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江蘇 贛榆 222100
急診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蘇海燕
贛榆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江蘇 贛榆 222100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22例急診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分析這些患者的心理特點,再按照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干預措施。做好分型工作,最后針對分型提出相應的護理意見。主要是為了分析急診病人的心理因素,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分型得到選取的所有研究對象均存在緊張、急躁、恐懼、絕望以及悲觀的心理特點。按照患者心理特點的不一致采取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促進院前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且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急診患者;心理特點;護理干預
目前,心理護理隨著醫學心理學的快速發展而不斷深入。但是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特殊不同于其他患者,所以,醫生以及護理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強的干預措施。本文選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22例急診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不斷總結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出針對性強的干預措施。有利于強化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效果,改善護理人員和患者的關系,一定程度減少了醫療糾紛,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分析。
1.1 基本資料
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診患者222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21例,女性患者有101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1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3歲,據統計,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5±10.35歲。主要病因為:車禍、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服藥自殺、打架斗毆、醉酒、自然災害。
1.2 方法
對選取的222例患者進行心理情況分型:
1.2.1 悲觀、絕望型患者
主要表現為懶言少語、情緒低落,對其他事物的刺激反應低下,持續哭泣,郁郁寡歡等。
1.2.2 急躁、易怒型患者
主要表現為難以平靜,不配合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的工作,高聲吵鬧,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極易被惹怒等。
1.2.3 緊張、恐懼型患者
主要表現為語無倫次、情緒激動、發抖、蜷縮身體、試圖躲藏以及坐立不安等。
經過分析得知,服藥自殺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悲觀、絕望型,也會存在急躁、易怒型的患者;醉酒以及打架斗毆患者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型;自然災害傷、車禍傷以及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主要表現為緊張、恐懼型。
2.1 緊張、恐懼型
由上述結果可得,自然災害傷、車禍傷以及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一般均為緊張、恐懼型。主要是因為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突然發生意外或者是病情突然惡化,因為事前缺乏相應的思想準備[1]。并且大部分患者沒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亦無法正確的預知疾病的后果,同時對醫院這個新環境感到陌生,所以出現不安情緒、神經緊張等現象。所以在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充分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最后有耐性的跟患者進行交流,詳細說明病情相關知識以及治療的措施;同時還要選擇或者感興趣的話題,正確引導談話方向,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環境或者的緊張恐懼心理。
2.2 急躁、易怒型
服藥自殺、醉酒以及打架斗毆患者一般表現為急躁、易怒型。因為患者長期積壓內心的不良情緒,或者是出現心理承受不了的壓力,導致患者的自制力下降。如果護理人員處理不好就會激發患者的沖動情緒,引起患者產生心理抗拒,甚至會辱罵、毆打醫生以及護理人員[2]。所以,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那些意識清楚,能夠理性思考的患者,需要讓患者將自己的憤怒情緒宣泄出來,同時配合科學的指導,使患者自認為得到了解,從而信任護理人員,配合護理工作。如果患者情緒激動,患者不配合治療,導致患者自身受累,所以,醫護人員就需要敢于擔當,抓住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時的采取措施。
2.3 悲觀、絕望型
服藥自殺患者主要表現為悲觀、絕望型,病情漠然、沉默寡言以及情緒低落。主要原因為:患者因為存在長期的慢性疾病或者長時間的心理應激情況,他們對生活失去了生存的信心以及動力,產生嚴重的悲觀心理[3]。醫生以及護理人員需要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去跟患者進行交流,解除或者的心理障礙。做好相應的心理溝通工作,幫助患者釋放壓力,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急癥科患者種類多,意外事故發生率多,這就對目前的急救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院前急救就是指在條件有效的情況下,及時的、快速的對極危病人進行搶救。所以,急救人員需要不斷對自己提出嚴格的眼球,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應變能力。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最大程度改善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關系以及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陸梅,袁美華.循證護理對急診留觀患者心理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0(15):125-126
[2]趙麗,熊燕.頭面部急診外傷患兒心理問題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2):54-56
[3]趙慶芳,王冬云,湯莉莉.急診癔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04):854-855
R472
B
1009-6019(2014)12-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