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力 張尊忠 李長亞 金 鑫
(鹽城市農業委員會,江蘇 鹽城 224002)
鹽城市射陽縣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形成的“一戶多田”、“一田多戶”、以及農民“惜地”土地難以流轉的現實,積極探索推行土地聯耕聯種新的生產方式。在農民完全自愿前提下,破除承包地間的田埂界址,采用打樁等形式,進行統一耕種,改土地“多塊田”為“大塊田”,實現了種植面積的增加,改秸稈“家家燒”為“集中埋”,實現了土壤地力的增加,改種田“大戶賺”為“戶戶賺”,實現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通過調查研究,全市要推行糧田聯耕聯種必須發揮好三方面的作用。
村兩委是推進聯耕聯種的組織保證,合作組織是推進聯耕聯種的重要載體,要鼓勵村組干部領辦聯辦聯耕聯種合作社,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射陽縣之所以在全市率先開展了聯耕聯種,大型機械多是一個重要因素。2013年,射陽縣新增了大型機械846臺,占全市新增數量3 013臺的28.1%;2012年前,全市80馬力以上拖拉機3 315臺,而射陽縣就達1 310臺,占了39.5%。大型機械多,不僅可以滿足大面積作業對機械的需求,又有利于秸稈的全量還田,能夠把秸稈深翻到20 cm左右。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也有部分地方,由于機械較少,動力不足,持不積極態度,這對其它動力不足的縣在推進聯耕聯種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所以要推進聯耕聯種一定要發展大型動力機械。通過村組干部或農機大戶牽頭,把零散的機械集中起來,并購置大型機械,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統籌安排,有序作業。當然合作社的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必須要與機械動力、資金實力和服務能力相匹配,一般以村為單位組建1~2個合作社為宜。
在聯耕聯種過程中,農機必須與農藝相結合,才能較好解決技術問題。聯耕聯種涉及的技術問題較多,主要是犁耕深翻后生土層上移影響地力、稻田難以推進、大機作業麥子播種偏深和如何適期播 (插)收實現周年高產高效等。一是加強農機和農技部門的廣泛合作,成立技術攻關協作組,加強對合作社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二是鼓勵農機和農藝推廣部門技術人員直接領辦創辦協辦合作社,增強技術力量,提升服務水平,解決技術難題。三是積極推廣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水稻上要大力推廣“上氈下缽”新型秧盤育秧技術,機插后可大大縮短緩苗期。麥子上要積極推廣生育期較短的新品種,實行機播淺播,科學施好拔節孕穗肥,切實解決“遲茬接遲茬”產量和效益不高的問題。要針對深翻后生土層影響地力及秸稈全量還田后作物生長前期奪氮耗氮的情況,適量增施氮肥。
聯耕聯種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全市全面推廣難以一步到位,應在學習射陽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逐步提高。合作社在推進過程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根據政府推進力度和群眾認知程度,分步實施,做到“四先四后”。在作物模式推進上,先易后難,先在麥子—玉米模式上運行,再在麥子—水稻模式上求突破;在管理模式推進上,先簡后繁,先從聯耕聯種上抓示范,再在聯耕聯種、聯管聯收上下功夫;在行政區域推進上,先下后上,先從最基層的村民小組整體推進,再向村、鎮進一步拓展,最后縣、市普及;在田塊選擇推進上,先小后大,先從平整度較好的小面積田塊上試行,要求高低差不過3 cm,再在平整度較差的田塊上采取分段或梯度式間隔等方法推進,或者等田塊平整后再度實施。
農民最關心的是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絕不能出現村干部利用聯耕聯種擴大自身利益,或者過分夸大集體利益的情況。合作社要真正發揮其作用,既要為合作社成員利益考慮,更要為農民利益考慮,實現雙贏。
針對“一戶多田”的實際情況,要采用射陽推行的責任地互換、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股份合作、反租倒包、承包地轉讓等方法搞好流轉,完善好“好地和癆地、遠地與近地、高地與洼地”互換等事項;要幫助農民解決好田塊不平整難以管理的問題,以最低的成本幫助農民做好平田整地工作。要執行好秸稈還田新的補貼標準,把秸稈真正翻下去。
一是農民和合作社要簽訂合同,雙方都要有簽名或蓋章。也可請村兩委第三方介入,加強監督和公證,自覺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二是鼓勵大戶積極參與聯耕聯種,鼓勵有條件的農民直接進入聯耕聯管聯種全程聯營式合作模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三是無論是種植地點還是種植面積,無論是服務標準還是預計收益,都要進行村組集中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一周。公示前要告知農民,做到家喻戶曉。集中后田塊的面積不能少于集中前的面積,確定的收費標準不能高于現行市場標準。另外,要提前明碼標價作業費和其他服務費,并與正常的收費標準進行比較,讓農民心中有數。
一要合理確定收益標準。參考當年土地流轉的租金標準,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或者以4 875~5 250 kg/hm2的稻谷收益,隨行就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利益再分配的機制和模式,可根據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再分配。二要嚴格控制生產成本。較大面積的作業成本應明顯低于較小面積的作業成本。射陽縣長蕩鎮三中村采用大型機具,耕翻、旋耕破垡、施肥播種壓實、開墑四道工序同時完成,費用僅為1 500元/hm2,比小機零散作業的費用節省450元/hm2,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種田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三要努力降低自然風險。近年來,極端天氣時常發生,加之基礎設施不配套,土地集中后雖然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應對風險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制定風險防范預案,保證適期播 (插),實行統防統管,拓展糧食烘干等服務,同時要做好種植風險投保工作,確保災年少減收。
聯耕聯種使原先的一家一戶單獨經營變為現在的家庭之間的合作經營,不僅是對過去承包制度打了“補丁”,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統重裝”,涉及到方方面面,影響到家家戶戶,必須統籌考慮,整合行政資源,加大推進力度。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班子,制定總體推進方案,建立運作機制,加強領導。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二是出臺實施意見。層層制定和出臺推進意見,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三是明確考核目標。把聯耕聯種工作列入年度崗位目標考核中的主要內容,層層分解,明確職責,任務到人。年終按實績進行獎勵兌現,重點獎勵工作第一線的基層干部和合作組織,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
利用多種形式,切實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一要加強問題導向宣傳。要針對目前一戶多田、秸稈還田和田間管理難以到位的實際情況,加強聯耕聯種重要性、必要性和先進性的宣傳。二要加強算賬對比宣傳。將聯耕聯種田塊和周邊零散田塊,進行農本、收益等方面的算賬對比,也可制作聯耕聯種種植成本效益比較表,通過效益比較,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加入聯耕聯種。三是加強典型巡回宣傳。通過成功典型現身說法,真實可信的演講,有血有肉的敘述,推動聯耕聯種的迅速發展。
集聚整合各方面農業項目,通過項目整合,加大對糧田聯耕聯種工作的扶持力度,解決好聯耕聯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加強基礎設施配套,保證田間大型機械能夠下田作業。二是增加大型機械更新的資金和貸款,保證合作社能夠高效運轉。三是把整村整鎮推進高產增效創建等項目與整體推進聯耕聯種工作緊密結合,實現農機與農藝融合、高產與高效兼顧、生產與生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