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湘文+李群華+黃燕梅
【摘要】 目的:探討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產科質量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正常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所有產婦均行基礎產前準備與護理,觀察組施行全程陪伴分娩。比較兩組產婦術前生理應激指標、出血量、術后抑郁情況、母嬰保健知識和對產科服務的滿意度之間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產婦術前生理應激水平和術后抑郁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母嬰保健知識和對產科服務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于提高產科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其可以降低產婦圍產期應激水平、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程度、提高產婦對于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度,增強其對產科服務的評價。
【關鍵詞】 陪伴分娩; 產科; 自然分娩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醫學已從傳統的生理醫學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發展[1]。現代醫學模式要求人們需要從患者的利益出發,以患者為中心,對患者進行全面且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2]。產科不同于一般臨床科室,其接受醫療服務的對象不是出于病理階段的疾病患者,而是處于正常生理過程中的婦女,所以其在治療和護理中有一定的特殊性[3-5]。本文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正常分娩產婦100例為研究對象,就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產科質量的作用做一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正常分娩產婦,年齡22~35歲,平均(26.58±3.21)歲,孕次1~4次,平均(1.32±0.21)次,產次0~3次,平均(0.72±0.16)次,所有產婦均為正常產婦,自愿接受自然分娩方式,且身體狀況符合自然分娩要求,排除有高危因素的產婦。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和產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婦均行基礎產前準備與護理,觀察組施行全程陪伴分娩。觀察組術前被告知在術中進行全程陪伴,在術中,觀察組患者會由一名助產士和一名指定家屬陪同,助產士陪同產婦進入產房,從開始到結束后產婦分娩后2 h,由一名助產士全程陪同,在此過程中,助產士需要安撫產婦情緒,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同時監測產婦產程和各項生命指證,指導和幫助產婦實施笑氣吸入鎮痛,直到將母嬰送回休息區為止。另外,在產后第2天,此助產士需對產婦進行回訪,主要進行關于嬰兒養護和保健相關知識的交流。
1.3 研究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文研究指標包括四部分,首先是對兩組產婦進入產房時的生理應激指標進行比較,主要包括在兩組產婦治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濃度。SOD活性檢測使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MDA水平的檢測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使用羅氏公司UV2754型分光光度計,所有試劑盒由bioworld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本研究第2部分是對兩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的比較,根據相關標準,筆者將術中出血500 mL作為界限,比較兩組產婦術中出血500 mL以上人數間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第3部分是對兩組產婦術后抑郁情況進行比較,使用《產后抑郁評價表》進行,時間點選擇在術后3 h、6 h、12 h及24 h,分別比較各時間點上兩組產婦的焦慮情況,如某一時間點恰好處于睡眠狀況,則順延。本研究第4部分是對兩組產婦出院時的母嬰保健知識和對產科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分別使用《母嬰知識調查表》和自制的《產科服務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經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前生理應激水平比較 在產婦分娩前生理應激指標的比較中,觀察組產婦MDA含量低于對照組,SOD含量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出血量超過500 mL產婦為1例,對照組為8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98,P<0.05),見表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產婦術后抑郁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在產后3、6、12、24 h時,產后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產婦出院時母嬰保健知識和對產科服務滿意度評價比較 在出院時,觀察組產婦母嬰保健知識和產科服務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產科作為醫院中一個相對特殊的科室,其在新的醫療背景下,也是應作出一些改變的[6]。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其不同于其他科室,產科的服務對象自身并不存在疾病,所以提高產科服務質量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更為迫切的必要[7]。人群對于分娩的認識和對新生兒的認知水平也是有很大變化的。有研究顯示我國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國的生育質量,降低了我國新生兒的發育水平[8-9]。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對諸如社會壓力等導致產后抑郁的危險情況進行干預,但可以通過醫療護理干預,對產婦進行個性化分娩指導,進而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提高產科的服務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婦分娩前生理應激指標的比較中,觀察組產婦MDA含量低于對照組,SOD含量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在臨床上對產婦產前心理測量具有一定難度,所以選擇了更為方便和準確的生理應激指標[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生理應激指標低于對照組,說明全程陪伴分娩已經降低了產婦的緊張情緒,而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對于產婦整個產程的順利進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這正是產婦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后的一種表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產后3、6、12和24時,產后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明了全程陪伴分娩的確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產后抑郁水平,而產婦產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對于產婦的術后恢復和對嬰兒的保健都是有重要影響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出院時,觀察組產婦母嬰保健知識和產科服務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在產婦和醫護之間建立有有效的溝通渠道,產婦對醫護人員給予的健康教育內容接受度更高所致。而產科服務滿意度的提高不僅反映了產科質量的改進,且在現階段醫療環境下,提高產婦的滿意度,對于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于提高產科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其可以降低產婦圍產期應激水平、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程度、提高產婦對于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度,增強其對產科服務的評價,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隋東明,張晶晶.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8-3329.
