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朱鑫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進行性、不可逆轉的致死性腦脊髓炎,是迄今為止人類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一旦發病,死亡率高達100%。全球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數超過5.5萬人,95%發生在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狂犬病嚴重流行國家之一,發病數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狂犬病在中國一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來狂犬病疫情又有抬頭和回升的趨勢[1]。洛陽市是狂犬病低發區,為掌握本市近年來狂犬病的流行特征,現對洛陽市2007-2013年間狂犬病疫情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疾病數據來源于洛陽市2007-2013年《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及每例患者個案調查資料,人口資料來源于洛陽市統計局編《洛陽統計年鑒2012》,家養犬及寵物數量、動物免疫數據來源于洛陽市畜牧局。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流行概況 2007-2013年洛陽市共網絡直報狂犬病病例35例,有逐年下降趨勢。年報告平均發病率為0.0772/10萬,病死率100%,詳細發病情況見表1。
2.2 人群分布 我市狂犬病人群分布特征:農民29例,學生4例,散居兒童1例,家務及待業人員1例;發病年齡最小3歲,最大75歲,多分布在30~60歲年齡段的青壯年;男26例,女9例,男女比2.89:1。
2.3 地區分布 34例分布在農村,只有1例分布在城市。農村年平均發病率為0.1038/10萬(34/3277萬),城市年平均發病率為0.008/10萬(1/1256萬)。城市和農村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0.791,P<0.01)。35例狂犬病患者分布于35個鄉鎮,呈高度散發狀態,其中老城區1例,孟津縣2例,新安縣4例,欒川縣1例,嵩縣10例,汝陽縣4例,宜陽縣2例,洛寧縣3例,伊川縣7例,偃師縣1例 。

表1 洛陽市2007-2013年狂犬病發病情況
2.4 時間分布 各月均有發生,1月1例,2月1例,3月4例,4月2例,5月1例,6月2例,7月5例,8月7例,9月6例,10月1例,11月2例,12月3例。6~10月較多,11月到次年2月較少,夏季比冬季發病多。
2.5 暴露動物分布 狂犬病患者暴露動物有狗(32例)、貓(1例)、鼠(1例),分別占91.43%、2.86%、2.86%,另有1例患者可能由于潛伏期較長、暴露程度較輕或其他因素,在回憶中沒有暴露因素。
2.6 暴露部位及暴露程度分級 35例患者中,頭頸部1例、上肢5例、下肢25例、軀干2例、多處暴露2例,分別占2.86%、14.29%、71.43%、5.71%、5.71%;暴露程度Ⅲ級30例,占85.71%,Ⅱ級3例,占8.57%,無Ⅰ級患者,不詳2例,占5.71%。
2.7 發病潛伏期 35例狂犬病患者潛伏期最短9 d,最長3個月零9 d,中位數50 d。潛伏期為1~3個月的最多。
2.8 狂犬病暴露后處理 35例患者中有28例未進行任何醫療預防處置,占74%;清洗傷口的4例,注射疫苗的3例。Ⅲ級暴露30例患者中,及時完成傷口處理、注射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三項的0例,只進行清洗、處理傷口的2例,只注射狂犬疫苗的3例;Ⅱ級暴露3例患者中,完成三項的0例,完成前兩項的0例,只有2例對傷口進行了處理,其中1例單獨用清水沖洗,另1例用清水、肥皂水清洗,均未進行消毒。暴露級別不詳的2人也沒進行任何處理。
綜合我國及我省監測數據,狂犬病人群分布特征可概括為“三多”,農村地區病例較多,男性患者較多,15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人群發病較多[2]。河南省狂犬病病例主要是豫南、豫東農村地區居民,洛陽市是狂犬病低發地區,據2012年洛陽市畜牧局的抽樣調查,城市狗的狂犬疫苗免疫率是49.6%,而農村地區是4.85%,因此農村地區犬攜帶狂犬病毒的比例應較高[3-5],這導致農村狂犬病高發的原因之一。發病人群以農民為主,除犬只免疫原因外,這也與農村居民養普通犬只較多,暴露機會較多,而傷口正確處理、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比例較低有關[6]。35例狂犬病男性較多,占74.29%,可能與男性性格較活躍、活動范圍較大,與狗接觸機會較多有關。夏季發病多,于衣著暴露,易被咬傷有關。同時我市病例的潛伏期也基本符合全省的發病規律[2]。
狗作為狂犬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降低狂犬病發病率必須管好狗,首先應控制狗的數量,其次提高狂犬疫苗免疫率、加強對犬的管理。農村地區犬大部分處于放養狀態,被犬咬傷機會較多。因此要降低狂犬病發病率,要公安部門、疾控機構和畜牧獸醫部門多部門聯動,應依法制定“犬類管理規定”,應做好免疫和栓養家犬、肅清無主流浪犬為主的犬只綜合管理。
衛生部門的主要任務應是加強對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每年要利用每年9月28狂犬病宣傳日活動機會大力宣傳,狂犬病日不變的口號是: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為歷史[7]。
疾控部門要規范狂犬病暴露后處置門診,按衛生部《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2009年版)》要求對每一位就診的暴露人員進行規范化處理,使其發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按照WHO推薦的處理方案,任何單一或多處穿過皮膚的咬傷或抓傷,黏膜被唾液污染均應立即對傷口清洗消毒,接種抗毒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8]。
另外因免疫制劑價格過高,建議把狂犬病暴露后患者的傷口處理、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等納入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疇,減輕使用者的經濟負擔[9]。
[1]孫建偉,許汴利,郭萬申,等.河南省2004-2008年7種人獸共患病流行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5):2873-2874.
[2]孫建偉,許汴利,狂犬病潛伏期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1,27(2):154-157.
[3]孫建偉,郝宗宇,張永振,等.河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5):2873-2875.
[4]肖奇友,劉先梅,李萬軍,等.6117例暴露后狂犬病免疫預防處理情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2005,26(3):224-225.
[5]肖奇友,王祥迪,康肅邦,等.湖南省近十年狂犬病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6):428-430.
[6]胡輝.人用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111-112.
[7]夏咸柱,俞永新.加強我國狂犬病防控[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1,1(3):161-162.
[8]胡家瑜,施燕,沈蕊華.上海市2001-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06,18(5):213-215.
[9]邵玲.2007-2010年上饒市狂犬病監測分析與思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