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勇 張符林 黃朝旭 魏 疆
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的救治體會
潘祥勇 張符林 黃朝旭 魏 疆
目的 對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救治方法進行探討。方法 回顧性分析58例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治愈30例,輕殘11例,重殘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51.72%,病死率17.24%。結論 早期迅速準確的評估傷情,積極抗休克治療,避免漏診,多學科聯合實施早期搶救及ICU綜合監護治療,是提高顱腦創傷合并多發傷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顱腦創傷;多發傷;救治方法
隨著交通、工業及建筑業的不斷發展,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多發傷更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的救治中,因為病情危重、復雜,治療矛盾重重,困難很大,死亡率、致殘率極高[1]。正確、及時的處理,對患者的預后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陜西省鎮巴縣人民醫院自2010年2月~2014年1月共救治以顱腦創傷為主的嚴重多發傷患者58例,現將其急診救治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8例,男44例,女14 例,男女比例為3∶1。年齡12~72歲,平均(36.5±5.0)歲。致傷原因:車禍傷36例,墜落傷12例,擠壓傷2例,壓砸傷8例。
1.2 損傷類型
1.2.1 顱腦損傷類型 入院時GCS評分:3~8分39例,9~12分14例,13~15分5例。腦內血腫20例,腦挫裂傷5例,硬膜外血腫13例,硬膜下血腫16例,腦干損傷4例。
1.2.2 合并傷類型 合并胸部損傷(氣胸、肋骨骨折和肺挫傷)5例。合并腹部損傷腹內臟器破裂出血15例、腹內空腔臟器破裂5例,腎挫傷5例。合并四肢骨折11例,脊柱骨折5例。合并廣泛多發性軟組織挫傷15例。來院時并發休克20例。
1.3 輔助檢查 本組58例患者均進行頭部CT檢查。絕大部分患者進行了胸部、上腹部CT檢查及骨盆、胸腰椎、四肢等部位拍片檢查。18例行診斷性腹腔穿刺。3例進行了胸部穿刺檢查。骨折病例均經攝片檢查確診。
1.4 就診時間 30 min以內就診16例,1~2 h就診20例,3~6 h就診10例,7 h以上就診12例。
1.5 治療方法 患者到達急診科,立即給予抗休克、對癥治療,同時通知相關專業外科醫師到場,邊進行必要的檢查,邊進行搶救治療。需緊急手術者,急診科及相關外科醫師協同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必要時直接護送患者至手術室進行手術。本組手術治療52例,非手術治療6例。行開顱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術31例,5例顱內血腫合并下肢廣泛皮膚肌肉撕裂傷,同時行開顱及清創術。脾破裂脾切除術13例,肝破裂修補術3例,腸破裂修補及切除吻合術5例。行胸腔閉式引流術2例,骨折內固定術10例,氣管切開7例。以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判預后恢復情況[2]。
58例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患者均由門診及電話隨訪1 d~半年。治愈30例,輕殘11例,重殘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51.72%,病死率17.24%。死亡原因:腦疝晚期,中樞衰竭4例:術后呼吸功能不全3例;術后長期昏迷最終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3例。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事故也不斷增多,創傷發生率居高不下,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的病例越來越多[3]。如何及時正確的處理此類患者,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提高救治水平,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
以顱腦創傷為主嚴重多發傷的救治應貫徹“時間就是生命”的理念,進行及時有效的整體救治[4]。本院在救治處理上,采取傷員到達急診科的第一時間,即協調組織以神經外科為主的多個科室醫師同時診查傷員。既專業分工,又相互配合,迅速評估和處理危及傷員生命的主要外傷,糾正并維持傷員呼吸循環功能,迅速做出診斷,避免漏診。此種模式從整體觀念出發,避免了單科醫生的專業局限。本組中并發休克的20例傷員,在各科醫師的通力合作下,均通過綠色通道及時實施了復蘇,急診行脾破裂切除,肝破裂修補,胸腔閉式引流等手術。保證了處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避免了漏診的發生。
一般認為,單純顱腦創傷發生休克僅占1%~2%,而合并其他臟器損傷時則達26%~60%[5],另有報道休克的發生率可高達68%[6]。顱腦創傷合并胸腹部損傷,尤其是合并腹腔實質臟器損傷的傷員,易發生休克。在抗休克過程中,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盡早獲得良好的氧供,積極查明原因,防止休克進一步加重及附加損傷,創造下一步的治療良機。對合并多部位損傷需要手術的傷員,要從整體考慮,合理協調手術順序,這是提高救治成功率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部分顱腦創傷患者在開顱術后,特別是半清醒狀態時,躁動不安較明顯,這對于合并四肢骨折的傷員來說,無疑是影響了整體治療,增加了護理難度。早期進行堅強的內固定,不僅能方便多發傷患者全身處理和術后護理,還可以防止脂肪栓塞、肺部感染、褥瘡、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可盡早開始肢體功能鍛煉,促進肢體功能康復[7]。骨折固定應設計相對簡單、出血少、時間短的手術。本組合并四肢骨折的11例傷員,除1例家屬拒絕手術外,其余10例均在1周內進行了手術內固定治療,術后肢體功能恢復良好。
嚴重多發傷經搶救或手術處理后,因為創傷、休克、重要臟器功能紊亂和多部位手術,再加上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變化,使機體抵抗力嚴重下降。應及時對傷員的呼吸、循環、肝腎功能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修正治療方案。防止感染、ARDS、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并發癥的發生[8]。本組58例傷員中有28例手術后直接送入ICU進行監護治療,除6例因肺部感染、多臟器功能不全死亡外,其余22例手術后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同時行開顱及剖腹手術傷員術后雙瞳散大,呼吸、血壓維持困難,送入ICU進行綜合監護治療,3 d后脫離呼吸機,意識漸轉清楚,1周后轉入普通病房康復治療,恢復良好。ICU綜合監護治療對提高嚴重多發傷患者的治愈率,減少病死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 聶長青云.重型顱腦損傷搶救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5):97-98.
[2] 只達石,劉暌.顱腦創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26.
[3] 祝熹,趙希敏,劉勇,等.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多發性臟器損傷65例臨床分析[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2,9(4),235.
[4] 文亮,易昌林,徐世偉,等.急救部開展創傷急救手術1673例[J].中華創傷雜志 2002,18(10):583.
[5] 涂通今.急癥神經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1-12.
[6] 盧剛,黃禮明,王衛余,等.2969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診治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8):553.
[7] 江基堯,朱誠.現代顱腦損傷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9:321-322.
[8] 沈岳,蔣耀光.實用創傷救治[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35
陜西 723600 陜西省鎮巴縣人民醫院(潘祥勇 張符林 黃朝旭魏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