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娜
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郭凱娜
目的 探討分析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方法 對30例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30例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經精心的圍手術期護理,24例患兒痊愈,4例患兒死亡。結論 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意義重大,積極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發生率。
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新生兒;圍手術期護理
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屬于一種先天性的腸道畸形,作為一種新生兒急腹癥,是引發新生兒腸梗阻的一個常見原因[1]。據國外相關統計顯示該病的發生率為1.3~2.9/萬,國內相關統計顯示該病的發生率為1/5000,與國外報道的發病率接近。早期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新生兒的死亡率較高,該病臨床以手術治療為唯一有效治療方法,但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及術后營養的增強,死亡率下降明顯,臨床治愈率在90%左右[2]。本研究旨在探討分析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以期為提高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手術治愈率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河南省鄭州市兒童醫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30例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3例。出生時間1~3 d。體質量2.3~3.5 kg,平均體質量(3.0±0.7)kg。正常兒20例,早產兒10例。21例患兒為先天性腸閉鎖,9例患兒為先天性腸狹窄。所有患兒術前均在新生兒ICU病房接受護理。
1.2 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基礎護理,患兒在出生后因無法正常進奶、持續性嘔吐、腹脹等原因,會出現造成程度不同脫水癥狀及營養不良,所以患兒在進入ICU后護理人員應給予清潔皮膚、保暖護理,進行血氣分析,及時對電解質紊亂進行糾正,電解質平衡后2~3 d后進行手術。營養護理,根據患兒的情況給予補充全血、血漿,同時給予補充氨基酸、蛋白質、脂肪乳等,以改善營養。術前準備,術前4 h禁食,給予10%葡萄糖靜滴,防止出現脫水、低血糖,給予胃腸減壓,在鋇餐透視后以溫鹽水洗胃,將胃內容物、鋇劑清除,減輕胃黏膜的水腫,取斜坡臥位,預防嘔吐誤吸發生[3]。
1.2.2 術后護理 轉運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使用暖箱以最快的速度將患兒轉運至ICU,轉運前準備好搶救箱、氣囊、氧氣袋等搶救工具,在轉運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的臉色、呼吸情況。患兒回到ICU后,立即給予呼吸機通氣和心電監護。并給予全麻后的常規護理。體溫護理,對于需要置于輻射臺上的患兒,應增加20%~30%的補液量,對于置于30℃~32℃保溫箱的患兒,應將濕度控制在65%~75%。因新生兒的體溫調控能力較差,加之術后的抵抗力較差,所以極易出現高熱,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的體溫變化進行監測,并及時地給予處理。呼吸護理,由于新生兒發育尚不完全,在術后缺氧情況下極易出現呼吸衰竭、排痰困難、窒息。因此護理人員應保證患兒的呼吸道暢通,給予面罩吸氧或頭罩吸氧,每隔2 h進行一次翻身、拍背,每6 h進行一次霧化吸入[4]。加強心電監護、通氣與換氣監護、血氧飽和度監護。及時檢查患兒腹帶包扎的松緊度,防止影響呼吸功能。對患兒的進行血氣分析,及時對電解質紊亂進行糾正。腸道護理,術后給予胃腸減壓,將胃管妥善固定,防止打折、脫落。給予抽吸結合,對于持續性負壓吸引,結合注射器抽吸,根據患兒的腹脹情況、腸蠕動恢復情況來判斷胃管通暢與否。詳細記錄胃管24 h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引流量,為補液提供參考。營養支持,由于患兒的身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全,手術創傷較大,所以需要給予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以提高抵抗力,促進切口愈合。在進食期間進行胃腸外營養給予,并注意靜脈保護,預防液體外滲出現皮膚壞死。每天補液量為120~160 mL/kg,脂肪乳為1~3 g/kg,葡萄糖為10~12 g/kg,并及時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在拔出胃管后,給予試喂糖水,對腹脹、嘔吐情況進行觀察,逐漸過渡為母乳喂養。疼痛護理,由于新生兒的皮層興奮性低,刺激耐受差,極易出現哭鬧、驚厥,因此護理人員應盡量保持病房安靜,對于長時間哭鬧的患兒,可給予鎮靜劑鎮靜。切口護理,術后保持患兒切口干燥,注意觀察患兒的切口有無滲血,如出現切口滲血,則應及時向醫生報告,協助醫生對切口進行重新處理,同時需要預防內出血情況發生。抗感染護理,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切口出現紅腫切口,則可能發生切口感染,應采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藥敏試驗,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體位護理,術后患兒清醒前應取頭低足高側臥位,防止發生嘔吐誤吸。清醒后取斜坡臥位,將上身抬高約30°[5]。
30例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經精心的圍手術期護理,24例患兒痊愈,4例患兒死亡。
發生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發生的原因可能與胎兒腸道受傷及腸系膜血管意外、腸系膜上動脈的發育異常、胚胎期腸道出現空化障礙、家族遺傳因素有關[6-7]。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臨床以腸梗阻為主要癥狀表現,出現腹脹、嘔吐、便秘體征。臨床診斷以腹部X線拍片檢查和鋇餐透視檢查為主要診斷確診方法。臨床治療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以手術治療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術后仍存在較高的死亡率[8]。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異常重要,術前對患兒進行水、電解質紊亂糾正,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抵抗能力,給予胃腸減壓,預防發生嘔吐誤吸。術后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給予轉運護理、體溫護理、呼吸護理、腸道護理、營養支持、疼痛護理、抗感染護理、體位護理等圍手術期的護理[3],能夠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對30例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實施圍手術期的護理,24例患兒痊愈,4例患兒死亡。提示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意義重大,積極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發生率。
[1] 楊巧玲,梁麗君,曹麗英,等.新生兒腸閉鎖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16-617.
[2] 湯春林.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36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2):8029.
[3] 楊占華,王平,周飛燕.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31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6):8970-8971.
[4] 楊冬梅,趙霄霞,劉海英.人性化護理在內科中的實施及其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4):11-12.
[5] 黃津芳.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建構與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5):558-559.
[6] 黃曉燕.內科病區人性化護理服務的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27(15):3744-3745.
[7] 張生,金先慶,李曉慶,等.先天性腸閉鎖、腸狹窄120例臨床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1,10:273-276.
[8] 湯春林.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36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2):80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74
河南 450053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醫院手術室(郭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