對癌癥的認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要規律,不能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
再次,注意日常飲食營養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復吃相同的食物和藥物;不吸煙不酗酒,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A、C、E 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少吃過咸、過熱和燒焦的食物,不吃發霉的食物;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多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防止病從口入。
第三,避免過度日曬、過度勞累,保持個人的清潔衛生,注意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最后,每年要定期體檢,特別要提高勞動保護意識,預防職業性腫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