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偏關縣窯頭鄉衛生院 山西 偏關 036400
益腎固沖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臨床觀察
李瑞英
山西省偏關縣窯頭鄉衛生院 山西 偏關 036400
目的: 觀察益腎固沖煎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根據中醫辨證分型使用中藥方劑益腎固沖煎為主方治療,對照組使用米非司酮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4.88,P<0.05),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71,P<0.05)。結論以中藥方劑益腎固沖煎為主方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臨床效果明顯、不良反應較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益腎固沖煎;功能性子宮出血;米非司酮
功能性子宮出血病程較長,導致患者神經功能紊亂和體質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休息。臨床認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發病機制主要與調節生殖系統的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神經調節系統發生異常[1],所以臨床主要以性激素和甾體類藥物治療為主。但治療后臨床副作用較大,長期治療臨床效果欠佳。根據中醫理論,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于"崩漏"范疇,分為血熱、腎虛、脾虛等證型,我院根據其辨證分型采用益腎固沖煎為主方對其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診斷并收治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50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七版《婦產科學》中功能性子宮出血診斷,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為19~45歲,平均年齡為(36.5+1.5)歲,病程為1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2.5+0.5)年,已婚患者16例,未婚患者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0~49歲,平均年齡為(37.5+2.5)歲,病程為1個月~5.5年,平均病程為(2.8+0.7)年,已婚17例,未婚8例。觀察組患根據中醫辨證采用益腎固沖煎為主方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婚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1)所有患者就診時均出現非經期陰道出血和經期不規律、經期延長等月經紊亂癥狀,并伴有輕度貧血。(2)患者經刮宮檢查均無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3)排除異位妊娠、慢性宮腔感染等疾病。(4)排除肝腎功能障礙及藥物過敏者。(5)排除就診前使用激素治療患者。
1.3 目的: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調節、抗感染和治療貧血等常規治療。
1.3.1 對照組 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療,劑量為12.5mg/次,1次/日,于睡前口服,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劑量,以15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采用益腎固沖煎為主方治療。益腎固沖煎方劑組成為:續斷15g,黨參15g,枸杞子10g,熟地黃15g,阿膠10g,當歸10g,菟絲子10g,黃芪10g,甘草6g。血熱證型:加用黃芩10g,地榆15g,丹皮10g;腎虛證型:加用麥冬15g,淫羊藿10g;脾虛證型:加用白術15g,炙甘草15g,炮姜5g。上述藥物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以15天為1個療程,治療時間為3個療程。
1.4 臨床療效評定和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療效評定 治療3個療程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評定,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治愈:月經周期和經期恢復正常,且月經量和血量正常,患者無頭暈、全身乏力等不適癥狀,貧血消失,非經期陰道出血消失且治療結束后3個月內無復發。顯效:月經周期基本恢復正常,但經期仍較正常期延長,患者頭暈、全身乏力和貧血等癥狀消失,非經期陰道出血消失但治療結束后3個月內復發;有效:月經周期和經期與治療前相比較明顯改善,患者全身乏力、頭暈、貧血癥狀存在,非經期陰道出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但未消失。無效:患者上述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治愈、顯效和有效之和表示。
1.4.2 觀察指標 治療3個療程結束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觀察患者月經周期和經期變化,觀察患者非經期陰道出血情況和頭暈、全身乏力、貧血等臨床癥狀。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肝腎功能變化以及惡心、嘔吐、皮膚瘙癢、腹痛等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觀察數據采用專業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對比,臨床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X2檢驗方法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比較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15例,顯效8例,有效1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治愈12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9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4.0%,經過統計學處理,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8,P<0.05)。說明使用益腎固沖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臨床療效優于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效果。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出現惡心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對照組患者出現谷丙轉氨酶增高2例,惡心嘔吐4例,皮膚瘙癢2例,腹痛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X2=5.71,P<0.05)。
西醫臨床認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發病機制主要為患者體內雌性激素減少以及調節生殖系統的神經功能軸發生異常導致子宮內膜血管脆性增加和血流量增多而導致子宮內膜出血,使月經周期、經期發生紊。甾體類藥物米非司酮可明顯抑制子宮內膜血管增生,并能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但臨床療效欠佳,臨床副作用較大[2]。
功能性子宮出血中醫又稱為"崩漏",中醫病因病機主要與沖任失調、脾腎兩虛有關。因腎主藏精和生殖功能,腎虛則封藏減弱,腎精不固導致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脾虛則統血功能減弱,攝納無力而血崩不止,沖任失調會使經血不能固攝而成崩漏。所以中醫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以益腎補脾、固攝沖任、補血為主。益腎固沖煎方劑中續斷味甘微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功效;菟絲子、枸杞子具有補腎益經之功效,與續斷合用可固攝沖任、調節經血;黨參、黃芪具有補中益氣作用,對固攝沖任具有較好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黨參、黃芪內具有抗菌成分,可提v高機體免疫功能,能夠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對崩漏、貧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阿膠具有補血、止血作用,藥理表明阿膠屬于明膠類蛋白,對婦女崩漏帶下和貧血的治療具有較好臨床效果;熟地黃、當歸具有補血功效,與阿膠合用能夠增強療效;甘草調和上述諸藥共同達到補脾益腎、補血和固攝沖任作用。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和論述,益腎固沖煎對功能性子宮出血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較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曾曉志.針灸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隨機對照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2):103-104.
[2]曲鳳麗.米非司酮治療圍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2,20(4):125-127.
R271.1
B
1009-6019(2014)12-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