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靈
摘 要: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度不斷增加,生態住宅的理念得以提出,這必將成為我國現代住宅發展的趨勢。文章從發展現代生態住宅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生態住宅設計的要點,并進一步對現代生態住宅的建設設計方案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生態住宅;建筑;節能;設計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得以快速的發展,由于在經濟、環境和能源發展問題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了使各方面得以協調的發展,國家分布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從而引導未來住宅應向生態住宅的方向發展。生態住宅設計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對住宅室內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評估,所以需要各專業人員的協調配合,從而確保能夠設計出優質、高效的生態住宅。
1 發展現代生態住宅的必要性
1.1 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戰略,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可持續發展即是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的,所以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是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與生態環境質量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確保生態環境的質量,才能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增加動力支持。現代生態住宅建筑的提出,是使人們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舒適和和諧的環境中,從而推動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1.2 節約能源和資源的需要
目前在我國社會的總能耗當中,住宅建設的能耗還是占據較大的比例,這不利于節能目標的實現,所以建設生態住宅,通過對項目用地進行合理規劃,建筑體系的科學化,從而提高土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的容積率和使用壽命,而對于建筑材料,生態住宅所需要的都是節能型材料和可再生資源,所以對于能耗大的建筑材料進行淘汰,實現能源和資源的節約。
1.3 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
生態住宅的建設,可以更好的滿足當前人們對生活環境舒適、健康、美觀的要求,由于生態住宅是建立在保護環境美好的前提下的,所以居民區的廢棄物可以做到再生和循環利用,盡量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充分減少了居住環境受污染的幾率。生態住宅利用自然的原材料,避免了有害建筑材料對人們的傷害,可以使人們居住環境更為舒適和安全。
2 生態住宅設計要點
2.1 住宅區風環境設計
風環境是生態住宅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長期以來在進行住宅設計時,設計人員往往考慮更多的是住宅平面的功能、美觀和空間利用設計,而對于風環境對人的影響考慮的較少,這就導致在風速較大時,人們要受到風的侵襲,而當夏天天氣炎熱時,室內通風不暢,不利于居住的舒適度要求。所以進行生態住宅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高層及高密度建筑群中的風環境所對人帶來的影響。確保室外具有良好的風環境,使人們居住的更為舒適。
2.2 綠化、水景設計和防止居住區熱島現象
住宅區周圍建筑的熱環境不僅和氣流流動有關系,同時還和住宅區建筑周圍的輻射系統有關。受到住宅設計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綠地率和水景設施等因素的影響,住宅區室外氣溫有可能出現“熱島”現象。“熱島”現象在夏季的出現,不僅會使人們高溫中暑的機率變大,同時還促使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調能耗。合理地建筑設計和布局選擇高效美觀的綠化形式及水景設置,可有效地降低熱島效應,獲得清新宜人的室內外環境。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生態住宅不等于簡單地提高綠化率,如果住宅區綠化僅僅使用大規模綠地而不考慮與林地、水景設施以及自然通風等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不能充分發揮林地在改善室外熱環境方面的巨大作用,還會把大量的金錢浪費在綠地澆灌上,可謂得不償失。
在綠化系統設計中除了避免以上誤區外,還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選擇和搭配綠化植物和水景設置,要與整個小區的熱環境設計協調起來。二是設計中要以人為本。
2.3 日照、遮陽與采光
建筑的自然采光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有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冬季,對自然采光更有嚴格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建筑設計時需要充分的考慮到遮擋問題,遮擋主要來自于建筑外型所導致的建筑圍護結構實質接受的太陽輻射量減少,會對建筑物的熱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在設計時對于建筑的凹凸變化進行注意。
3 現代生態住宅的建設設計方案
3.1 建筑山墻節能處理
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小區地形特點,住宅西山墻較多,因此如何解決西曬問題是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比如某辦公建筑的主入口為西向,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西曬成為建筑生態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防止西曬,采用緩沖層的概念設計,即在西向主入口處建立一面大尺度的防曬墻,這是一面與建筑完全脫開的混凝土實墻。在炎熱季節,可以最大限度地遮擋西曬的直射陽光。同時,防曬墻與建筑主體之間寬達4.5m的空隙具有較強的拔風作用,利于室內外空氣的互動。
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建筑師仿照“雙層表皮”原理,在西外墻上做構架處理,即從每層圈梁上挑梁與從地面升起的柱一起形成一道西外墻構架,在每層構架上設置連梁,沿梁柱構架種植爬藤類植物,可形成西山墻的一道綠色屏障。該綠色屏障與西墻之間又形成通風井,這加強了西外墻的散熱性能,并且可以從立柱側為構架上的爬藤植物澆水。這種應用在住宅中的“雙層表皮”做法造價較低,既降低了夏季熱輻射對西墻的影響,又改善了室內熱環境,美化了建筑。
3.2 建筑外墻保溫
建筑外墻需要做成節能墻體,即內保溫墻體和外保溫墻體。長期以來,內保溫節能墻體應用的范圍較廣,但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內保溫墻體極易形成冷橋現象,影響了保溫性能,同時由于內保溫是在室內墻面進行的,不僅占有室內的空間面積,而且內墻面發生虛鼓時也不利于二次裝修的進行。所以目前的建筑進行保溫墻體選擇時,通常都會利用外保溫墻體,盡管外保溫墻體在經濟性方面不如內保溫墻體,但其有效的規避了所有內保溫墻體的不足之處,具有較好的熱效率,而且無論是新建設房屋還是節能改造建筑都具有較好的適用性,性能上更為優越。
3.3 水資源循環
水環境建設是現代生態住宅小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水環境在住宅小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住宅內要有室內給水排水系統,以供給合格的用水和及時通暢的排水,住宅小區內要有室外給水排水系統、雨水系統。大面積的綠地及區內道路也需要用水來養護與澆灑。這些系統和設施是保證住宅小區優美、清潔、舒適的重要物質條件。其中,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環境規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節約水資源、補充地下水、改善小區環境的途徑之一。
3.4 太陽能利用
目前各種清潔能源開始發展起來,而且也開始進行廣泛的應用。這其中最為成熟的當屬于太陽能技術,太陽能熱水技術、太陽房、太陽能光輔發電等,目前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技術還不完善,處于起步階段,而太陽能熱水技術已最進入成熟階段,所以在住宅設計時,可以在屋面統籌上對太陽能熱水系統進行考慮,避免出現二次投入的問題。
4 結束語
現代生態住宅的建設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也是人類住宅的發展趨勢,所以在設計時要具備以健康環保、以人為本的生態理念思想,從而在設計上確保生態住宅更能滿足人們宜居的需要,實現環境與人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立紅.綠色住宅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徐廷希.生態住宅基本特征及其啟示[J].住宅科技,1991(12).
[3]曹偉.生態建筑,生態建材,發展戰略[J].新建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