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偉
【摘要】 目的:進一步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術后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5%(8/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安全,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電子喉鏡; 聲帶息肉; 支撐喉鏡
在臨床中聲帶息肉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其屬于喉黏膜發生局限性、增生性或良性病變造成。發病原因主要是急、慢性炎癥或過度用聲等[1]。臨床中主要表現癥狀是聲音嘶啞。電子喉鏡是一種使用價值低廉且方便有效的手術,其已被大多數患者接受[2]。為了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和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獲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男56例,女54例,年齡18~70歲。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18~68歲,平均42.7歲;包括單側息肉28例,雙側息肉27例;其中廣基息肉22例,帶蒂息肉33例;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其中男28,女2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3歲;包括單側息肉27例,雙側息肉28例;其中廣基息肉23例,帶蒂息肉32例。臨床癥狀包括聲音嘶啞,咽喉不適。經過藥物或休息等治療后癥狀均未有改善。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息肉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前均進行常規檢查,治療組術前6 h均停止食用食物和水,術前半小時肌內注射苯巴比妥和阿托品,劑量分別為0.1 g和0.5 mg。患者取坐立位,對患者的咽腔和喉咽腔進行局部麻醉處理,使用1%地卡因向黏膜表面最低噴霧3次,使用彎頭滴管取1 mL的1%地卡因滴置于間接喉鏡下。患者再麻醉后取平臥位,將電子喉鏡鏡體通過口腔或鼻腔導入至喉腔,從彩色監視器中可顯示病變范圍、部位以及大小,將鏡體調整至距離病變部位約2 cm以內,使活檢鉗的鉗頭向前伸出至管口,距離控制在0.5~1.0 cm之間,聲帶緣和鉗口平面摘除息肉的角度要控制在15°~45°。由于小型息肉和帶蒂息肉能張開,可在活檢鉗兩葉將息肉置于中間,聲帶與嵌葉邊緣相接觸,閉合嵌葉,徹底摘除病變組織。若息肉較大可分段摘除,保證息肉徹底消失。待手術完成后將鏡體抽出1~2 cm,用于觀察是否殘留息肉組織。對照組患者使用支撐喉鏡,手術前麻醉措施與電子喉鏡相同,在麻醉后患者取平臥位,頭向上仰起,使用衛生紗布墊于上切牙,起到保護效果,沿氣管插管將支撐喉鏡慢慢推入喉腔內,通過鏡體查看病變情況以及黏膜交界處,將息肉用聲帶息肉嵌摘除,將聲帶邊緣以及創面進行修理,在聲帶游離緣平面修理平滑后將鏡體取出。兩組患者在經過喉鏡手術治療后,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以及霧化吸入慶大霉素,使用療程在5 d以內,聲帶禁止發聲9 d左右,平常注意休息和勤做深呼吸,禁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3-4]。隨訪觀察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痊愈率和并發癥情況。
1.3 療效評價 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痊愈: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徹底消失,且聲帶表面平滑,生門閉合功能已經完全正常,沒有聲音嘶啞的情況;好轉: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大部分消失,聲帶表面略有肥厚,恢復生門閉合功能,聲音嘶啞有明顯好轉的情況;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或者更加嚴重[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成功率和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治愈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喉痙攣情況,1例鼻腔黏膜挫傷引發鼻出血。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3.64%;對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牙齒松動脫落現象,3例患者出現舌體麻木,4例患者出現舌根損傷情況。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4.5%,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電子喉鏡手術的成功率74.5%,使用支撐喉鏡的成功率為70.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前均使用相同的麻醉處理方式,即表面局部麻醉,而使用這種麻醉處理方法主要是在手術治療中患者可以與醫生相互積極配合,減少患者內心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局部麻醉后氣管插管會將手術范圍更加全面的暴露,同時術中患者能通過發音與醫生回應,這樣對于觀察聲帶活動度以及閉合情況,醫生均可以完全的掌握,切除病灶更加徹底、準確。電子喉鏡使用的是活檢鉗,而廣基息肉組織較大[6],多次摘除才能達到徹底清除,但處理中息肉出血導致鏡面模糊,致使摘除的準確率降低,在檢查時殘余息肉組織沒辦法細致觀察,這是導致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廣基息肉治愈率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7]。
通常在形成聲帶息肉后,使用藥物治療、霧化吸入、發音休息或者反射治療的效果均不會徹底痊愈,復發率非常高,因為經過以上方法治療后息肉會停止生長,但并不會使息肉全部徹底清除[8-9]。目前,治療聲帶息肉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摘除,而在使用電子喉鏡手時,治療過程簡單安全,觀察病變范圍清晰,創傷痕跡較小,重復效果好,治療效果顯著,對臨床醫學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值得大力推廣應用[10]。
參考文獻
[1]王園,郭家亮,鮑曉林,等.全身麻醉經喉罩電子喉鏡聲帶息肉切除術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9):423-425.
