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艷,馮奇斌,呂國強*
(1.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241002;
2.合肥工業大學 特種顯示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顯示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現代顯示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230009;3.合肥工業大學 光電技術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09)
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平板顯示的主流技術。液晶本身不發光,需要背光源發出光線照亮顯示區域。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納秒級的響應速度[1-2],保證了動態調光技術在液晶顯示中的應用。動態調光技術就是根據顯示圖像內容動態改變背光亮度,以提高顯示對比度,降低能耗[3-11]。目前提出的動態調光算法主要包括平均值法、最大值法、均方根值法、映射曲線反轉法等。
動態調光技術分為全局調光和區域調光。區域調光要求背光具有多個能夠獨立調節亮度的區域,根據圖像內容動態決定每個區域的背光亮度。全局調光則是整體改變背光亮度。目前占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液晶電視采用側出式背光結構,沒有進行分區設計,無法采用區域調光技術。故本文針對全局調光,通過引入圖像處理技術開發了有助于降低能耗、提高靜態對比度的全局調光算法。
動態調光算法主要包括2個步驟:(1)確定背光亮度;(2)對液晶像素亮度進行補償。
為充分表達圖像的特征值,本文采用如下算法確定背光亮度[3]:

式中:Lavg是所有像素的平均灰度,Lmax是所有像素的最大灰度。kBLU是背光調整因子,介于0和1之間,當顯示全黑圖像時,背光關閉,kBLU=0;顯示全白圖像時,背光處于最亮狀態,kBLU=1。可以看出,該背光調光亮度確定方法既考慮了圖像的平均亮度,也滿足了圖像最亮部分的亮度要求,以期在保證顯示質量的前提下獲得盡可能高的節能率。
背光調光亮度確定后,為補償背光亮度的降低,需要對LCD 像素進行調整,以避免顯示亮度過低。式(2)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線性補償方法。

式中:BL 和BL′分別為調光前后的背光亮度值,I和I′分別為調光前后LCD 像素強度。可以看出,當背光亮度降低較多時(BL′較小),將導致液晶分子補償過大(I′過大),超過255 而造成溢出失真。
為避免溢出失真并提高靜態對比度,本文采用一種S曲線方法對液晶像素進行調節。S曲線方程如式(3)所示:

其中:Lpoint為S曲線拐點坐標。從圖1可以看出:亮度小于Lpoint的像素調節因子小于1,變得更暗,亮度大于Lpoint的像素調節因子大于1,變得更亮,以此有效提高靜態對比度。

圖1 S曲線Fig.1 S curve
Lpoint決定像素調節的范圍,由式(4)確定:

式中:L25是包括所有像素25%的對應灰度值;L50是包括所有像素50%的對應灰度值。
S曲線方程中的另一個參數a 決定了曲線的曲率。圖2表明其他條件一定時,a 值和S曲線形狀的關系。可以看出,隨著a 值的增大,S曲線變得越來越彎曲,也就是對像素的調整越來越大,一方面可以獲得較大的對比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圖像細節的丟失,故需要結合圖像特征、背光的調整因子kBLU綜合確定a的取值。
獲得S曲線后,就可以得到不同灰度的液晶像素調整系數klcd:

式中:Lin是像素原始灰度值,Lout是調光后像素灰度值。調光后子像素亮度值(R′,G′,B′)由式(6)得到:


圖2 a和S曲線的關系Fig.2 S curves with different a
選擇40幅圖片進行了仿真試驗(如圖3,左上角到右下角圖片編號順序為No.1~No.40),仿真結果見圖4和圖5。
仿真時圖片對比度根據式(7)計算,其中L90是包括所有像素90%的對應灰度值,L10是包括所有像素10%的灰度值。

背光節能率(Power Reduction,PR)根據式(8)計算得到:

