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向東
對新生兒窒息的臨床治療探析
駱向東
目的 對新生兒窒息的臨床治療進行探討。方法 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10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的氣管插管,對呼吸道進行清理,然后行正壓給養呼吸并聯合心臟按壓和藥物進行治療。結果 經過治療后,58例患兒完全復蘇,42例患者基本復蘇。復蘇成功率100%。經治療后患兒出現的并發癥主要包括HIE、心腎功能受損,其中HIE 6例,腎功能損傷2例,心臟功能損傷3例,后遺癥率為11.00%。結論 新生兒窒息的臨床治療不僅幫助新生兒的復蘇,還能預防后遺癥的產生。通過加強產科和兒科的相互合作,選用合理的復蘇程序和藥物,可以降低患兒的死亡率和后遺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新生兒窒息;治療
新生兒窒息在新生兒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突發癥狀,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呼吸功能不全以及氣體交換功能力低下使得新生兒無法正常呼吸[1]。引起新生兒窒息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早產、臍帶繞脖等[2]。新生兒窒息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不僅影響新生兒未來智力的發展,還有可能導致新生兒死亡[3]。因此,醫務人員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正確的復蘇程序進行復蘇治療,幫助患兒盡早恢復呼吸。本研究對2012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窒息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窒息患者,依據Apgar評分法全部符合新生兒窒息的診斷標準,其中足月生產的64例,早產兒36例,輕度窒息患兒59例,重度窒息患兒41例。
1.2 治療方法 兒科醫生在胎兒出生前就到產房與產科醫生進行合作,準備復蘇治療需要的一切物品。在明視條件下對100例窒息患兒進行氣管插管,用導管將氣管內的粘液和胎糞吸干凈,在需要的時候用生鹽水沖洗胎糞以達到吸凈胎糞的目的。當新生兒的膚色轉紅,出現自主呼吸后,慢慢拔出導管,此時大部分患兒都可以自行啼哭。對于重度窒息的患兒要另外給予人工呼吸,力度以雙側胸廓微微抬起為宜,再依據新生兒的呼吸情況、肌力等因素,進行心臟按壓以及藥物治療。如果新生兒出現脈搏停止跳動或者在進行人工呼吸30 s以及胸外按壓后心率仍舊低于每分鐘55次時,應該輔助腎上腺素、碳酸氧鈉、納洛酮和擴容劑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患兒進行回訪。
1.3 療效判定 患兒復蘇10 min以后,Apgar評分在8分以上為全部復蘇,在8分以下但情況基本好轉為基本復蘇。復蘇成功率將完全復蘇和基本復蘇例數之和除以總患兒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患兒經過治療后58例完全復蘇、42例基本復蘇,復蘇成功率達100%。治療結束后對100例患兒進行回訪,出現的后遺癥主要有HIE、腎功能損傷、心功能損傷以及其他,其中HIE 6例,腎功能損傷2例,心臟功能損傷3例,后遺癥發生率為11.00%。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新生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39.30%[4],其中因為新生兒窒息死亡的達25.01%[5]。因此,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死亡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新生兒的救治手段和技術不斷提高,但由于新生兒長時間缺氧出現的后遺癥越來越多,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6],甚至造成新生兒的終身殘疾,不僅給家庭帶來沉痛的傷害,還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對新生兒窒息的治療不僅在于搶救生命,更要重視治療后對新生兒后遺癥出現的預防[7]。
本研究在搶救本組患者的過程中,實現了兒科與產科的合作,對出現窒息的新生兒首先清理患兒的呼吸通道,再進行正壓通氣,這2個步驟在搶救過程中是任何藥物都無法取代的。且本研究在治療重度窒息的患兒過程中進行了人工呼吸并在氣管內加入了納洛酮,這樣可以延長治療實效。本組患者全部復蘇為58例,基本復蘇為42例,成功復蘇率達100.00%。在治療結束后對100例患者進行回訪,出現HIE后遺癥的患者為6例,腎功能損傷的2例,心功能損傷的3例,后遺癥發生率為11.00%。
新生兒窒息會導致新生兒缺氧缺血造成新生兒全身性和臟器的損害,窒息的程度越深,傷害就越大,在臨床主要表現為腦部、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以及血液循環出現障礙,身體的機體為滿足心臟與大腦的供血,就會導致其他臟器血管產生收縮,使得全身的血液重新分布,導致心與腎等臟器受損。所以在搶救窒息新生兒時除了搶救患兒的生命,還要最大限度地采取身體缺氧措施,實行兒科與產科的通力合作,依據患兒窒息程度選用合理的復蘇流程,并根據情況聯合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兒的復蘇效果以及降低后遺癥的出現。綜上所述,通過加強產科和兒科的相互合作,選用合理的復蘇程序和藥物,可以降低患兒的死亡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讓患兒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證,值得臨床推廣。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4.
[2] 張友忠,榮風年.施奈德與萊文森產科麻醉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723.
[3] 呂有芝,楊呂.新生兒窒息129例病因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6(2):69.
[4] 任淑娟.新生兒窒息搶救8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 4(21):25-26.
[5] 馬光輝,任玉霜,李桂芬.新生兒窒息復蘇應用納絡酮的體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11(6):367.
[6] 高海燕,孔彩玲.新生兒窒息復蘇后護理配合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3):618.
[7] Sun QY,Epstein E,Ramirez A.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asphyxiameasures[J].China Modern Medicine,2013,35(3):163-1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77
湖北 441000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兒科(駱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