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廣西 柳州 545006
放射技術與醫學影像技術分析
黃少波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廣西 柳州 545006
放射技術是在物理學原理上逐步發展而來的一種技術手段。在醫學物理當中,醫學影像技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技術的發展是建立在物理學概念和物理學原理上的。其中,傳統X線、MRI、手術攝影、超聲以及電子內窺鏡等影像信息都包含在醫學影像技術當中,這些技術手段是監測人體功能、各器官間的組織、臟器形態的重要手段。
放射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分析
近些年以來,醫學影像技術以及放射技術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也不斷實現創新。并且,醫學影像技術以及放射技術在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放射技術與醫學影像技術進行深入探究,希望進一步促進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
從50年代開始,醫學成像技術已經逐步開始了全新的發展,并且開始出現新的成像系統,在70年代早期,計算機斷層技術已經出現,并且使得快速發展的醫學成像技術開始達到頂峰。80年代,單光子、正電子、超聲、磁共振等陸續出現,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能夠相互補充,且有助于醫務人員的明確做出診斷。總體來說,X射線圖像在所有的醫院影像之中占據了80%。20世紀50年代之前,X射線機的圖像分辨率還比較低,結構也相對來說比較簡單。50年代后,X射線機在分辨率、清晰度方面都實現了較大進步。至今為止,陸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X射線機,X光電視設備已經逐漸代替常規的X射線透視設備,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因此而大大減輕,創造了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應用的有利條件。
磁共振成像(MRI),實際上是憑借磁場中原子核所產生的信號,來對成像進行重建。Block和Purcell在1946年發現物質的核磁共振現象,且將其廣泛應用于化學分析上,由此形成核磁共振波普學。Lauterbur在1973年發表磁共振成像技術相關論著,促使其運用在醫學領域當中。為了準確反映其成像的基礎,避免其與核素成像形成混亂,目前已經用磁共振成像來代替核磁共振。此技術不會造成任何放射性損害,并且分辨軟組織的能力相對較高。
數字X射線攝影成像的技術以CMOS器件或電荷耦合器及線掃描技術、成像板技術、平行板檢測技術為主。當中,平行板監測技術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兩種結構,分別為直接和間接兩大結構類型。間接FPT是由閃爍體加非品硅層和TFT陣列所構成的一種平板監測器,由薄膜半導體陣列以及非品硒所構成的平板檢測器則屬于直接FPT結構。以傳統膠片增感屏照相,然后記錄在膠片上的手法是成像版技術。
近些年以來,介入放射學技術發展迅速,成為集醫學影像學、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學科。從總體上來看,臨床學科的領域已被介入放射學技術所深入滲透。DAS的存在積極地推動了介入放射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在,增強電視以及平板探測器作為采集系統已經得到普遍使用。DSA屬于高輻射劑量的檢查,全世界所有國家陸續介入治療,由此出現了放射線皮膚反映方面的相關報道。
近十幾年以來,醫學影像技術發展迅猛,目前醫學影像技術在纖維分辨能力方面進步較大,且其可視范圍已經涉及到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從而改變了早前傳統的醫學影像學僅對解剖學改變以及病理學改變的形態顯像能力。醫學基礎學科,比如分子生物學和醫學影像技術的相互交叉融合,為分子影像學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以促進其發展。1999年,分子影像學的改變被提出,其主要指活體狀態處于細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通過影像學定量以及定性研究來體現生物過程。至今為止,核醫學成像技術以及光學、MRI是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的主要成分。
將計算機技術引入CT成像技術中,開創數字影像的開端,形成了醫學影像學一場十分重要的歷史性變革。體層成像以及密度分辨率提高是CT成像技術的主要特點。多層螺旋CT技術近年來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兼具了X線利用率高、長距離、薄層以及快速等優點,實現了臨床使用價值較強的各向同性掃描,由于其擁有后處理技術的幫助,不僅能夠觀察任何層面、角度的解剖,并且還可以三維立體地顯示不同解剖結構,改變了以往CT只可以顯示橫斷層面的局面。
總而言之,當前的影像技術已經發展為多種學科綜合以及交融發展的現狀,且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只有在現代高科技的交叉點以及現代醫學上立足,才能將影像技術的研究空間繼續擴大,只有在綜合以及交叉領域不斷地謀求發展,才能夠把握學科的具體發展方向,只有各個學科之間互相學習、啟發、交流,對于醫學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進一步地起到促進作用。
[1]葉權鋒.淺談放射技術與醫學影像技術[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2):688.
[2]謝維敢,呂智超.淺談放射技術與醫學影像技術[J].中外醫學研究,2009,7(8):182.
R445
B
1009-6019(2014)12-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