圖3 仿真/測試圖片Fig.3 Simulation/test pictures

圖4 調光前后對比度仿真結果Fig.4 CR simulation with and without dimming

圖5 調光節能率仿真結果Fig.5 Power reduction simulation

可以看出,40幅調光后的圖片對比度相對原圖都有一定的提升,對比度平均提高了52.25%,調光后40幅圖片的能耗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了21.92%。圖4可以看出:對于亮度分布比較平均的圖像,像素值增加或減少的空間有限,對比度提高不明顯,如No.21~No.30;圖像中亮度沒有達到最大值且在較亮和較暗區域均有分布的圖像,如No.8,對比度提升較為明顯。圖5可以看出:隨著圖像整體亮度由高到低,背光節能率呈由低到高的趨勢,但對于No.6、No.9、No.34的圖像,整體亮度較低,但由于存在太陽或煙花的高亮對象,決定了式(1)中的Ldiff較大,由此kblu不會太低,能耗降低不多。
課題組開發了采用本文調光算法的液晶電視工程化樣機,對角線尺寸為81.28cm(16∶9),如圖6所示,圖中左邊的一臺電視采用傳統的背光亮度恒定的工作模式,右邊的一臺采用本文的全局調光算法。兩臺液晶電視均接有功率計,可以顯示實時功耗。顯示圖6(a)圖像時,液晶電視調光前后的功耗分別為51.5 W 和41.8 W,整 機 節 能 率 為(51.5-41.8)/51.5=18.83%;顯示圖6(b)圖像時,調光前后的功耗分別為51.3W 和39.6W,整機節能率為(51.3-39.6)/51.3=22.81%。

圖6 動態調光工程化樣機Fig.6 Dimming LC TV prototype
從圖7可以清晰看出,顯示全黑圖片時,左邊傳統的電視存在明顯的漏光現象,而采用調光技術的液晶電視將LED 背光完全關閉(右),大大提高了動態對比度。

圖7 顯示全黑圖像Fig.7 Black image displayed on 2LC TVs
將6類常見的電視節目(公益宣傳片、電視劇、動畫片、體育節目、綜藝節目、脫口秀)合成了每段5 min共計30 min的視頻,在工程化樣機上進行了測試,調光和沒調光電視的整機功耗分別為0.021 0度和0.025 3度,調光后整機功耗降低了:

視頻顯示完成正常,沒有抖動、拖尾、人眼可感知的失真。
針對液晶顯示對比度和能效不高的問題,針對現有背光市場主流產品,提出了基于S曲線的全局動態調光算法,進行了大量的軟件仿真,并開發了工程化樣機。仿真和試驗結果均表明:基于S曲線的全局動態調光算法能有效降低液晶電視能耗,沒有明顯的人眼感知的失真,對于某些圖像,經過調光后顯示質量有顯著提升。
[1] Engelsen D,童林夙.背光源的發展趨勢[J].光電子技術,2006,26(2):74-80.Engelsen D,Tong L S.Trends of backlights[J].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2006,26(2):74-80.(in Chinese)
[2] Wu S C.Next generation LCD technolog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Display,2010,26(1):3-4.
[3] Cho H,Kwon O K.A backlight dimming algorithm for low power and high image quality LCD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2009,55(2):839-844.
[4] Huang M H,Tsai Y C,Chen K H.Energy-recycling(ER)technique for a direct-Lit intelligent power management backlight unit(BLU)[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0,25(10):2588-2598.
[5] Chiu T L,Lee J H.Color gamut variation of LED-lit LCD at different module temperatures[J].Optics Communications,2010,283:373-378.
[6] 馮奇斌,何會杰,張偉偉,等.用于側出式發光二極管背光的全局動態調光算法[J].光學精密工程,2012,20(7):1455-1462.Feng Q B,He H J,Zhang W W,et al.Global dimming algorithm for side-lit LED backlights[J].Journal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12,20(7):1455-1462.(in Chinese)
[7] Lai C C,Tsai C C.Backlight power reduction and image contrast enhancement using adaptive dimming for global backlight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 on Consumer Electron,2008,54(2):669-674.
[8] Feng Q B,Tong H,Lv G Q.An adaptive global LED backlight dimming for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power reduction[J].Journal of Solid State Phenomena,2011,181:241-244.
[9] Kang S J,Kim Y H.Multi-histogram-based backlight dimming for low pow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J].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2011,7(10):544-549.
[10] Kang S J,Kim Y H.Image integrity-based gray-level error control for low pow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2009,55(4):2401-2406.
[11] Cho H,Kwon O K.A local dimming algorithm for low power LCD TVs using edge-type LED backlight[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2010,56(4):2054-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