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谷縣人民醫院手術室 山西 太谷 030800
不同麻醉方法對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觀察
田卯俊
山西省太谷縣人民醫院手術室 山西 太谷 030800
目的: 對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與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在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進行觀察和對比。方法選擇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在兒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將進行手術的患兒70例作為本次臨床觀察的研究對象。并根據麻醉方法的不同,將此70例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均為35例。對對照組患兒采用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的方法,對觀察組的患兒采用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的方法。對患兒麻醉前后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程度進行觀察,同時對于患兒的氯胺酮用量、手術時間以及在手術后的清醒時間等進行記錄。結果通過對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兩組患兒在手術中的HR觀察可以發現,在手術中兩組患兒的HR明顯上升,手術后10min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的HR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與麻醉前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手術后10min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的MAP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與麻醉前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沒有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結論在小兒下腹部手術中,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與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優勢,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麻醉;小兒;下腹部手術;臨床觀察
氯胺酮是一種鎮痛效果良好,是一種在呼吸以及循環方面有著比較好的靜脈全身麻醉藥,雖然目前這種藥有較多的缺點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這種藥是目前小兒體表手術患者最常使用的一種藥[1]。這種藥在手術中很多時候活是的心血管興奮,而且手術之后精神癥狀、躁動、惡心等等癥狀,但是異丙酚是一種麻醉誘導作用比較快,蘇醒也比較快的一種比較新的麻醉藥。對此,文章選擇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在兒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將進行手術的患兒70例作為本次臨床觀察的研究對象,對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與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在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進行觀察和對比,現將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在我院兒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將進行手術的患兒70例,該70例患兒的ASA為I-II級,患兒的年齡均在3歲以下。這70名患兒中,需要進行疝修補術的患兒有30例,鞘膜翻轉術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環肌切開術10例,闌尾切除術10例,肛門閉鎖成形術10例。這些手術的手術時間大約都在40-130min之間,患兒的體重均在3.12-15kg之間,平均體重為12.2kg,患兒的年齡在5d-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資料上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術前兩組患兒需進行至少8h的禁食,并于術前30min常規肌肉注射0.01~0.02mg/kg的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再常規建立靜脈通道,觀察患兒HR、RR、MAP 與SpO2變化情況。對于對照組患兒,在入室前應當行肌內注射氯胺酮6-8mg/kg,在患兒入睡后開放靜脈通道,并行常規靜脈注射地塞米松2mg。對觀察組患兒,在注射了咪達唑侖(0.1mg/kg)+氯胺酮(2mg/kg),后開始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兒對刺激的具體反應適當地行靜脈注射氯胺酮(2mg/kg),直至完成手術。同時還需要對患兒在麻醉前、手術中、手術后10min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進行記錄。在患兒恢復呼吸與意識之后,將插管拔除,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在麻醉前、手術中、手術后10min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氯胺酮用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清醒的時間等數據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兒平均動脈壓(MAP)及心律(HR)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平均動脈壓與心律在手術中以及術后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氯胺酮用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清醒的時間的比較
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患兒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兒的氯胺酮用量要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術后蘇醒時間方面也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其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
氯胺酮是一種鎮痛效果良好,是一種在呼吸以及循環方面有著比較好的靜脈全身麻醉藥,雖然目前這種藥有較多的缺點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這種藥是目前小兒下腹部手術患者最常使用的一種藥[2]。
小兒下腹部疾病是小兒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通常有疝氣、闌尾炎、隱睪等疾病。由于小兒的身心都較為脆弱且腹壁肌肉沒有發育完善,因而依從性不高,很難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治療配合。因而在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緩解疼痛、松弛患兒的肌肉,還需要使患兒進入熟睡的無意識狀態。幼兒及兒童的神經髓鞘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可以降低局部麻醉的藥物濃度并提升局部麻醉藥物的容積來達到手術所需的麻醉平面。小兒骶管長度較短(1-5mm),容積小,生理彎曲程度較成人來說并不明顯,住藥后阻滯平面可向頭端擴散,在對小兒骶管給藥時,阻滯平面可向軀體上部擴散至上腹部,通過采用良好的麻醉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由手術鎮痛所帶來的腎上腺髓質興奮。
文章通過將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與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在小兒下腹部手術的麻醉療效進行觀察和對比后可以發現單次骶管阻滯復合氯胺酮基礎麻醉在平均動脈壓與心律方面顯著低于采用全憑氯胺酮靜脈麻醉法的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兒的氯胺酮用量以及術后蘇醒時間方面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1]許毓光,周星星,劉瑤,等.兩種麻醉方法應用于嬰幼兒腹部手術的比較[J].醫學臨床研究,2009,23(9):1504一1505.
[2]房麗華,唐桂杰,曾巖,等.氯胺酮復合骶管阻滯在嬰幼兒中下腹及會陰部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6):125.
R726.1
B
1009-6019(2014)12-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