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臨床責任制護理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探討
張靜
目的 探究在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實施臨床責任制護理的效果。方法 對患有腦卒中的患者實在健康教育方面施臨床責任制護理。根據護理工作人員的職稱,分為5個小組,每組設有組長1名,組長必須是對本專業知識非常熟悉并且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來擔任。每組有下屬護士2名。而他們又統一由護士長監督、管理。每組護士為7~8個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組患者適應患病后的生活,為他們講解關于腦卒中的注意事項等。然后對患者的滿意度、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做分析,與常規模式下的護理情況做比較。結果 在實施這種責任制護理后,每日輸液或是拔針叫鈴的次數明顯減少。在這種責任制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對本疾病的知曉率達到97%,對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8%,而明顯高于常規模式下的護理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責任制的護理模式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同時更加注重對患者的護理,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更進一步加深,有助于患者配合醫生的治療。
臨床責任制護理;腦卒中;健康教育
腦卒中又叫中風或是腦血管意外,它是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此種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患病后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偏癱和失語等[1]。中風的發生與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而對這些因素有所了解和重視才能達到預防腦卒中的目的。而在患病后做到使患者情況達到最佳狀態那就需要護理工作者的努力[2]。河南省永城市中心醫院在2012年12月起在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實施了責任制護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將本院腦血管科有16名護士,年齡最大者為36歲,最小的護理工作者為21歲。其中有6名主管護師,護師5名,護士5名。對2012年11月~2013年5月來河南省永城市中心醫院就診的104例腦卒中患者實施臨床責任制護理,其中男53例,女51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為(53.1±1.2)歲。所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言語交流障礙,其中23例患者出現腦出血癥狀。以上患者都經CT或是磁共振確診。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常規模式組 常規組的護理工作者按照以往護理內容進行護理工作。
1.2.2 責任制護理組 自2012年11月份開始在本科室開始實施臨床責任制護理,除護士長之外把15名護理工作者分為5個小組,每組設有組長1名,組長必須是對本專業知識非常熟悉并且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來擔任。每組有下屬護士2名。每組都統一由護士長監督、管理。每組護士為7~8個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增加對此種疾病的認識,以便可以預防復發,或是做到有效的治療和康復。在這期間對每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為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和對本疾病的了解程度和知曉率。然后對這些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并與2012年4月~2012年10月沒有實施責任制護理時的調查進行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下,患者的滿意度和對疾病的知曉率都低于責任制護理模式下,而且經統學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1,P<0.01;χ2=5.78,P<0.05,見表1)。統計在實施這種責任制模式后患者叫鈴的次數有著顯著的減少。
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實施這種責任制護理后,每日輸液或是拔針叫鈴的次數明顯減少。在這種責任制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對本疾病的知曉率達到97%,對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8%,而明顯高于常規模式下的護理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責任制的新型護理模式主導思想是以患者為中心,這種護理模式的實施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全面,系統和整體的護理,還能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護理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本研究的對象是腦卒中患者,腦卒中發病急,在臨床上的護理難度非常的大,而且臨床上尚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只能夠進行康復訓練和必要的護理。而我們在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實施這項護理手段,正是針對這種疾病的特點(患者本人的情況和對此疾病的了解程度影響著此病的發生和發展及康復)[2-7]。本研究在通過實施責任制后,明確了各組主長和組員的職責和權力,護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2],增加了護理工作者的競爭意識和對工作的熱情。同時我們每次的對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都由各組的組長來完成。在實施這種模式后,每組的護理工作者都對本組的患者的各項情況都非常清楚,對于那種依從性較差或是關于疾病的一些知識不清楚的患者,護理工作者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教育,而且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針對性的解決[8]。這樣不僅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護理工作者的語言表達和與患者溝通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正是由于患者可以得到這種及時又準確、細致的護理服務,為醫院贏得了很好的口碑。所以我們提倡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實施這種責任制的護理模式。
[1] 屈樹娟.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5):302-303.
[2] 陳志蓮,蔡遠彩,陳付瓊,等.責任制護理模式與功能制護理模式患者依從性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4):238-239.
[3] 錢輝.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卒中患者的健康促進效果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3,26(8):114-116.
[4] 吳航,賴美春,黎雪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及遵醫行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138-140.
[5] 戴克銀.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3):5597.
[6] 康鳳英,楊輝,周衛,等.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發展回顧與實施現狀的誤區分析[J].全科護理,2011,9(11):2964-2966.
[7] 曾秋萍,吳笑君.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血壓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657-659.
[8] 潘虹,池成濤,劉殊雙.小組責任制護理工作模式的臨床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0):1651-16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82
河南 476600 河南省永城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