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檢測價值分析
江濤
目的 探討臨床上對乳腺癌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轉移的檢測方法,并分析評價其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體檢均無腋窩淋巴結腫大,術中對患者進行美藍染料的注射,注射部位在原發腫塊周圍,將染色的淋巴結分離出送去活檢,分析分離出的SLN和原發腫塊的位置關系,將SLN與腋窩淋巴結(ALN)活檢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92例患者中檢查出SLN的病例有81例,檢出率達到88.0%(81/92),準確性90.1%(73/81),假陰性率9.9%(8/81)。結論 對所有乳腺癌患者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檢出率和準確性均較高,能夠準確的反應腋窩淋巴結的轉移和受侵潤的情況,所以美藍染色SLN活檢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
乳腺癌的發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且近幾年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腋窩淋巴結清除術和乳腺切除術是乳腺癌根治的傳統術式[1]。若患者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腋窩淋巴結則需對整個腋窩淋巴結進行徹底的清掃,如果還未轉移到腋窩則無需清掃。乳腺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結,可以敏感而準確地反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2],從而有利于早期確定其手術的方案。因為全腋窩淋巴結的清掃存在著諸多并發癥,所以臨床上SLN活檢對于評估有無ALN轉移及確定手術術式等都十分重要。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對乳腺癌患者SLN活檢與ALN轉移情況的對比來分析評價SLN微轉移檢測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進行各項指標檢查,結果為乳腺癌真實可靠且都具備手術指征。92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55.6±15.2)歲。所有患者的原發病灶均為單側,其中外側象限腫塊病例76例,內側象限腫塊病例5例。根據97年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標準[3]:I期67例,Ⅱ期25例。所有病例ALN無腫大或雖有腫大但直徑均<1 cm,且活動度良好、表面光滑、無組織粘連。
1.2 檢測方法 首先確定染料注射位置,取原發腫塊四周的4個點(3、6、9、12)。待麻醉滿意及手術區域徹底消毒后,將4mL 1%的美藍染料分別注射到取點位置皮下。注射完畢后將患側乳房腫塊完整切除,并送至病理科冰凍活檢,待檢查結果顯示為惡性后向患者及家屬闡明病情,之后依據患者的病情及接受能力行改良根治術。沿著胸大肌肌紋方向尋找被染色的淋巴管,自此淋巴管解剖至腋窩找到藍染的淋巴結即為SLN,將SLN分離、做好標記,然后送檢。之后行ALN清掃,將分離出的ALN做好標記送檢。
1.3 觀察指標 將送檢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出原發腫塊位于不同位置的病例其SLN的檢出成功率,并于ALN的活檢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結果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92例患者中,共檢出81例SLN陽性病例,檢出成功率為88.0%,≤35歲25例,>35歲56例。腫塊大小<2.5 cm 20例,2.5~5.0 cm 46例,>5.0 cm 15例。淋巴結腫大≤2個67例,≥3個14例。共檢出SLN 141個,平均每個病例檢出1.74個SLN,81例SLN陽性病例中有37例(45.7%)檢出1個,檢出2個的有19例(23.5%),檢出3個和3個以上的有25例(30.9%)。81例SLN陽性患者中有27例(33.3%)患者有癌細胞的轉移,54例(66.7%)無轉移。原發腫塊位于外側象限的76例患者中有73例(96.1%)SLN位于腋下群,3例(3.9%)位于腋中群;原發癌灶在內側象限的5例患者中有4例(80.0%)SLN位于腋下群,1例(20.0%)位于腋上群。92例患者的ALN清掃病例結果顯示27例(29.3%)有ALN轉移,65例(70.2%)無轉移。SLN的病理檢查結果與ALN的結果完全一致的病例有73例,準確率為90.1%,假陰性的例數為8例,假陰性率為9.9%。
乳腺癌雖然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因其病程較長、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而導致患者及親屬對該病的重視程度不足,患者往往根據自身的臨床表現及癥狀預測自身的病情嚴重程度,這使得乳腺癌的發現率明顯降低[4]。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乳腺癌疾病相關知識的推廣,早期就診的患者也在逐漸增多。之前,對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大多采用乳腺切除術加全腋窩淋巴結清掃術,雖然這種傳統的根治術對癌癥的治療有很大的臨床作用,但其造成的嚴重并發癥也不容忽視,部分患者出現上肢水腫、疼痛、感覺和運動的障礙,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5]。所以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對乳腺癌手術術式的選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6]。在乳腺癌的淋巴轉移通路上引流原發性腫瘤的第一站淋巴結叫做乳腺癌前哨淋巴結(SLN)[7]。對SLN的活檢能夠反映患者是否有ALN的轉移,從而可以指定相應的手術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全腋窩淋巴結清除[8]。
本次研究中92例患者中,共檢出81例SLN陽性病例,檢出成功率為88.0%,SLN的病理檢查結果與ALN的結果完全一致的病例有73例,準確率為90.1%,假陰性的例數為8例,假陰性率為9.9%。研究顯示,按年齡分組的2組患者,35歲之前和35歲以后SLN的檢出成功率并無統計學意義。對11例SLN陰性患者的ALN進行病理活檢,發現11例患者的ALN均無癌細胞轉移,所以SLN的癌細胞轉移基本上可以判斷ALN的轉移情況。
對患者進行SLN活檢的目的是為了使沒有ALN轉移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ALN清除術所帶來的嚴重并發癥[9]。研究發現,對乳腺癌患者進行SLN的活檢,測定SLN微轉移的情況能夠有效地判斷ALN的受累情況,從而正確的選擇手術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張雅媛,周冬仙,丁雪青.美藍在乳癌前哨淋巴結定位活檢中的應用研究當代醫學,2012,18(9):69-70.
[2] 屈鵬.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0, 16(10):88.
[3] 張惠三,焦翔.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的臨床分析[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4):316-317.
[4] 劉政紅.乳腺癌早期篩查臨床意義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33):154-155.
[5] 陸云飛,陳波,曾健,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定位切除、微轉移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廣西醫學,2011,28(1):25-28.
[6] 雷福明,胡進才,駱勇,等.前哨淋巴結活檢在乳腺癌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北京醫學,2012,27(6):336-338.
[7] 魏文堂.50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的臨床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12):1234-1235.
[8] 劉進健.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手術示蹤劑的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1):12-14.
[9] 申陽,唐朝暉,江擁軍,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2):1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30
廣東 51028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