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爭宇
(保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保山 678000)
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析
張爭宇
(保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保山 678000)
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邊疆民族地區(qū)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邊疆安全和國防鞏固的需要。而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有效推進,切實可行的路徑選擇是關鍵。因此,應該提高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認同、加大對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投入、做足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宣傳工作、把馬克思主義與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結合起來。既要采取全國帶共性的路徑,更要采取符合邊疆民族地區(qū)實際的特殊路徑,把共性和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更有效地推進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
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認同;路徑
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往往多民族雜居、多種民族文化交匯、多種宗教共存,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文化問題交錯,這些都迫切需要用馬克思主義來統(tǒng)領人們的思想,指導人們的實踐。為此,探析在這些地區(qū)加強理論武裝工作途徑,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人民的頭腦和促進民族團結,提高人們的思想抵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加強邊疆民族地區(qū)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大限度的通俗化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理論語言抽象、內容博大精深,人民大眾要理解很不容易,這就需要理論工作者把它通俗化,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對這一理論從思想上高度認同。列寧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毛澤東也善于利用諺語、俗語來表達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哲理,如他用“瞎子摸魚”〔2〕來反映黨內缺乏調查研究,本本主義、經(jīng)驗主義盛行的現(xiàn)象。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作《大眾哲學》,開通俗哲學之風氣。如他用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變”〔3〕213來講現(xiàn)象與本質,用“無風不起浪”〔3〕155來說明事物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由于當?shù)孛癖娍茖W文化素質較低,更要做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的工作。要結合當?shù)貙嶋H,組織專家編寫民族語言版馬克思主義理論讀物;要注意把理論與當?shù)厝嗣竦膶嶋H生活緊密結合〔4〕。內容上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現(xiàn)代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反映發(fā)展變化的客觀現(xiàn)實,體現(xiàn)人民愿望,反映人民需求;在形式上要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愿意接受,效果上顯現(xiàn)出提高人民基本素質,塑造高尚靈魂的巨大作用,要用群眾語言,多聯(lián)系身邊的事例〔5〕。
(二)注重邊疆民族地區(qū)各級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決策者、組織者、指導者,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其一舉一動往往都會對群眾產生一定的影響〔6〕。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榜樣力量和模范行動影響一般干部、帶動普通黨員,形成全體群眾積極參與、樂于參與、較好參與學習的良好局面。在黨的執(zhí)政條件發(fā)生深刻變化,社會思想空氣活躍,社會價值觀日趨多樣化的情況下,各級領導干部的行為直接或間接關系到該地區(qū)居民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認同和信仰,對黨的政治路線的支持,決定著黨的偉大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三)加強邊疆民族地區(qū)各級黨員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我們知道,黨員是黨的代表,是黨性質、宗旨的體現(xiàn)者,也是先進文化的代表,要熟練掌握黨的理論,要在黨的事業(yè)中起先鋒帶頭作用〔7〕。推進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要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而邊疆民族地區(qū)也同全國一樣,一些黨員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jié),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有些黨員干部個人主義突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部分黨員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理解程度、認識程度不夠,馬克思主義意識淡薄,甚至還有黨員信教、從事迷信活動等現(xiàn)象。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第一,要組織該地的黨員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二,該地區(qū)黨員要認真研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著作,確實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帶頭探索回答相關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問題;第三,該地區(qū)黨員要認真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同時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人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結合起來。特別要加強對黨員學習理論的要求、監(jiān)督、檢查和考核,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之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從思想建設而言,主要包括理想建設、愛國主義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從道德建設而言,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等。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包括發(fā)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主要是指發(fā)展科教文衛(wèi)體等事業(yè)。其中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又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推進邊疆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應該把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貫穿于這些地區(q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馬克思主義于理想建設、愛國主義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及科教文衛(wèi)體等事業(yè)發(fā)展全過程之中〔8〕。
(二)政府必須加大對該地區(qū)學校教育的投入
學校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在邊疆民族地區(qū)也是如此。這就要求邊疆民族地區(qū)必須發(fā)揮好學校教育的作用。首先,在認識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把馬克思理論貫穿中小學、大學、研究生等不同教育階段,適應不同階段學生不同的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充分發(fā)揮學校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使其入耳、入腦、入心。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要編寫通俗易懂的教科書和相關讀物,注重教學手段,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加大研究和宣傳力度,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廣大學生所感知、所領悟、所接受。針對邊疆民族地區(qū)教育水平相對偏低,不少學生不能上大學,高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少的實際,需要切實保證把馬克思主義貫穿于九年義務教育和掃盲教育、初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職業(yè)技術培訓遠程教育、網(wǎng)絡教育等教育體系之中,想方設法提高該地區(qū)人民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對此,政府必須加大對該地區(qū)教育的投入,積極培養(yǎng)和引進相關方面的高素質人才〔9〕。
(三)教育部門應完善該地區(qū)教育基礎設施
邊疆民族地區(qū)的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這種情況迫切需要改變。應不斷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豐富城鄉(xiāng)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強對中小學和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改善教育文化的基礎設施,把信教群眾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中,以便他們自覺抵制境外宗教勢力和其他勢力的滲透、干擾和破壞活動;加強對民族語言翻譯的扶持,支持其翻譯高質量的宣傳、科教、娛樂等各方面影視作品和文藝節(jié)目,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健全全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wǎng)絡,加強各級縣鄉(xiāng)甚至村的圖書館、文化館和影劇院的建設,并提高圖書館、文化館開展文化服務的能力;發(fā)展鄉(xiāng)、村級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立綜合性的鄉(xiāng)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有關部門應該鼓勵和支持創(chuàng)辦各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報紙、畫報、民族文學等等〔10〕。
(一)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做好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
