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遼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 東遼 136699
芻議我國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入及管理
李鳳偉
東遼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 東遼 136699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流動兒童的數量正逐年增加,流動兒童無固定住所,難以集中管理,且部分家長對計劃免疫的認識不足,因此,提高流動兒童的免疫接種率,并加強對兒童的管理是當前免疫工作中亟待解決問題。本文旨在分析我國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的現狀,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
近年來,社會經濟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口流動頻繁,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涌向城市有增無減,其中不乏有攜兒帶女舉家遷移在外擇業謀生者,其居住地點和時間往往不固定,難以集中管理,且部分家長對計劃免疫的認識不足,這給防疫機構有效地對其子女實施計劃免疫接種造成諸多的不便。因此,做好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工作并加強其管理是當前免疫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流動兒童是指戶口不在居住地,或戶口在本地而本人在外地居住時間在三個月以上兒童。在流動兒童中存在"三低"現象,即建卡、建證率低,單苗接種合格率及四苗覆蓋率低,免疫水平低,使得流動兒童的傳染病發生率明顯大于非流動兒童。
2.1 流動兒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職業:流動兒童的父母大部分為外出打工者,文化程度較低,衛生知識較差,對計劃免疫的知識了解不足,且健康意識薄弱。缺乏預防接種的主動性。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接種和不接種一個樣,即使不打疫苗也不會得傳染病。另外,父母的職業對流動兒童的免疫接種率也有一定影響。有調查顯示,經商、打工者家庭的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低且不規范,而干部家庭兒童接種率較高;流動兒童父母文化程度高者,對接種的需求都較強烈,而接種率低的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多在小學以下[1]。
2.2 流動人口的經濟水平及生活狀況:流動人口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部分家長為了節省而不給孩子進行免疫接種。大部分流動人口居無定所,家長為生計奔波勞累而忽視了兒童的計劃免疫。另外,少數超生或未婚生育者或逃避政府罰款而放棄預防接種。這些原因使得流動兒童的建卡率低,遲種、漏種現象嚴重,傳染病發生率高。
2.3 流動兒童的居住時間:流動兒童的居住時間影響著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調查顯示,流動兒童居住時間越長,建卡率越高,接種率越高。
2.4 其它原因:政府投入不夠,資金及人力資源緊張,給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部分計劃免疫工作者責任感及工作熱情缺乏,對流動兒童的預防接種情況缺少應有的關心,使流動兒童的建卡率及接種受到影響,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政府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完善。
3.1 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短信、宣傳單、橫幅、展板、網絡等方式,根據不同地區流動人群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宣傳,讓家長認識到傳染病的危害性及進行預防接種的必要性,在流動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工廠、建筑工地進行定期宣講。定期到各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宣傳教育,并嚴格把好入校、入園關,及時補種,保證每個兒童都接受預防接種,并可以對流動兒童及其家長開設培訓班。
3.2 加大政府投入:專家指出,"傳染病的控制,甚至消滅的任務將在21世紀完成,而完成這些任務的障礙不在于科學家,而更多是經濟和政治家"[2]。流動人口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政府加大計劃免疫的經費投入,可減少其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動兒童的預防接種率。在部分地區,計劃免疫工作者相對缺乏,相關設備落后,政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強基層預防保健機構的建設,將保障計劃免疫工作的順利開展。總之,加大政府在財力、人力、物力、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可使計劃免疫工作有效的進行。
3.3 建立完善的計劃免疫系統:疾控中心應對流動兒童登記情況和計劃免疫管理財政部進行定期考核。建立健全計劃免疫門診,適當增設計劃免疫門診,保障足夠的人員和齊全的設備,使群眾得以方便地就近接種。另外,要定期查漏補種,宣傳計劃免疫知識,還可以在房屋出租密集區、市場等流動兒童集中處增設臨時接種點,使流動兒童有更多的接種機會。
3.4 完善流動兒童管理制度:通過以下措施,對流動兒童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對進入本地區一個月以上的兒童,可建立臨時接種卡;各級疾控中心加強與流動人中管理部門的聯系,密切掌握流動人中的計免狀況,及時 補種;條件允許也可以與私企,建筑工地等建立聯系,對流動人口嚴格登記。
3.5 加強法制管理及地方性法規的建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動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開展計劃免疫工作,嚴格執行其有關疫情管理各項制度,并在入托,入學時查驗計劃免疫接種證。同時、應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的不同,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規,以針對性地進行計劃免疫的工作。
3.6 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的素質建設,在計劃免疫工作者中存在知識技術不完善,操作不規范,責任心缺乏、不敬業、不關心群眾健康的情況,對此應加大計劃免疫工作者的素質建設,提高其知識技術水平及操作技能。具備良好的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主動熱情地向群眾宣講計劃免疫相關知識。這樣能大大的提高流動兒童的接種率,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3.7 建立計劃免疫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各縣、鄉鎮之間建立計劃免疫橫向網絡,把流動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卡建證手續錄入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對流動兒童一旦發現,及時建卡和轉卡、補種。現住地及時為流動兒童建立相應的計劃接種卡、證,兩地建立聯防制度,互通信息,及時聯系,消除免疫空白[3]。
總之,我國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現狀不容樂觀,需政府部門及全體公民共同努力,提高流動兒童的接種率及免疫水平,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率。
[1]范海英.本地區社區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現狀及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41
[2]劉婷,沈珍寶,趙梅根.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管理模式[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139-140
[3]喬旺.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的管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365-366
R186
B
1009-6019(2014)12-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