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可樣
腦梗死是對人類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且復發率較高。若能夠對其發病早期做出準確的診斷,將會實現腦梗死的早期干預,從而可有效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效果[1-2]。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發現,核磁共振掃描技術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對DWI 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早期腦梗死患者分別在T1WI、T2WI、FLAIR、DWI序列下掃描,并對掃描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本院收治的早期腦梗死臨床患者,患者發病時間在1~6 h,抽取的39 例患者中包括有男21 例,女18 例,年齡43~82 歲,平均(62.5±14.3)歲。主要臨床表現:偏身感覺障礙、構音障礙、偏癱、飲水嗆咳以及暈厥等。本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排除腦出血及一些其他的非缺血性腦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采取核磁共振掃描,掃描序列分別為T1WI、T2WI、FLAIR、DWI,而后對這幾個序列的掃描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2 檢查方法 所用儀器為本院現有的1.5 TMRI掃描機,DWI序列采用Propeller DWI技術,軸位掃描,矩陣為128×128,層厚5 mm,無間隔,TE為最短,TR為10000 ms,FOV為24 cm×24 cm,NEX=1.FLAIR序列,FSE T2WI,IR-FSE T1WI序列。
本組39 例早期腦梗死患者發病時間1~6 h,平均(2.7±0.8)h,患者均接受磁共振T1WI、T2WI、FLAIR、DWI用Propeller DWI技術檢查。結果發現,本組39 例患者共檢出病灶48 個,包括額葉22 個病灶、基底節區15 個病灶、頂葉7 個病灶、橋腦4 個病灶。經DWI掃描發現有38 例(97.44%)患者在發病時間3~6 h內出現異常高信號,其ADC圖像呈現出明顯的低信號,有1 例患者在發病后1 h時DWI序列掃描呈現為正常,在發病后3 h經DWI序列復查,結果呈現出明顯的異常增高信號。本組39例患者的48 個病灶經T1WI、T2WI、FLAIR序列掃描均未發生明顯異常信號。
在臨床上,腦梗死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腦梗死的早期診斷以及及時的再灌注可使梗死面積得以減少,并且缺血恢復至正常的時間也會縮短,從而改善了患者的預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3]。因此腦梗死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重大。目前在臨床上將腦梗死按照發病時間的長短分成5 個時期,即(1)超急性期:發病時間在6 h內;(2)急性期:發病時間在6~72 h;(3)亞急性期:發病時間在3~10 d;(4)慢性早期:發病時間在11~30 d;(5)慢性晚期:發病時間在1 個月以上[4-5]。
近幾年的臨床研究證實,核磁共振在腦梗死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DWI序列可在腦梗死發病后30 min內顯示出異常信號,從而實現了腦梗死的早期診斷,為臨床治療爭取了時間[6]。在核磁共振中,DWI為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能夠對組織中水分子的橫向彌散運動進行反應的技術,DWI序列在掃描時是在標準MRI脈沖序列上加入2 個很強的快速切換的梯度脈沖,從而使得其所獲得的圖像能夠對水分子的布朗運動進行清晰的顯示,從而對水分子中質子的移動進行準確的評價。在彌散成像時,DWI信號的強弱反映可以對水分子彌散的速度進行反應,彌散快的結構信號衰減大,呈現出明顯的低信號;若是彌散慢的結構信號衰減小,則呈現出明顯的高信號[7]。本次研究中出于對DWI 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比分析了T1WI、T2WI、FLAIR、DWI序列對早期腦梗死患者的診斷結果,最終發現,39 例患者中有38 例患者經DWI序列掃描證實存在異常高信號[8-9],而其他各序列掃描均為發現異常,DWI對早期腦梗死的敏感性可達97.44%,明顯高于T1WI、T2WI、FLAIR序列,其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關注。
[1]嚴建春,王小川.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急性腦梗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2(12):1438-1440.
[2]穆鯤.尤瑞克林聯合巴曲酶治療進展性腦梗死50 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4(5):62-63.
[3]郭岳霖,劉國瑞,鄭文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2,9(3):77-78.
[4]楊正漢,馮逢,王宵英.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73-274.
[5]徐天同.DWI與ADC在早期腦梗死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8):3164-3165.
[6]付忠.磁共振DWI對早期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療,2011,30(33):176-177.
[7]湯曉明,李澄,王禮同,等.多層CT腦灌注成像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的初步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3,18(4):255-257.
[8]張文煜,孫立功,許小峰,等.CT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上的臨床價值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25):42.
[9]喬建民.早期腦梗死的CT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