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探討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劉洪霞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探討采用同步放化療治療的方法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診治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92例,將其均分成同步放療組和單純放療組,然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并觀察和對比其治療效果。結果兩組近期治療效果對比不明顯(P>0.05);而遠期療效對比中,同步放化療組的存活率明顯高于單純放療組,而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明顯低于單純放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同步放化療組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率均高于單純放療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療治療后,可明顯提高其遠期的存活率,并可有效的降低其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并會出現明顯的副反應,但通過對癥治療后患者均可耐受。
同步放化療;中晚期宮頸癌;臨床治療
宮頸癌是婦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而在過去的20年中,對于中晚期宮頸癌的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因其易發生并發癥,導致放射劑量受到限制,所以對于放療后患者出現的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的情況一直束手無策[1]。而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化療藥物的不斷更新,近年來,采用同步放化療的方法對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得到了關注,本文將探討采用同步放化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方法,并觀察其效果,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診治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92例,患者年齡34-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5歲。所有患者均經過入院初期診斷、臨床檢查及病理試驗,并確診為中期宮頸癌。
1.2 方法
對單純放療組及同步放化療組的兩組患者,均先采用常規的放療方法進行治療。常規放療方法為:對全部患者先進行常規放療射野,給患者進行盆腔外照射。使用6MV-X射線進行直線外照射,且增加其照射速度,每次放療的吸收劑量在1.8-1.85Gy(戈瑞),每周(W)進行5次,當患者的腫瘤組織吸收量(DT)達到每16次在30Gy時,則改為盆腔四野外照射。當患者的腫瘤組織吸收量達到每12次在20Gy時,則改為全盆外照射,全盆外照射時需穿插銥192腔內進行治療,每次A點劑量為6Gy,放療吸收的總劑量需達到36-42Gy之間。而且在放療過程中需對患者進行陰道沖洗。而同步放化療組則在常規放療的同時,給患者使用順鉑及5-Fu,藥量分別為50mg/m2和750 mg/m2,并化療3-4個周期。
所有患者在進行放化療治療前后都要進行詳細的婦科檢查、B超或MRI檢查,并通過檢查結果醫護人員觀察其腫塊及盆腔的情況,同時要加強對患者血常規、心肺及肝腎功能的檢查。并在患者治療出院后,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婦科、陰道涂片及B超或MRI檢查,并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記錄其治療效果及副反應(根據WHO制定的化療毒副反應評價標準進行評定)。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92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療效評定,需按照國際抗癌協會制定的評定標準進行判定[2],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效(SD)和進展(PD)四個標準。完全緩解指患者經放化療后,通過婦科檢查及盆腔CT檢查其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指患者經放化療后,其腫瘤體積縮小至50%或50%以上;無效指患者經放化療后,其腫瘤體積縮小至50%以下;進展指患者經放化療后,腫瘤增大或出現新病灶。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等于(CR+PR)。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統計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用P<0.05表示兩者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對比
92例患者經全盆外放療結束后進行療效對比,其中同步放化療組中完全緩解的有38例(82.61%),部分緩解的有8例(17.39%),無效的0例,進展的0例,總有效率為100.00%;單純放療組中完全緩解的有37例(80.43%),部分緩解的有7例(15.22%),無效的有2例(4.35%),進展的0例,總有效率為95.65%。兩組的總有效率對比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遠期療效對比
經護理人員的回訪記錄顯示,同步放化療組中存活的有32例(69.57%),病情局部復發的有9例(19.57%),發生遠處轉移的7例(15.22%);單純放療組中存活的有25例(54.35%),病情局部復發的有19例(41.30%),發生遠處轉移的18例(39.13%)。同步放化療組的存活率明顯高于單純放療組,而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明顯低于單純放療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副反應對比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主要是在化療期間出現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同步放化療組中有44例(95.65%)發生骨髓抑制的反應,有42例(91.30%)出現消化道反應;單純放療組中有30例(65.22%)發生骨髓抑制的反應,有29例(63.04%)出現消化道反應。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于患者出現的副反應,通過醫護人員的對癥治療后其均可耐受。
最早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方法便是放療,但其遠期的治療效果不是非常讓人滿意。而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化療藥物的不斷發展及更新,出現了順鉑和5-Fu類的藥物,其具有促使致死性DNA損傷恢復并存活的作用[3]。并通過本文的探討發現,同步放化療組的遠期治療效果均優于單純放療組。因此,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中,應采用同步放化療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明顯的提高患者遠期的存活率,而且可有效的降低其局部復發率及病情轉移率,雖然在放化療中易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副反應,但通過對癥治療后患者均可耐受。
[1]余健;張國楠;樊英.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50例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05):287-289.
[2]桂玲.同步放化療治療晚期宮頸癌120例療效觀察[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7(01):120.
[3]林麗紅,王振玲,岳曉利.介入化療加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3(05):454.
R737.3
B
1009-6019(2014)12-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