[2]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4]羅榮,金曦,杜立燕,等.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產科床位配置現狀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8):580-584.
[5]彭飛,是彭芳,許蘋,等.醫院產科醫療風險干預策略[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11):1052-1054.
[6]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7]譚光明,葉寧,黃水清,等.廣東湖南兩鎮衛生院產科顧客服務質量需要調查[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1):45-48.
[8]曾小華,裴麗,劉喻,等.東莞外來女性產后抑郁癥社會心理學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現代醫院,2013,13(2):88-91.
[9]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0]周偉玲,黃蔚.自然分娩中的藥物及非藥物鎮痛[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3):173-175.
(收稿日期:2013-10-25) (本文編輯:黃新珍)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婦分娩前生理應激指標的比較中,觀察組產婦MDA含量低于對照組,SOD含量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在臨床上對產婦產前心理測量具有一定難度,所以選擇了更為方便和準確的生理應激指標[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生理應激指標低于對照組,說明全程陪伴分娩已經降低了產婦的緊張情緒,而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對于產婦整個產程的順利進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這正是產婦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后的一種表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產后3、6、12和24時,產后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明了全程陪伴分娩的確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產后抑郁水平,而產婦產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對于產婦的術后恢復和對嬰兒的保健都是有重要影響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出院時,觀察組產婦母嬰保健知識和產科服務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在產婦和醫護之間建立有有效的溝通渠道,產婦對醫護人員給予的健康教育內容接受度更高所致。而產科服務滿意度的提高不僅反映了產科質量的改進,且在現階段醫療環境下,提高產婦的滿意度,對于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于提高產科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其可以降低產婦圍產期應激水平、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程度、提高產婦對于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度,增強其對產科服務的評價,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隋東明,張晶晶.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8-3329.
[2]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4]羅榮,金曦,杜立燕,等.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產科床位配置現狀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8):580-584.
[5]彭飛,是彭芳,許蘋,等.醫院產科醫療風險干預策略[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11):1052-1054.
[6]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7]譚光明,葉寧,黃水清,等.廣東湖南兩鎮衛生院產科顧客服務質量需要調查[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1):45-48.
[8]曾小華,裴麗,劉喻,等.東莞外來女性產后抑郁癥社會心理學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現代醫院,2013,13(2):88-91.
[9]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0]周偉玲,黃蔚.自然分娩中的藥物及非藥物鎮痛[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3):173-175.
(收稿日期:2013-10-25) (本文編輯:黃新珍)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婦分娩前生理應激指標的比較中,觀察組產婦MDA含量低于對照組,SOD含量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在臨床上對產婦產前心理測量具有一定難度,所以選擇了更為方便和準確的生理應激指標[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生理應激指標低于對照組,說明全程陪伴分娩已經降低了產婦的緊張情緒,而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對于產婦整個產程的順利進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這正是產婦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后的一種表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產后3、6、12和24時,產后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明了全程陪伴分娩的確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產后抑郁水平,而產婦產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對于產婦的術后恢復和對嬰兒的保健都是有重要影響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出院時,觀察組產婦母嬰保健知識和產科服務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在產婦和醫護之間建立有有效的溝通渠道,產婦對醫護人員給予的健康教育內容接受度更高所致。而產科服務滿意度的提高不僅反映了產科質量的改進,且在現階段醫療環境下,提高產婦的滿意度,對于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全程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對于提高產科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其可以降低產婦圍產期應激水平、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程度、提高產婦對于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度,增強其對產科服務的評價,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隋東明,張晶晶.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8-3329.
[2]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4]羅榮,金曦,杜立燕,等.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產科床位配置現狀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8):580-584.
[5]彭飛,是彭芳,許蘋,等.醫院產科醫療風險干預策略[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11):1052-1054.
[6]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7]譚光明,葉寧,黃水清,等.廣東湖南兩鎮衛生院產科顧客服務質量需要調查[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1):45-48.
[8]曾小華,裴麗,劉喻,等.東莞外來女性產后抑郁癥社會心理學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現代醫院,2013,13(2):88-91.
[9]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0]周偉玲,黃蔚.自然分娩中的藥物及非藥物鎮痛[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3):173-175.
(收稿日期:2013-10-25) (本文編輯:黃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