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盼喜
“中醫,不僅僅是中藥,也是一門學問。各味藥各種名稱,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有辛,然后制成藥劑,各有各味,各有對癥,但是其中治病醫人的錯綜原理,如人生,沒有幾人能參透。”
這是一位老軍醫爺爺給我們講解藥材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以藥理來解釋生活,的確再恰當不過了。
甘草和中,較清涼。
小時候家境不好,再加上農村物質匱乏,所以很少能喝到牛奶之類的飲品。可是小孩子嘛,沒有幾個樂意天天喝寡淡的白開水的。所以那時候,奶奶每天都會用甘草煎一罐水,給我和弟弟解“饞”。那香香甜甜的味道,彌漫了我的整個童年。甘草性溫和,和胃潤肺,所以我和弟弟的胃口總比別的孩子好。奶奶很開心,也意識到藥膳對孩子的身體好,幾乎沒讀過什么書的她開始徹夜鉆研藥理,每次有了新成果,都會先拿給爸爸試驗后才敢給我們吃。兒時記憶中印象最深的畫面,就是奶奶在臺燈下仔細辨認草藥的身影。這也對我和弟弟影響很大,后來讀書,都不自覺地以奶奶的認真努力為榜樣。
五神茶可發散風寒,祛風止痛。
得益于奶奶的藥膳調理,我從小到大身體都很好。讀初三的時候,由于中考壓力過大,我病倒了。一心想沖刺重點高中的我,當然是不肯回家養病。奶奶便每天凌晨五點起床為我煎五神茶。其實不用起這么早,只是奶奶為了讓藥效發揮到極致,便用心地一克克稱量,那些茶葉、荊芥、生姜、紅糖,每一克都包含奶奶的愛。連續喝了幾天后,果然藥到病除。后來,家里便總是準備著五神茶,誰稍露感冒端倪,奶奶便會強勢地逼他去喝。五神茶苦盡甘來的味道,讓喝下它的人唇齒留香,就像奶奶身上淡淡的藥香,總是讓人覺得安寧。
小茴香味辛甘,理氣健胃,散寒止痛。
如今一個人在外面讀高中,沒有照顧好自己,落下胃痛的毛病。每次放假回家,奶奶都會用小茴香、當歸、蒲公英等藥材熬雞湯給我喝。小茴香略帶點辛辣的味道滲透到雞湯中,便使之失去了原有的油膩,異常好喝。小茴香也是奶奶最喜歡的一味藥,因為它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奶奶常說:“生活變幻無常,就像一劑藥入喉,你永遠也預料不到下一秒你口中出現的味道是甜還是苦。就像小茴香給人的感覺,明明是有點刺激的味道,細細品味下,你卻會發現它其實是甜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種種磨難,用心體驗,也許下一秒一切都會逆轉。”
家里有一個專門煎藥的爐子,每到黃昏,都可以看見奶奶坐在爐邊熬煎藥湯。淡淡的白霧從瓦罐中升起,然后家里家外都會彌漫著略帶點苦澀的藥香。這場景陪伴了我很多年,只是后來,奶奶漸漸年邁,場景中的主角便成了媽媽,而我已離家求學。所以在外面,偶爾聞到中藥的味道,我都會異常感動。
十年磨一劍,奶奶用十幾年的時間調養我們的身體,減少病痛對我們的折磨。奶奶磨的劍,是歲月對生命的恩賜,是奶奶的堅持給了我們優秀的身體素質。這藥香彌漫的生活,我想會一直延續下去,各味藥的藥理就是對生活最好的詮釋。
這樣的生活,是希望與堅持構筑的城堡,也是愛守望的結果。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高中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