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護理研究現狀
文秋妹王繼明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護理
口腔頜面部感染是口腔頜面外科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起病急,病情發展較快,不及時治療、正確護理,通常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現將頜面部間隙感染護理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頜面部間隙感染的常規治療方法為抗生素抗炎治療加膿腫切開引流[1]。應用微波輔助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能大大減少抗生素的用量,縮短治療時間。通過MRI 可以預測或解釋病變對頜面部功能的影響,指導穿刺或切開的最佳部位,確定進入的角度和深度,避免盲目穿刺或切開引流而引起感染擴散,甚至損傷鄰近器官、血管和神經等。對伴全身中毒的患者及早選用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聯合應用是控制炎癥擴散和預防膿毒血癥的有效方法。在機體狀態允許的前提下及時、廣泛切開引流減壓,以達到減少毒素吸收的作用,創面可用敏感度強的藥液沖洗,濕敷,必要時進行負壓排膿。在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同時,給予富含營養的飲食和少量多次的輸血,以增強抵抗力。對中毒性腦病,驚厥躁動,譫妄者采用冬眠療法,使大多數患者平穩地度過急性期。
2.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1.1 生命體征的監測
呼吸 病情發展過程中,患者口底粘膜可出現水腫,如腫脹向舌根發展,則出現呼吸困難,以致患者不能平臥;嚴重者煩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發紺,甚至出現"三凹"征,此時有發生窒息的危險。
體溫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采取冷毛巾冷敷額部,冰枕及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配合化學降溫使用退熱藥。每4 h測量1次體溫,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熱時,注意觀察有無虛脫現象。及時擦干患者汗液,更換衣被,以防受涼。
2.1.2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顱內并發癥感染的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和生命體征的變化,對發熱、寒戰患者注意詢問有無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顱內感染征象。若炎癥侵及口底、舌下等間隙,可出現舌體抬高、咽腔縮小并發呼吸道梗阻,有呼吸道黏液堵塞,應進行徹底有效的吸痰和霧化吸入。喉頭水腫所致的呼吸道阻塞者應立即行環甲膜穿刺或氣管切開。
感染嚴重的患者可向縱隔擴散,表現出縱隔炎或縱隔膿腫的相應癥狀若炎癥侵及口底、舌下等間隙,患者可出現舌體抬高、咽腔縮小等并發呼吸道梗阻的臨床表現,應做好搶救準備,昏迷患者將舌體牽拉至口外固定,保證呼吸道通暢。
呼吸道阻塞 確保充分給予氧氣吸入,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變化及呼吸道通暢情況,因喉頭水腫所致的呼吸道阻塞應立即行環甲膜穿刺或氣管切開術。若炎癥侵及口底、舌下等間隙,應做好搶救準備,昏迷患者將舌體牽拉至口外固定,保證呼吸道通暢。
2.2 膿腫切開引流護理
觀察傷口引流情況,及時記錄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引流量。協助患者半臥位, 以減輕傷口張力, 利于傷口引流。保持引流管通暢
通常取半坐臥位, 保持有效引流。引流袋固定位置不得高于切口平面, 以防引流不暢或倒流。患者下床活動前, 應先將引流袋妥善固定于患者的衣褲上面。觀察及記錄引流液的量、色、質、流速, 切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 定期更換引流管或引流裝置, 更換時注意無菌操作, 慎防逆行感染。待膿液停止滲出,改填塞碘仿紗條,碘仿紗填塞有殺菌收斂作用,促進創腔內健康的肉芽組織生長。吸痰時將吸痰管由淺入深緩慢插入,達到一定深度后緩慢吸引。進行定時拍背,從自下而上、由外到內的順序,手呈勺狀以增加共振力量,避免墜積性肺炎和肺部感染。
2.3 口腔護理
做好口腔護理, 提高患者舒適度預防和控制口腔感染是阻斷頜面部間隙感染的重要途徑, 而加強口腔護理是預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口腔頜面部感染經常波及翼頜間隙和咬肌間隙,引起張口受限,另外由于疼痛而不敢張口,口腔衛生差。每天用0.3%的雙氧水棉球和理鹽水棉球反復清洗口腔,清除牙間隙內的食物殘渣,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盡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亦可以用含漱液。長期應用抗生素后,易出現菌群紊亂,如果發現口腔內有白色乳酪狀斑點,應該用碳酸氫鈉擦拭口腔黏膜,或應用抗真菌藥物。
2.4 氣管切開術后護理
根據痰液的黏稠度調整氣管內滴藥的量和濕化吸痰的間隔時間。配制的氣管滴入液為每20 mL 生理鹽水加入慶大霉素8 萬U 和糜蛋白酶4 000 U.痰液黏稠度為Ⅰ度時,每4 h 滴藥1 次,5~10 滴/ 次;
2.5 飲食護理:
保證充足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每天觀察并記錄患者的進食情況,為治療提供依據,必要時檢測電解質,以了解電解質平衡情況。對于恢復的患者,適當的機體活動,有助于增加食欲和恢復體力,加速康復。開口練習,可以避免咬肌萎縮和瘢痕畸形,恢復正常進食。
2.6 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對細菌敏感,易患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在高血糖狀態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殺細菌作用缺乏,細胞免疫和補體的激活功能紊亂,導致糖尿病患者細菌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比正?;颊咭撸强刂七_標是治療頜間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有效的前提, 此類患者幾乎毫無例外地需用胰島素治療。因此, 在持續監測、控制血糖過程中, 臨床護士尚需嚴密觀察患者有無面色蒼白、心悸、出汗、肌肉顫動、饑餓感、軟弱乏力等低血糖反應征象, 并評估低血糖發生的原因[2]。
2.7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系因頜面部間隙感染后才被發現有糖尿病的存在, 因此他們往往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缺乏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 加之頜面部間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較長, 局部腫脹疼痛明顯, 易于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
2.8 疼痛護理
由于感染擴散,再加上大手術創傷,患者消耗較多體力,對疼痛耐受極差。護士及時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客觀地評估疼痛程度,并配合醫生對疼痛進行合理治療,是提高臨床護理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
2.9 健康教育
加強出院管理, 提高自護能力。告知患者, 良好的情緒和飲食習慣以及有規律的運動對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預防疾病發生均有裨益。開口練習,可以避免咬肌萎縮和瘢痕畸形,恢復正常進食。心理護理使其保持穩定情緒,發揮積極的作用,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做好心理護理,運用非語言交流手段,以從容鎮靜的態度、熟練地技術、穩重的姿態,給患者及家屬增加信任和安全感,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通過對患者嚴密觀察、口腔護理、局部創口護理、飲食和運動指導、心理護理以及對出現的并發癥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取的滿意效果。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是口腔頜面部的多發病,通過及時和恰當的治療護理,絕大多數患者可治愈,如果患者延誤治療時間,往往可引起感染擴散,產生全身中毒癥狀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嚴重腫脹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局部和全身支持治療,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做好膿腫切開引流的護理、口腔護理、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出院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護理,對于提高治愈率,預防并發癥起到了重要作用。
[1]柯運,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治療護理,湖北中醫雜志2012 年4 月第34 卷第4 期60-61
[2]黃克芬,1例口底多間隙感染行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體會,當代護士2012年11月下旬刊119-120
NursingCareforPatientswithFascialSpace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s
Oral and maxillofacial;multi-space infections;nursing
R473.78
B
1009-6019(2014)12-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