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貞 陳德祿 蔣文廣 黃金堂 李清華
小麥新品種“莆麥312”選育與高產栽培技術
郭媛貞 陳德祿 蔣文廣 黃金堂 李清華
(莆田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44)
“莆麥312”系莆田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用有性雜交方法選育而成的大穗多粒型高產小麥新品種,該品種中熟,中矮稈,穗近長方形,每穗結實粒數49.1粒,千粒重46.1 g左右,大田生產產量5 175.0~5 700.0 kg/hm2。
小麥;中熟;大穗;中矮稈
小麥是福建省傳統(tǒng)的冬季主栽作物,稻—稻—麥高產栽培模式曾經是閩東南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一面旗幟,為福建省糧食生產作出過巨大貢獻。為了促進福建省小麥品種更新?lián)Q代,提高小麥單產水平,莆田市農科所在充分利用小麥種質資源的基礎上,選育出大穗多粒型小麥新品種“莆麥312”,于2012年通過福建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審定號2012-40。
莆田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于1996年冬選用“四川綿陽26”作母本,本所自育高代穩(wěn)定品系“莆系9623”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1997年4月收獲雜交種47粒(F0),當年送黑龍江加代繁殖F1代,編號96-154,成熟時種子混合收獲。1997年11月從中隨機選取1 000粒種子,在莆田市農科所試驗田播種(F2代),臘熟期田間根據單株分蘗數、穗形、抗病性等性狀選擇優(yōu)良單株。F3~F7代連續(xù)采用系譜法選擇優(yōu)良單株。2003年春收時從F7代穩(wěn)定株系中選出編號為96-7-61的優(yōu)良株系,按小區(qū)混收種子;2003年11月參加本所品系鑒定圃測產試驗(編號為莆系03-12);2005至2006年參加本所小麥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2006至2008年定名為“莆麥312”,參加福建省小麥新品種區(qū)域試驗;2009年起在莆田市秀嶼區(qū)、泉州市泉港區(qū)試種示范,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11年向福建省品種認定委員會申請新品種認定。
2.1 區(qū)域試驗
“莆麥312”2003至2004年參加本所小麥新品系產量鑒定試驗,參試品系12個,以“綿陽26”作對照,結果平均產量5 764.5 kg/hm2,位居參試品系第一名,比對照品種“綿陽26”增產12.3%(產量5 133.5 kg/hm2)。2005至2006年參加本所品系產量比較試驗,產量居參試種首位,平均產量4 929.0 kg/hm2,比對照種“綿陽26”增產20.1%;2006至2007年參加福建省小麥新品種區(qū)試,平均產量4 549.5 kg/hm2,產量位居7個參試品種第一位,比對照品種“綿陽26”增產16.51%,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2007至2008年參加福建省小麥新品種區(qū)試復試,平均產量4 856.6 kg/hm2,產量位居6個參試品種第一位,比對照品種綿陽26增產12.86%,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2.2 示范推廣
2009年在莆田市冬莊鎮(zhèn)石碼村試種示范,種植0.107 hm2“莆麥312”,共收獲小麥606.4 kg,折合產量5 685.5 kg/hm2;在泉州市泉港區(qū)前黃鎮(zhèn)鳳安村種植0.17 hm2,經測產平均產量達5 179.5 kg/hm2,比綿陽26增產16.5%;農戶普遍反映“莆麥312”田間表現矮稈大穗,成穗率高,抗倒伏。2010年在寧德市洋中鎮(zhèn)鐘洋村示范1.33 hm2,經抽樣測產,平均產量達5 769.0 kg/ hm2,比綿陽26增產17.8%。
該品種中熟,全生育期140 d左右,幼苗直立,葉色濃綠,株型緊湊,整齊度好,中矮稈,株高77 cm左右;莖稈粗細中等,彈性好;穗近長方形,穗長10~12 cm,每穗總小穗數21.5個,每穗結實小穗19.6粒,每穗結實粒數49.1粒,千粒重46.1 g左右,籽粒外觀品質一般,粒色土紅、皮皺,轉色較好,落粒性中等,抗倒伏,豐產穩(wěn)產;籽粒品質經福建省糧油檢測中心化驗,粗蛋白質含量15.3%,淀粉含量62.4%,濕面筋含量28.5%;田間赤霉病較輕,白粉病中等發(fā)生。
4.1 適時播種
“莆麥312”在閩中南種植全生育期140 d左右,播種彈性較大,早播早熟,有利于豐產。掌握在11月中旬前后播種;播種后應及時灌好出苗水,保證早出苗、出全苗。
4.2 合理密植
采用寬畦窄溝深溝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平原地區(qū)畦寬1.5 m,沿海旱地畦寬應0.9 m以上。“莆麥312”分蘗力中等,要適當加大播種量,撒播田播種量150~165 kg/hm2,確保基本苗255萬~300萬株/hm2,爭取有效穗270萬/hm2以上。
4.3 科學施肥
“莆麥312”屬于大穗多粒型高產品種,應施足基肥(占總施肥量70%~80%),2葉1心期早施追肥(占總施肥量20%~30%),全生育期折施純氮195~225 kg/hm2,氮磷鉀比例以1∶0.8∶0.8為宜,確保大穗大粒。
4.4 病蟲害防治
孕穗期用10%吡蟲啉3 000倍液防蚜蟲1次,抽穗灌漿期酌情用20%粉銹寧乳油1 500倍液預防白粉病;加強后期田管,雨天應及時清溝排水,做到雨停溝干,降低田間濕度。
2013-11-22
郭媛貞(1968-),女,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小麥新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