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人民醫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加強優質護理對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預后的影響
黃常英
普洱市人民醫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目的:探析優質護理服務對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預后的影響效果。方法將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6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和觀察兩個小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傳統護理模式護理,而觀察組則給予優質護理模式護理,對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護理,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臥床時間較短,出現并發癥幾率低,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進行治療時,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措施,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機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老年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和多發的疾病,主要指的是某支冠狀動脈持續性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出現不可逆轉而導致壞死的病理過程[1],在臨床上表現為胸痛伴惡心、嘔吐、心前區疼痛、心悸、血壓降低及大汗等癥狀,中老年人為該病的高發人群,患者在發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往往會出現嚴重并發癥,比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甚至直接導致患者猝死[2]。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心肌梗塞患者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該病具有起病快、病情發展迅速以及治愈難度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優質護理服務對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預后的影響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6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經全面檢查確診,隨機將其分為對照和觀察兩個小組,每組各30例,在對照組的3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中,18例患者為男性,12例患者為女性,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為(60.1±5.8)歲,而在觀察組的3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中,17例患者為男性,13例患者為女性,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為(59.4±5.5)歲,患病原因包括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3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臨床上主要給予常規護理,其中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護理以及日常護理等,而對于觀察組的3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臨床上主要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護理,一般來說,優質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制定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計劃;(2)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對于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而言,在治療的過程中,比較適合在安靜的環境中療養,所以,醫護人員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營造一個干凈、舒適、安靜、安全的醫療環境,讓患者可以安心養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會率;(3)心理護理。相關研究表明,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摩擦,所以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一定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傾聽患者的真實想法,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問題,讓患者相信醫護人員,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4)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應該主動給患者講解疾病知識,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應該給患者講解出院后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護理,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37±1.01)d,出現并發癥幾率為9.8%,臥床時間為(46.3±3.2)h,住院花費為(7213±482)元,護理滿意度為97.3%,而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62±1.71)d,出現并發癥幾率為36.2%,臥床時間為(69.8±7.1)h,住院花費為(7988±562)元,護理滿意度為81.4%。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心肌梗塞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病具有起病快、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由于老年患者身體素質較差、免疫力低下[3],發病后,往往會出現諸多嚴重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臨床上在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進行治療時,護理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優質護理服務可以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而不恰當護理模式則會進一步加大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摩擦,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起到相反的效果。所謂優質護理,主要指的是將患者作為服務中心,進一步強化基礎護理,深化護理專業內涵,制定有針對性護理方案,將護理責任制全面落實在護理工作中,從而實現護理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一段時間臨床護理,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臥床時間以及治療費用均較低,并且出現并發癥幾率低,護理滿意度高,護理效果顯著。由此可見,運用優質護理模式對老年性肌梗塞患者進行臨床護理,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的出現機率,改善相對緊張的護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1]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優質護理的指證:住院病人觀點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9(12):641-643.
[2]黃夏青.舒適護理在25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2(11):332-333.
[3]秦艷玲.李紅英.王英杰.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循證式現代優質護理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3(25):143-144.
[4]徐穆娣.臨床護理路徑與傳統護理對急性心肌梗塞護理效果的對比研究[J].醫學信息,2009,12(7):151-152.
R473.5
B
1009-6019(2014)12-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