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吐哈氣田采氣井油管結垢機理
龍學淵1李志軍1丁崇飛2
1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2吐哈油田分公司魯克沁采油廠
利用ICP—1000離子測定儀和滴定分析儀對吐哈氣田3口井采出液成分進行分析。氣田水含有較高濃度的成垢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以及碳酸根離子,在油管流動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變化,會形成碳酸鈣和硫酸鈣晶體,大量晶體的沉積,為垢的形成創造了條件。液相中的凝析油含有較多的重組分,重組分的結晶促進了無機鹽垢晶體的沉積和吸附;同時油管溫度、壓力、氣體流速、截面含氣率等條件的變化打破了原有的熱力平衡狀態,在懸浮顆粒、雜質作用下加速催化結晶過程。
油管;結垢;兩相流動;結晶;溶解度
從吐哈氣田某井的油管中提取垢樣,垢樣呈淺黃色,具有較濃的油氣味,含有凝析油和一定的水分;底層垢(靠近管壁處)薄而致密,淡黃色;中間層垢厚,呈柱狀,疏松膠結,白色;頂層垢顏色和致密性與根部相似,該垢極易破碎為粉糊狀,干燥后為粉末。
1.1 微觀形態分析
通過對垢樣進行微觀分析發現,垢樣中間層的無機鹽晶體為束狀和纖維狀,大的晶粒之間有節理,晶粒之間總體上呈平行狀排列,排列不緊密,晶粒之間存在明顯的縫隙,越到內部,空隙越大;烘干后,晶體形態沒有發生變化,晶粒之間的空隙變大,晶粒失去了光澤;干燥后仍為束狀,固體雜質顆粒為土黃色,看不到具體的晶體形態結構,結構強度大,不容易破碎。
1.2 元素及組分分析
對垢樣進行掃描電鏡和能譜儀分析。測得垢的主要構成元素為:碳13.84%,氧34.55%,鈉1.32%,鉻1.69%,氯0.87%,鈣45.96,鐵1.78%。通過DX—2700射線衍射儀分析得到垢樣主要成分為可酸溶CaCO3和Fe2O3;同時含有CaSO4、FeCO3、FeCl3,酸不溶物主要為有機油砂和石英砂。該氣田油管內的結垢分布較復雜,不同井深處垢產物各組分所占的比例不同。
利用ICP—1000離子測定儀和滴定分析儀,對該氣田3口井采出液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
由于油管處于氣水兩相流動狀態,常規的單相流動結垢預測公式無法準確地預測其結垢趨勢,本文采用適用于多相流動下的預測模型對表1所列采出液成分進行結垢趨勢預測,分別計算出3口井的結垢指數IS,見圖1。

表1 產氣井水質分析mg/L

圖1 3口井結垢趨勢預測曲線
從圖1可以看出,WX1井水無論是碳酸鈣還是硫酸鈣IS值都是大于零的,因此WX1井在目前條件下既可能結碳酸鈣垢又可能結硫酸鈣垢;WX1—1井水所有的IS值都小于零,但距離零值很近,因此在目前條件下不結垢(結垢趨勢不明顯),但要密切監控水質變化,在靠近井底400m的井段內IS值最大,結垢趨勢最大。
CaCO3最大結垢量位置預測式為

式中PTB為CaCO3最大結垢量預測值,無因次;C、X為離子濃度,C=[Ca2+]+[HCO3-];X= [Ca2+]-[HCO3-](mol/L);pH=pH地面+ΔpH,ΔpH=(4.50×10-3ΔT)+[4.85×10-7×(T2d-T2
s)]-3.07×10-5Δp,Δp=pd-ps,pd為井下壓力,ps為地面壓力(MPa);ΔT=Td-Ts,Td為井下溫度,Ts為地面溫度(℃)。
碳酸鈣結垢量預測判斷標準:PTB<0,無垢產生;0<PTB<100,有少量垢;100<PTB<250,垢多且硬;PTB>250,結垢極為嚴重。硫酸鹽最大結垢量預測式為

式中K(CaSO4)為CaSO4的溶度積(mol2/L2);m為鈣離子的初始濃度(mol/L);X為SO42-的初始濃度(mol/L);Δm為CaSO4的沉積量(mol/L)。
從3口井的油管碳酸鈣最大結垢量預測結果可以看出,WX1和WX5井的PTB值在100~200之間,結垢較為嚴重,相對而言WX1井結垢比WX5井的嚴重。而WX1—1井在井深超過900m時PTB值在0~20之間,因此只有很輕微的結垢,而在小于900m的井段PTB值小于零,因此基本不結垢。結合圖1分析,WX1井結碳酸鈣垢最為嚴重,WX5井次之,WX1—1最輕微,結垢最嚴重的部位都在距井底600m左右的范圍內。
從3口井的油管硫酸鈣最大結垢量預測結果可以看出,硫酸鈣沉積量在井比較深的部位大,在較淺部位少。主要原因是硫酸鈣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在井較深部位溫度高,硫酸鈣溶解度下降明顯,而在較淺部位溫度低,硫酸鈣溶解度下降幅度小。其中WX1井硫酸鈣沉積量最大(正值),而WX5井硫酸鈣沉積量最小(負值)。3口井的結垢量隨著井深度的減小而下降,下降幅度不大,結垢量最大部位在距井底600m的井段內。
(1)氣田水含有較高濃度的成垢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以及碳酸根離子,在油管流動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變化,會形成碳酸鈣和硫酸鈣晶體,大量晶體的沉積,為垢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2)由于碳酸鈣與硫酸鈣溶解度存在明顯差異,在同時存在硫酸根、碳酸氫根(碳酸根)和鈣離子時,碳酸鈣先結晶,在有多余的鈣離子條件下,硫酸鈣才可能結晶。該氣田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根離子(濃度大于碳酸氫根),因此存在兩種類型的垢,碳酸鈣垢經常在緊貼管壁的部位和垢層較薄的部位。
(3)由于氣田水中碳酸氫根離子存在較大波動,在形成碳酸鈣的條件下,當水中的碳酸氫根離子突然變大時,部分的硫酸鈣會變為更難溶的碳酸鈣晶體;或者是含水含二氧化碳氣流在油管發生突變(腐蝕、結垢引起的部位),由于氣體流速發生變化,氣流在該處發生滯留,二氧化碳、水汽與已經生成的硫酸鈣反應,使得部分硫酸鈣轉化為更難溶的碳酸鈣,在多次作用下,結晶的碳酸鈣形成致密的薄垢層。
(4)液相中的凝析油含有較多的重組分,重組分的結晶促進了無機鹽垢晶體的沉積和吸附,由于油管因突變或氣液多相流動在內壁形成微觀的毛糙面,晶核吸附在壁面,并以此形成結晶中心;同時油管溫度、壓力、氣體流速、截面含氣率等條件的變化打破了原有的熱力平衡狀態,在懸浮顆粒、雜質作用下加速催化結晶過程。
(欄目主持 楊軍)
10.3969/j.issn.1006-6896.2014.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