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俊
(大理學院大理教學醫院,云南大理 671000)
學習困難是指有適當學習機會的學齡兒童,學習技能的獲得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表現為連續性的學習成績不良或因此留級。這些兒童的智力雖然正常,但往往在正常的低限。學習困難是全世界普遍存在并廣泛關注的兒童問題,同時也是困擾老師和家長最多的問題,是導致學生厭學的精神壓力所在,在心理門診中占相當大的比例〔1-2〕。
1.1 研究對象 200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心理門診診治的學習困難兒童208例,男138例,女70例,年齡是8~12歲。對照組:200例為同年齡段成績在班級中上水平的正常兒童,男125例,女75例。
1.2 學習困難入選標準 ①老師評定為學習能力較差;②連續2年平均成績在班級第10百分位以下者;③既往病史中無腦部外傷;④無明顯軀體、神經及其他心理疾病,最近2~3年內無重大變故。
1.3 方法 采用Achenback兒童行為量表(CBCL)、兒童韋克斯勒智力測試(WISC-R)和自編調查表(出生史、疾病史、兒童現況、家庭結構、家庭教育方式,就讀學校、所在班級、老師評價、主要養護人的文化程度和職業)進行問卷評定。
2.1 兩組兒童智力測試結果比較 學習困難兒童總智商(FIQ)、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在各項分測驗中積木(P<0.002)、填圖(P<0.005)測驗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其它分測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2 行為問題檢出率 CBCL因子中任何一項得分超過正常范圍,作為判斷行為異常的標準。學習困難組208例中,有行為問題200例(占96%),對照組200例,未檢出有行為問題。見表2。
表1 兩組兒童C-WISC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兒童C-WISC結果比較(±s)
常識類同算術詞匯理解填圖圖片排列積木拼圖譯碼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總智商(FIQ)7.62±2.119.23±0.489.78±1.498.33±1.328.80±1.1210.06±1.9610.03±1.9510.45±1.3810.18±1.559.58±1.3090.19±14.2998.03±14.6193.37±7.4011.23±1.0611.52±1.8111.04±1.6010.68±1.8810.43±1.1010.35±2.1210.99±1.3910.64±1.0111.74±1.4910.98±1.49143.76±11.75106.35±11.35105.86±17.20 -43.37-35.23-16.49-29.34-29.42-2.915-11.403-3.219-20.74-19.73-82.52-12.81-19.18<0.001<0.001<0.001<0.001<0.001<0.005<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
2.3 行為問題因子得分統計 有行為問題的200例兒童,男女均以多動、攻擊行為、違紀、交往不良占的比例較大。除行為問題因子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P<0.01),其它各因子得分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78,P>0.05)。見表2。

表2 Achenback兒童行為量表各因子得分情況
導致兒童學習困難的因素很多,國外統計報道,約20%的兒童在校期間會發生學習困難。智力因素是決定兒童學習成績的根本原因〔3-4〕,但智商正常的學習困難兒童多數家長表示其孩子存在不良行為問題:如多動、焦慮、抑郁、退縮行為和過度依賴等,部分兒童還存在性格孤僻,伴有攻擊行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學習困難中最常見的原因。這一觀點支持本組研究,學習困難兒童中多動占60%以上。大部分學習困難兒童FIQ偏低,屬邊緣智商。邊緣智商兒童社會適應能力一般,屬于正常人群,而學習能力差〔5-6〕。家長主觀意識并不愿承認這一事實,對兒童期望太高,兒童經常由于學習成績差,被家長打罵和體罰。這些兒童在學校也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自尊心受打擊,產生自卑心理,更加重孩子的學習困難。
本組學習困難兒童身體運動能力正常,感覺器官并無缺陷,智力正常,而學習困難亦非教育剝奪或原發性情緒障礙所造成。據文獻報道兒童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差,可能存在學習能力低下與遺傳及社會家庭環境有很大影響。208例學習困難兒童家長中有60%~80%曾有學習成績不良。家長期望過高、教育方法不當和自身行為問題引起約占45%。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7-9〕。兒童學習困難有自身發展的連續性,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對兒童學習困難的矯治是一個綜合性的、長期的過程。需要心理學、教育學和醫學等諸多學科的結合,同時也需家長、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及努力,采用綜合干預措施治療,才可有效的提高兒童的學習成績,使兒童學習困難的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10〕。
從研究得出學習困難兒童存在智力結構發育不平衡,多伴有心理行為問題。該類兒童智商較多處于邊緣,行為問題發生比例較高,提醒老師、家長要關注該類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從心理上接納他(她)們智力結構發育的不平衡,給予他(她)們更多的關懷、理解、鼓勵與支持,使他(她)們成長為心理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免給社會造成危害。
〔1〕王賀茹,宋文紅,金春華.學習困難兒童的相關因素分析〔J〕.北京醫學,2009,31(7):396-399.
〔2〕趙微,王津.我國學習困難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06(1):91-96.
〔3〕謝國軍,王建國,吳慶峰,等.學習困難兒童的行為與智商特點〔J〕.精神醫學雜志,2009,22(2):138.
〔4〕甘文玲.兒童學習困難153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07,36(17):1793.
〔5〕陳聰水,朱瓊,李曉宏,等.學習困難兒童的智力因素和注意力缺陷研究〔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3):30.
〔6〕朱曉華,方檢鋒.兒童保健門診學習困難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8(15):50.
〔7〕陶國泰,鄭毅,宋維村.兒童少年精神醫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82.
〔8〕王杰,靜進.國內兒童學習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8):638-639.
〔9〕陸海迪.兒童學習困難47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2009,7(12):215-216.
〔10〕秦志華.綜合干預治療學習困難兒童的療效評價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