[2]容慶豐,張國華.電子喉鏡輔助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暴露困難患者48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979-3980.
[3]陳貴昌,張百莉,曾秋英,等.電子喉鏡下應用間接喉鉗摘除較大聲帶息肉的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8-19.
[4]鐘景良,何錦添,徐志鴻,等.電子喉鏡下摘除聲帶息肉70例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5):715-717.
[5]鄭智英,王斌全.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前后的嗓音聲學評估[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9):171-173.
[6]胡永成,劉義.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小結手術167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1):134.
[7]謝秀平,樓瑩,曾屹生,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摘除術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2066-2067.
[8]李娟,唐洪波,李明,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YAG激光手術的護理配合[J].海南醫學,2010,21(18):131-132.
[9]趙春紅,劉衛建.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12):53.
[10]賀軍.106例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及小結摘除術臨床護理探討[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2):183-184.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黃新珍)
【摘要】 目的:進一步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術后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5%(8/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安全,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電子喉鏡; 聲帶息肉; 支撐喉鏡
在臨床中聲帶息肉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其屬于喉黏膜發生局限性、增生性或良性病變造成。發病原因主要是急、慢性炎癥或過度用聲等[1]。臨床中主要表現癥狀是聲音嘶啞。電子喉鏡是一種使用價值低廉且方便有效的手術,其已被大多數患者接受[2]。為了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和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獲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男56例,女54例,年齡18~70歲。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18~68歲,平均42.7歲;包括單側息肉28例,雙側息肉27例;其中廣基息肉22例,帶蒂息肉33例;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其中男28,女2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3歲;包括單側息肉27例,雙側息肉28例;其中廣基息肉23例,帶蒂息肉32例。臨床癥狀包括聲音嘶啞,咽喉不適。經過藥物或休息等治療后癥狀均未有改善。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息肉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前均進行常規檢查,治療組術前6 h均停止食用食物和水,術前半小時肌內注射苯巴比妥和阿托品,劑量分別為0.1 g和0.5 mg。患者取坐立位,對患者的咽腔和喉咽腔進行局部麻醉處理,使用1%地卡因向黏膜表面最低噴霧3次,使用彎頭滴管取1 mL的1%地卡因滴置于間接喉鏡下。患者再麻醉后取平臥位,將電子喉鏡鏡體通過口腔或鼻腔導入至喉腔,從彩色監視器中可顯示病變范圍、部位以及大小,將鏡體調整至距離病變部位約2 cm以內,使活檢鉗的鉗頭向前伸出至管口,距離控制在0.5~1.0 cm之間,聲帶緣和鉗口平面摘除息肉的角度要控制在15°~45°。由于小型息肉和帶蒂息肉能張開,可在活檢鉗兩葉將息肉置于中間,聲帶與嵌葉邊緣相接觸,閉合嵌葉,徹底摘除病變組織。若息肉較大可分段摘除,保證息肉徹底消失。待手術完成后將鏡體抽出1~2 cm,用于觀察是否殘留息肉組織。對照組患者使用支撐喉鏡,手術前麻醉措施與電子喉鏡相同,在麻醉后患者取平臥位,頭向上仰起,使用衛生紗布墊于上切牙,起到保護效果,沿氣管插管將支撐喉鏡慢慢推入喉腔內,通過鏡體查看病變情況以及黏膜交界處,將息肉用聲帶息肉嵌摘除,將聲帶邊緣以及創面進行修理,在聲帶游離緣平面修理平滑后將鏡體取出。兩組患者在經過喉鏡手術治療后,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以及霧化吸入慶大霉素,使用療程在5 d以內,聲帶禁止發聲9 d左右,平常注意休息和勤做深呼吸,禁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3-4]。隨訪觀察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痊愈率和并發癥情況。
1.3 療效評價 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痊愈: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徹底消失,且聲帶表面平滑,生門閉合功能已經完全正常,沒有聲音嘶啞的情況;好轉: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大部分消失,聲帶表面略有肥厚,恢復生門閉合功能,聲音嘶啞有明顯好轉的情況;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或者更加嚴重[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成功率和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治愈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喉痙攣情況,1例鼻腔黏膜挫傷引發鼻出血。