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燕 韓麗莎 潘桂蘭
醫學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討
蘇 燕 韓麗莎 潘桂蘭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終身學習成為每一位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素質。而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對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
自主學習;醫學;大學生
現代社會人們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學會學習,并通過自主學習求得創新和發展”成為教育的最終目標。目前,醫學科學已經成為科技領域發展進步最迅速的學科之一, 醫學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知識老化的進程和更新周期不斷加快,高等醫學教育向學生傳授的很多知識根本無法緊跟科學的發展[1]。因此,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應體現和貫穿于醫學教育的方方面面。然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對學生的挑戰,更是對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的挑戰。那么,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當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是對醫生這個職業最完美的詮釋。雖然在我國社會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出現了醫患之間互不信任、醫療事故頻發的特殊時期,但作為一名醫生,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因此,醫學人文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醫學院校必須將醫學人文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長期而持續地貫穿和滲透于醫學教育的不同階段。而從醫學生培養的角度來講,學校不僅要在學生心目中盡早樹立起這一事業的神圣感,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懂得這一職業的艱辛和付出,懂得“除人類之疾患,助健康之完美”應當是每一個醫學生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并為之自豪的奮斗目標。醫學人文教育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可以通過舉辦隆重的入學和畢業典禮,讓學生充分感受這份職業的崇高和偉大;可以通過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可以通過廣播、板報和展板大力宣傳為世界和我國醫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學專家和學者,為學生樹立學習的偶像和目標;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名師、名家、名醫講壇,讓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成長和工作經歷,激勵學生對醫學的崇尚和熱愛;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社會醫療實踐服務活動,將課堂融入實踐,讓學生充分熟悉社會,培養學生的愛心和信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背負起守衛人民健康的職責。此外,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將醫學人文教育滲透到每一個課堂,讓學生每一天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有所進、學有所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引導者、管理者和評價者,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方式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在很大意義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最重要手段。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應當改變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受到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教給學生,學生關注更多的是如何準確地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成功運用于考試,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沒有受到關注,因此學生不懂如何獲取知識和發展知識,缺乏獨立判斷、自我調控、自立自律的品質和能力。邁進大學校園后,應試的壓力驟然消失,很多學生產生空虛感,不懂學什么、怎么學、終日無所事事。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 探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1 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再也不要不折不扣、事無巨細地去宣講課本,比誰講的細、比誰講的多。在醫學知識高度交叉與融合的時代,教師要有熟練駕馭本學科及相關交叉學科所需知識的能力,能夠將本學科的知識進行分解,弄清哪些是學生很容易學懂的、哪些是需要學生查閱資料才可以看懂的,哪些是需要老師進一步講解的。然后將學生能夠學懂的完全交給學生自學,以作業、提問或課堂小測驗等方式進行考核和監督;需要通過查找資料才能解決的,要提前將這些問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充分準備并預習,提出問題,課上與老師認真探討;對于較難或者學生非常不熟悉的問題,應認真準備、深入淺出地為學生講解清楚。這樣不僅會節約大量課時,而且能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去學習和思考。
2.2 教學相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當前不少高校教師對教學的投入明顯不足、鉆研精神不夠、不研究教學設計、照本宣科、缺乏教學研究的學術氛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只需要好好聽講、做好筆記。學生不會質疑,也不懂得質疑,久而久之,教師在思想上放松,備課所化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教與學的關系停留于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沒有選擇、不分貶褒。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提出問題不僅使學生進步,還會不斷地鞭策教師進步。(2)盲目壓縮精簡教學內容:近年,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校一再縮減學生專業課的學時,老師對此反響很大,常常抱怨學時被減得都不知道該講什么了。其實,縮減課時是要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一部分內容,并不代表要降低對該門課程的要求。而很多老師并沒有領會到教學改革的精神,他們對教學的章節和內容進行了大幅刪減,嚴重破壞了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很多重要內容因為時間關系而被刪掉,甚至有的教師常年沉溺于他所偏好和熟悉的常規基本教學內容,考什么講什么,對不熟悉、前沿性、比較難、比較偏、有挑戰的知識點有意回避。長此以往,教師也會懶于思考,師資水平很難得到提高,學校也很難培養出出色的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因此,打破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其實更是對教師知識能力的巨大挑戰。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提出的問題無疑會給教師更多的壓力去研究課本、研究教學內容、鉆研每個章節每個細節的來龍去脈,更加細致、深入和全面地掌握所講授的課程。
2.3 構建合理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讓每位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多數醫學基礎課程考核還停留于單一的卷面理論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往往考前突擊,導致知識體系不牢固、不全面,學習過程沒有積極性、主動性[2]。在醫學院校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女生往往由于擅長埋頭苦背而穩居成績榜榜首,而男生成績卻明顯不如女生,但畢業當醫生后,這些男生的業績往往會進步更快,并不比女生差,什么原因呢?還是教育體制,它束縛了很多人,使他們的優勢不能充分展現。改革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就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如何改,也有很多國內外好的、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譬如增加階段性閉卷考試、增加開放性問題討論、增加平時成績、增加作業所占的比重、增加小組討論、書寫小的文獻綜述、設計小的實驗項目等很多階段性考核方式,但要做到這些無疑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如果學校沒有合理的考評機制是很難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的[3-6]。此外,這些考核方式主觀因素大,評分標準不易統一,如何做到學生間的公平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問題[7]。
2.4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南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也曾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 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投入到學習中,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有成效[8]。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其方式依據學科課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最為我們所熟悉的PBL教學法、CBS教學法、臨床病例研討、開放實驗室、科技創新、科研講座、網絡教學和課外活動等,對于廣泛、多維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均十分有用。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于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當中,需要將學科教學、高校管理、學生考核評價、學生工作以及學生自身的需求結合起來,在不斷的探索中尋找最佳的培養方法和途徑[2]。
[1] 余恩琳.論醫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J].浙江醫學教育,2004, 3(3):11-14.
[2] 唐星星,張永紅.論學習型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元學習能力的培養[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3):128-130.
[3] 郭勝偉,張稚鯤,謝松.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評價[J].江蘇高教,2012(2):85-87.
[4] 劉芳,劉娜,劉靖.改革醫學課程考核體系,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1):995-996.
[5] 趙瑋,楊帆,丁巖峰.高等醫學院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2):118-119.
[6] 齊素禎,王麗蓉.基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考試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20):79.
[7] 邊瑋瑋.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4,23(3):292-293.
[8] 王艷梅,楊加周,趙豫鳳,等.醫學基礎課教學中學習興趣培養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6):430-4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115
內蒙古教育廳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改革項目(內教高函【2013】49號),包頭醫學院2014-2016年度教育教學科研課題(BY 2014-A 04),包頭醫學院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立項(JCYX 201404)
內蒙古 014060 包頭醫學院基礎學院(蘇燕 韓麗莎 潘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