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等
【摘要】 目的:探討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老年壓力性尿失禁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單純給予盆低肌功能鍛煉,觀察組給予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排尿日記的最大排尿量(MVV)、總排尿次數(TOV)、總漏尿事件次數(LT)和ICI-Q-SF評分、最大逼尿肌不隨意收縮壓(MDUCP)、逼尿肌不隨意收縮持續時間(DUCD)、Valsalva漏尿點壓(PVLP)、最大尿道閉合壓(MCP)和功能性尿道長度(SFL)。3個月后隨訪,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治療后MVV、TOV、LT、ICI-Q-SF評分、MDUCP、DUCD、PVLP、MCP、SFL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VV、TOV、LT、ICI-Q-SF評分、MDUCP、DUCD、PVLP、MCP、SF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盆底肌電刺激; 功能鍛煉; 老年女性; 壓力性尿失禁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UI)是下尿路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表現,多見于老年婦女,尿液在患者用力、打噴嚏、咳嗽時無法控制而泄漏。研究表明,女性SUI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1-3]。目前國內多采用手術治療該病,但存在創傷大、花費高、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本院現應用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對老年女性SUI患者進行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2月的因盆底功能障礙(SUI)的老年婦女60例,行修補術后利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進行功能輔助康復訓練。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患者年齡50~67歲,平均(58±8)歲;病程7個月~28年;所有患者均訴在咳嗽、噴嚏、改變體位時出現不自主的漏尿;排除下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陰道瘺、膀胱腫瘤和外傷的等造成尿道功能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功能鍛煉,由專業醫生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囑咐患者平躺雙膝彎曲,縮緊臀部,緊閉肛門,交替進行收縮和舒張,可自行選擇快速或慢速運動(快速為1次/s,慢速為3次/10 s),或快慢交替進行。25 min/次,2次/d,療程為12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電刺激治療,功能鍛煉同對照組。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杉山phenix U4)治療[3]。患者取平臥位,選用皮膚表面電極,置于陰道與肛門連線兩側的會陰區。電刺激模式參照參考文獻[4],刺激4 s,停頓4 s。電流強度由0 mA開始,根據患者耐受程度以1%~5%的幅度增加,直到患者感覺到肌肉自主收縮,且無不適應感。40~60 min/次,每周3次,療程為12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填寫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簡表(ICI-Q-SF)。觀察兩組排尿日記的最大排尿量(MVV)、總排尿次數(TOV)、總漏尿事件次數(LT)、ICI-Q-SF評分(21分滿分)。尿動力學指標有最大逼尿肌不隨意收縮壓(MDUCP)、逼尿肌不隨意收縮持續時間(DUCD)、Valsalva漏尿點壓(PVLP)、最大尿道閉合壓(MCP)和功能性尿道長度(SFL)。隨訪3個月后觀察兩組臨床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自覺無漏尿癥狀,查體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自覺尿失禁癥狀明顯好轉,漏尿量減少大于50%;無效:自覺漏尿癥狀無好轉,漏尿量減少小于50%[5]。總有效=治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MVV、TOV、LT、ICI-Q-S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MVV、TOV、LT、ICI-Q-SF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VV、TOV、LT、ICI-Q-SF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尿動力學參數比較 兩組治療前MDUCP、DUCD、PVLP、MCP、SF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MDUCP、DUCD、PVLP、MCP、SFL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DUCP、DUCD、PVLP、MCP、SF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隨訪3個月后,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尿動力學機制為尿道閉合能力下降,腹壓增加,膀胱內壓在儲尿期大于尿道內壓,尿道閉合壓處于負值。SUI被稱為“社交癌”,患者常要減少社交活動和運動來避免漏尿[3-5]。有研究顯示,治療SUI的主要方法為加強盆底支持組織對盆腔臟器的支托力,使膀胱頸和尿道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以此增強尿道的控尿能力[6-9]。盆底肌功能鍛煉則使患者有意識地通過自主反復的收縮和舒張盆底肌肉群,增強支持尿道、膀胱及周圍器官的盆底肌張力,恢復松弛的盆底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單純盆底肌功能鍛煉因不能保證盆底肌正確有效地收縮,往往療效不夠顯著[10]。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能持續作用于患處,保證盆底肌正確有效的收縮,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是治療SUI的有效方法。有相關學者的動物研究表明,通過電流反復刺激盆底肌肉,使盆底肌反復受到被動收縮,不僅可增加盆底肌的收縮力,還可反饋抑制交感神經反射[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