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3.64%;對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牙齒松動脫落現象,3例患者出現舌體麻木,4例患者出現舌根損傷情況。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4.5%,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電子喉鏡手術的成功率74.5%,使用支撐喉鏡的成功率為70.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前均使用相同的麻醉處理方式,即表面局部麻醉,而使用這種麻醉處理方法主要是在手術治療中患者可以與醫生相互積極配合,減少患者內心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局部麻醉后氣管插管會將手術范圍更加全面的暴露,同時術中患者能通過發音與醫生回應,這樣對于觀察聲帶活動度以及閉合情況,醫生均可以完全的掌握,切除病灶更加徹底、準確。電子喉鏡使用的是活檢鉗,而廣基息肉組織較大[6],多次摘除才能達到徹底清除,但處理中息肉出血導致鏡面模糊,致使摘除的準確率降低,在檢查時殘余息肉組織沒辦法細致觀察,這是導致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廣基息肉治愈率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7]。
通常在形成聲帶息肉后,使用藥物治療、霧化吸入、發音休息或者反射治療的效果均不會徹底痊愈,復發率非常高,因為經過以上方法治療后息肉會停止生長,但并不會使息肉全部徹底清除[8-9]。目前,治療聲帶息肉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摘除,而在使用電子喉鏡手時,治療過程簡單安全,觀察病變范圍清晰,創傷痕跡較小,重復效果好,治療效果顯著,對臨床醫學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值得大力推廣應用[10]。
參考文獻
[1]王園,郭家亮,鮑曉林,等.全身麻醉經喉罩電子喉鏡聲帶息肉切除術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9):423-425.
[2]容慶豐,張國華.電子喉鏡輔助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暴露困難患者48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979-3980.
[3]陳貴昌,張百莉,曾秋英,等.電子喉鏡下應用間接喉鉗摘除較大聲帶息肉的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8-19.
[4]鐘景良,何錦添,徐志鴻,等.電子喉鏡下摘除聲帶息肉70例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5):715-717.
[5]鄭智英,王斌全.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前后的嗓音聲學評估[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9):171-173.
[6]胡永成,劉義.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小結手術167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1):134.
[7]謝秀平,樓瑩,曾屹生,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摘除術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2066-2067.
[8]李娟,唐洪波,李明,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YAG激光手術的護理配合[J].海南醫學,2010,21(18):131-132.
[9]趙春紅,劉衛建.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12):53.
[10]賀軍.106例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及小結摘除術臨床護理探討[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2):183-184.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黃新珍)
【摘要】 目的:進一步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術后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2/5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5%(8/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安全,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電子喉鏡; 聲帶息肉; 支撐喉鏡
在臨床中聲帶息肉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其屬于喉黏膜發生局限性、增生性或良性病變造成。發病原因主要是急、慢性炎癥或過度用聲等[1]。臨床中主要表現癥狀是聲音嘶啞。電子喉鏡是一種使用價值低廉且方便有效的手術,其已被大多數患者接受[2]。為了觀察應用電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和支撐喉鏡手術治療,獲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男56例,女54例,年齡18~70歲。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5例采用電子喉鏡手術,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18~68歲,平均42.7歲;包括單側息肉28例,雙側息肉27例;其中廣基息肉22例,帶蒂息肉33例;對照組55例采用支撐喉鏡手術,其中男28,女2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3歲;包括單側息肉27例,雙側息肉28例;其中廣基息肉23例,帶蒂息肉32例。臨床癥狀包括聲音嘶啞,咽喉不適。經過藥物或休息等治療后癥狀均未有改善。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息肉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之前均進行常規檢查,治療組術前6 h均停止食用食物和水,術前半小時肌內注射苯巴比妥和阿托品,劑量分別為0.1 g和0.5 mg。患者取坐立位,對患者的咽腔和喉咽腔進行局部麻醉處理,使用1%地卡因向黏膜表面最低噴霧3次,使用彎頭滴管取1 mL的1%地卡因滴置于間接喉鏡下。