推進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要有一個好的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發(fā)展機制,而且還需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11〕。首先,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各級思想宣傳隊伍進行教育培訓。加強對思想宣傳隊伍的教育,努力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努力打造一支技能過硬、業(yè)務過硬、思想過硬的思想宣傳隊伍〔12〕。其次,要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機制。體制和機制問題是改進和創(chuàng)新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13〕。要改進和創(chuàng)新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首要的問題是要完善基礎設施,改變現(xiàn)行的管理體制,應該將邊疆民族地區(qū)的宣傳文化系統(tǒng)(包括文化、教育、廣播電視、報社、文聯(lián)等)的人事、干部管理等權力收歸宣傳部,由州縣宣傳部統(tǒng)一進行管理,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能管人、管事、管思想的意識形態(tài)的指揮中心,來統(tǒng)領邊疆的宣傳思想戰(zhàn)線。
(二)經(jīng)常性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宣傳工作
我們知道,文化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國防安全一樣重要,必須把邊疆民族地區(qū)尤其是邊境一線的宣傳思想工作提升到國家層面來考慮和解決,應該仿照國防投入機制來管理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宣傳思想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建設一條素質高、專業(yè)強、技術新、裝備精良的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不發(fā)達,財政自給率低,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該地區(qū)宣傳思想工作發(fā)展的最突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改變以往的投入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方設法增加宣傳思想的專項經(jīng)費,這樣,宣傳思想文化部門就能主動地、有計劃地、有規(guī)劃地整體推進思想宣傳工作。如針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思想宣傳工作基礎設施差的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工程的支持力度,同時要注意到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投入,要使這些工程良好運轉,應該有專門、專業(yè)人員來管理和維護,確保這些“陣地”有效運行和長期發(fā)揮作用〔14〕。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文化是其重要載體之一,而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的文化自覺,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過程。一直以來,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對待本民族文化都有一種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感,自喻為天朝上國的文化。因此,一些少數(shù)民族在看待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時必然會陷入誤區(qū)。一部分少數(shù)民族認為對本民族文化有較為充分的自覺認識,即能夠正確看待本民族文化,但同時又對西方文化持有包容的態(tài)度,不主張全盤西化。對于這些少數(shù)民族,利用他們的文化自覺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失為良策。另一部分少數(shù)民族雖然對本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然而卻未能把理想信念付諸行動,未能把馬克思主義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結合,盡管他們存在文化自覺,但是在實踐中未能利用文化自覺“開花結果”。因此,提倡文化多樣化的存在形式,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求我們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內容和形式,使得大眾喜聞樂見。鑒于民族文化對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沒有理由不把馬克思主義與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結合起來。
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的地方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必要把馬克思主義翻譯為少數(shù)民族語言。同時,該地區(qū)不少少數(shù)民族群眾有不同的信仰,相關部門應該用馬克思主義來引導他們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15〕。我們知道,各少數(shù)民族是中華多元一體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少數(shù)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多元化乃至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相關部門應該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積極推動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可以通過設立各個民族文化的研究項目,積極搶救和保護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把馬克思主義與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以便少數(shù)民族群眾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這樣既有利于弘揚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又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
總之,推進邊疆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十分重要,而有效推進這些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要采取全國帶共性的路徑,更要采取符合邊疆民族地區(qū)實際的特殊路徑,把共性和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推進邊疆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離不開大眾,離不開群眾路線,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到群眾中去,才能讓人民了解,才能讓人民群眾所認知、掌握,只有有了一致的認識,有了共同的信仰,才能真正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才能如期實現(xiàn)偉大的復興之夢。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0.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5.
〔3〕艾思奇.大眾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孫躍.通俗化、民族化、科學化:再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特征〔J〕.云南社會科學,2013(2):87-90.
〔5〕楊曉梅.民族地區(q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選擇〔J〕.寧夏黨校學報,2010,12(6):5-8.
〔6〕鄧云輝.關于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思考: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的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1):58-61.
〔7〕田宗遠,謝仁生.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困境與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6):56-59.
〔8〕陳曉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綜述〔J〕.湖北社會科學,2013(7):13-18.
〔9〕阮云志,盧黎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3):24-29.
〔10〕易水發(fā).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途徑探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例〔J〕.湖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6):43-46.
〔11〕劉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析〔J〕.學理論,2013(3):28-29.
〔12〕王藝,顧承衛(wèi).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 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1):25-30.
〔13〕葛瑤,葛恒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新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4(2):11-15.
〔14〕王宏濤,王宏武.社交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新路徑〔J〕.廣西社會科學,2013(2):12-16.
〔15〕劉珍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266-268.
(責任編輯 楊斯斐)
Analysis:the Path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ZHANG Zhengyu
(Baoshan Medical College,Baoshan,Yunnan 678000,China)
To popularize Marxism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is a definite need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achieve the goal of“Two one-hundred“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it is also the need of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the border securit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 to consolidate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it is the key factor to choose the feasible pathway to do so.Therefore,we should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Marxism,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m's promotion team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finally combine Marxism and excellence of minorities'cultures.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work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we need not only to take the common pathways throughout the country,but also to take some special pathways according with the practice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combining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flawlessly.
the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theory of identity;the pathway
D64
A
1672-2345(2014)05-0062-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5.015
2013-11-30
2014-03-19
張爭宇,助教,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