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南京市第二醫院感染科 江蘇 南京 210003
卡波西肉瘤(KS)是一種很少見的發生于皮膚的多發性血管性肉瘤,隨著艾滋病患者越來越多,KS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它最初侵犯到皮膚黏膜,也可侵犯到肺部、淋巴結和消化道[1]。未經及時正確治療的卡波西肉瘤患者因病程長,療效差,病死率高,將在短期內死亡,給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多困難,現將本科收治的5例艾滋病合并KS患者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例,均為男性,年齡31-54歲,均未進行HAART治療,CD4T淋巴細胞50個/ul,皮膚損傷為軀干、四肢,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呈紅色、紫色或黑色的丘疹或斑塊,稍微隆起的硬結,壓之無疼痛,不退色較小質地比較堅實,1例肛周及腹股溝多枚黑色結節,均病理診斷"卡波西肉瘤(KS)"。
1.2 治療與結果
4例給予紫杉醇全身化療,1例予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單藥化療,同時給予護胃,增強免疫營養治療。4個療程的化療結束后,患者的水腫明顯好轉,病變皮膚變軟,結節和贅生物縮小,并且有部分贅生物脫落?;颊呋謴洼^好,病情好轉,可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應繼續堅持HAART抗病毒治療。
2.1 基礎護理及消毒隔離由于患者CD4+T淋巴細胞減少,導致免疫功能極度低下,極易發生機會性感染,有條件的應將患者置于單人房間,早晚各開窗通風30min,限制探陪人數,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指導患者飯后漱口,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患者抗真菌溶液漱口。勤翻身,協助修剪指甲,勤換衣服,穿著寬松棉質衣物。
2.2 心理護理患者病情重,療程長,藥物不良反應大,經濟負擔重,易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在護理時要與患者多溝通,了解患者需要,注意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及時告知病情,耐心解釋化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給予處理,介紹成功病歷,建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疼痛護理KS進展期由于腫瘤的侵犯,病人出現疼痛。給藥方法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三階梯治療"的原則,按時給藥,個體化給藥[3]。給予病人安慰和鼓勵,知道家屬在旁陪伴,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治療護理應集中進行,以保證病人足夠的睡眠,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
2.4 藥物觀察?;熕幬锛翱拱滩〔《局委熕幬飸獓栏癜瘁t囑給藥,注意觀察有無藥物的不良反應,定期監測血常規,脫發情況及消化道癥狀。局部應用靜脈留置針,保證在血管內,化療結束立即拔出觀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外滲及組織壞死等?;熎陂g合理指導膳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低鹽低脂、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2.5 皮膚護理告知病人保持皮膚清潔,不可抓患處皮膚,以免感染[4]。對于破潰皮膚,應做好傷口護理,必要時每天給予換藥,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污物嚴格按傳染病消毒隔離進行處理。
2.6 預防職業暴露做好個人防護,在進行各項操作時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在進行各項有創性護理操作時應戴手套,手部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應用安全型留置針及采血針,針頭放入利器盒中,嚴禁回套針帽。
2.7 出院指導鼓勵患者建立樂觀積極的心態,加強營養,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不到人群聚集地方防止交叉感染。防止高危行為。出院后1個月 ~2個月定期檢查,不適隨診,指導患者觀察抗病毒治療療效,注意有無不良反應,鼓勵患者堅持抗病毒治療,強調按時準確服藥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停藥或減量,告知患者只要堅持抗病毒治療,就可以過正常生活。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并注意做好與患者的血液、體液隔離。
[1]程海軍,王兮.艾滋病相關卡波西肉瘤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2002,29(5):275-278.
[2]徐艷,范春紅,王慧群,等.心理護理干預對HIV/AIDS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2011,17(25):3024-3026.
[3]藺波,蔡蕊.9例卡波西肉瘤病人放射治療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5):1278.
[4]榮玉萍,桂希恩,張永喜,等.1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護理[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