患者再麻醉后取平臥位,將電子喉鏡鏡體通過口腔或鼻腔導入至喉腔,從彩色監視器中可顯示病變范圍、部位以及大小,將鏡體調整至距離病變部位約2 cm以內,使活檢鉗的鉗頭向前伸出至管口,距離控制在0.5~1.0 cm之間,聲帶緣和鉗口平面摘除息肉的角度要控制在15°~45°。由于小型息肉和帶蒂息肉能張開,可在活檢鉗兩葉將息肉置于中間,聲帶與嵌葉邊緣相接觸,閉合嵌葉,徹底摘除病變組織。若息肉較大可分段摘除,保證息肉徹底消失。待手術完成后將鏡體抽出1~2 cm,用于觀察是否殘留息肉組織。對照組患者使用支撐喉鏡,手術前麻醉措施與電子喉鏡相同,在麻醉后患者取平臥位,頭向上仰起,使用衛生紗布墊于上切牙,起到保護效果,沿氣管插管將支撐喉鏡慢慢推入喉腔內,通過鏡體查看病變情況以及黏膜交界處,將息肉用聲帶息肉嵌摘除,將聲帶邊緣以及創面進行修理,在聲帶游離緣平面修理平滑后將鏡體取出。兩組患者在經過喉鏡手術治療后,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以及霧化吸入慶大霉素,使用療程在5 d以內,聲帶禁止發聲9 d左右,平常注意休息和勤做深呼吸,禁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3-4]。隨訪觀察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痊愈率和并發癥情況。
1.3 療效評價 經過1個月的隨訪觀察后。痊愈: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徹底消失,且聲帶表面平滑,生門閉合功能已經完全正常,沒有聲音嘶啞的情況;好轉:鏡下檢查聲帶組織病變大部分消失,聲帶表面略有肥厚,恢復生門閉合功能,聲音嘶啞有明顯好轉的情況;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或者更加嚴重[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成功率和摘除聲帶廣基息肉的治愈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隨訪觀后發現,治療組的手術成功率為74.5%(41/55),對照組70.9%(39/5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摘除聲帶廣基息肉后,治療組的痊愈率為68.2%(15/22),對照組的痊愈率47.8%(11/23),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喉痙攣情況,1例鼻腔黏膜挫傷引發鼻出血。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3.64%;對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牙齒松動脫落現象,3例患者出現舌體麻木,4例患者出現舌根損傷情況。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4.5%,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電子喉鏡手術的成功率74.5%,使用支撐喉鏡的成功率為70.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前均使用相同的麻醉處理方式,即表面局部麻醉,而使用這種麻醉處理方法主要是在手術治療中患者可以與醫生相互積極配合,減少患者內心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局部麻醉后氣管插管會將手術范圍更加全面的暴露,同時術中患者能通過發音與醫生回應,這樣對于觀察聲帶活動度以及閉合情況,醫生均可以完全的掌握,切除病灶更加徹底、準確。電子喉鏡使用的是活檢鉗,而廣基息肉組織較大[6],多次摘除才能達到徹底清除,但處理中息肉出血導致鏡面模糊,致使摘除的準確率降低,在檢查時殘余息肉組織沒辦法細致觀察,這是導致電子喉鏡手術治療廣基息肉治愈率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7]。
通常在形成聲帶息肉后,使用藥物治療、霧化吸入、發音休息或者反射治療的效果均不會徹底痊愈,復發率非常高,因為經過以上方法治療后息肉會停止生長,但并不會使息肉全部徹底清除[8-9]。目前,治療聲帶息肉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摘除,而在使用電子喉鏡手時,治療過程簡單安全,觀察病變范圍清晰,創傷痕跡較小,重復效果好,治療效果顯著,對臨床醫學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值得大力推廣應用[10]。
參考文獻
[1]王園,郭家亮,鮑曉林,等.全身麻醉經喉罩電子喉鏡聲帶息肉切除術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9):423-425.
[2]容慶豐,張國華.電子喉鏡輔助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暴露困難患者48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979-3980.
[3]陳貴昌,張百莉,曾秋英,等.電子喉鏡下應用間接喉鉗摘除較大聲帶息肉的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8-19.
[4]鐘景良,何錦添,徐志鴻,等.電子喉鏡下摘除聲帶息肉70例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5):715-717.
[5]鄭智英,王斌全.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前后的嗓音聲學評估[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9):171-173.
[6]胡永成,劉義.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小結手術167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1):134.
[7]謝秀平,樓瑩,曾屹生,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摘除術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2066-2067.
[8]李娟,唐洪波,李明,等.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YAG激光手術的護理配合[J].海南醫學,2010,21(18):131-132.
[9]趙春紅,劉衛建.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12):53.
[10]賀軍.106例電子喉鏡下聲帶息肉及小結摘除術臨床護理探討[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2):183-184.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黃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