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皮凌云
硬膜外鎮痛分娩與正常分娩的對照研究
劉曉琴 皮凌云
目的 觀察對正常足月分娩初產婦應用硬膜外鎮痛的分娩效果。方法 將100例正常足月分娩初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整個產程不行任何鎮痛處理,鎮痛組應用羅哌卡因硬膜外給藥鎮痛,觀察2組活躍期和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程中處理方式、各組中發生產后出血、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例數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孕婦活躍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而第二產程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2組孕婦第一產和第三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孕婦陰道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孕婦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病例視覺模擬評分(VAS):0分48例,<3分39例,3~5分6例,>5分4例,可疑3例,鎮痛滿意率達93%。結論 應用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鎮痛效果確切,不影響產程及新生兒,可減輕產婦的痛苦,降低剖宮產率,社會效益顯著,值得推廣。
硬膜外;鎮痛;分娩;羅哌卡因
決定分娩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由于分娩的強烈疼痛,產婦臨產時常情緒高度緊張,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心理狀態中,容易對自然分娩喪失信心,造成非醫療指征剖宮產率逐漸上升。本研究旨在觀察對正常足月分娩初產婦采用硬膜外鎮痛分娩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高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收治的正常足月分娩的初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所有產婦均為初產,產婦各項生理指標(如骨盆、胎位等)均正常,均無明顯的高危因素與伴發疾病,均為單胎頭位,無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等。觀察組產婦年齡18~30歲,平均(24.62±2.53)歲;身高1.56~1.68m,平均(1.61±0.04)m;體質量56~71kg,平均(66.98±15.16)kg;妊娠時間37~40周,平均(38.78±2.56)周。對照組產婦年齡19~31歲,平均(25.65±2.47)歲,身高1.58~1.70m,平均(1.62±0.03)m,體質量55~73 kg,平均(68.42±14.86)kg,妊娠時間38~41周,平均(38.89±1.92)周。產婦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妊娠時間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孕婦入院后由產科醫生進行監測,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對照組孕婦整個產程不行任何鎮痛處理;觀察組孕婦在宮口開大于3 cm,產程進入活躍期時,用局麻藥做好浸潤,在腰2~3處置入硬膜外管,用0.8%~1%的利多卡因5~8 mL從硬膜外導管內注入,并配制鎮痛泵。鎮痛泵內藥物為0.15%的羅哌卡因注射液50 mL加0.1 mg的芬太尼1/2~1支。根據宮縮及胎心音情況將鎮痛泵調速為2~5 mL/h。行硬膜外鎮痛分娩期間,密切觀察宮縮、胎心音及宮口開大情況,當宮口已開大至10 cm時,停用鎮痛泵。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2組產婦宮口從3 cm開大至10 cm所需時間、胎心音情況、分娩方式、產后出血、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呼吸系統并發癥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活躍期和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孕婦活躍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而第二產程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孕婦第一產和第三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活躍期和各產程時間比較(min)
2.2 2組分娩方式的比較 觀察組孕婦陰道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剖宮產率比較(n)
2.3 2組母兒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胎兒窘迫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2組孕婦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比較
2.4 鎮痛效果評估 病例視覺模擬評分(VAS):0分48例,<3分39例,3~5分6例,>5分4例,可疑3例,鎮痛滿意率達93%。
決定分娩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分娩對孕產婦來說是一種強烈的軀體和情感體驗,其生理、心理均要承受強烈的應激。對大多數婦女來說,產痛是她們一生中經歷的最劇烈的疼痛[1],導致多數孕產婦對分娩存在恐懼心理,對自然分娩缺乏信心,所以在分娩方式的選擇上,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過分依賴剖宮產術,導致出現剖宮產率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輕率施行剖宮產術對孕婦及(或)胎兒并非無害,臨床已證實,圍產兒死亡率的下降與剖宮產率升高并不呈正相關,剖宮產兒呼吸系統并發癥比陰道產兒多[2],并且剖宮產增加了產婦近期、遠期并發癥,如子宮內膜炎、子宮或腹部切口感染、切口妊娠、胎盤粘連及植入、血栓性靜脈炎、術中出血等。國外報道術后總并發癥可高達28.3%,國內相關報道剖宮產近遠期出血可達5%~6%,感染率達3.6%~8.31%[3]。而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過程中一個正常、生理的過程,產婦和胎兒都具有潛在的能力主動參與并完成分娩過程。
在醫學疼痛指數中,產痛僅次于燒灼傷痛而位居第2,產痛可導致產婦情緒緊張、焦慮、進食減少、宮縮乏力引起產程延長;產婦過度通氣、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兒低氧血癥和酸中毒;產痛可導致產婦兒茶酚胺釋放增加、抑制子宮收縮、導致產程延長、子宮動脈收縮性胎兒窘迫等[4],因此良好的分娩鎮痛非常有意義。分娩鎮痛率美國、英國達85%以上,剖宮產率為10%~20%,目前,我國的分娩鎮痛率不足1%,但剖宮產率卻高達50%。2013年本院的剖宮產率為46.2%,其中剖宮產史約占38.7%,社會因素約占20%,胎兒窘迫約占13%,因為胎位異常、產程異常、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約占28%。徐家麗等[5]觀察行硬膜外分娩鎮痛和正常分娩產婦各個時點皮質醇(Cortisol)、前列腺素E 2(PGE 2)等的變化,結果發現分娩鎮痛降低了產婦外周血中Cortisol的水平,但不影響胎盤組織中Cortisol、PGE 2的水平,對產程、分娩方式無明顯影響,是一項安全有效的鎮痛方式[6]。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硬膜外給藥羅哌卡因,鎮痛效果確切,鎮痛組活躍期縮短了,除第二產程延長外,第一、第三產程不受影響;2組在產后出血量、麻醉副作用方面無差異;但鎮痛組剖宮產率下降(14%),表明鎮痛分娩可以降低剖宮產率。2組胎兒窘迫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及孕婦產后出血量比較,均無顯著差異,表明硬膜鎮痛效果確切,能為產婦提供滿意的鎮痛,運動神經阻滯輕微,不影響新生兒。這與李瓊等[7]的研究較為一致。
總之,應用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鎮痛效果確切,不影響產程及新生兒,可減輕產婦的痛苦,降低剖宮產率,社會效益顯著,值得推廣。
[1] Kuczkowski KM,Chandra S.Maternal satisfaction with single-dose spinal analgesia for labor pain in Indoneria:a landmark study[J].Anesth,2008,22(1):55-58.
[2] 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79.
[3] 孫麗洲,曹曉輝.手術產及指征[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3):166.
[4] 徐銘軍,吳新民.分娩鎮痛的現狀和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7):548-550.
[5] 徐家麗,馮丹.硬膜外分娩鎮痛對胎盤組織中皮質醇、前列腺素E 2水平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2(3):327-329.
[6] 徐世琴,沈曉鳳,袁紅梅.分娩潛伏期應用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鎮痛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1):3035-3036.
[7] 李瓊,李傳翔,劉艷,等.羅哌卡因配伍芬太尼分娩鎮痛對產程和母兒預后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6):1071-10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13
宜春市科技局課題(20132064)
江西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婦幼保健院(劉曉琴 皮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