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 河南 新鄉 453100
有關循證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的應用分析
苗芳
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 河南 新鄉 453100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36例該類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作觀察組68例和對照組6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比較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止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結果在患者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4.1%明顯優于對照組67.6%(P<0.05);在止血時間方面,觀察組(2.46±0.65)d明顯優于對照組(3.98±0.83)d(P<0.05);在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7.43±0.87)d明顯優于對照組(10.65±1.32)d(P<0.05)。結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循證護理具有相當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
循證護理;常規護理;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屬于常見臨床急癥之一,不僅起病急,而且病因復雜,再加上病死率高達8%~13.7%[1],所以,做好該類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了。有鑒于此,本文選取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循證護理在該類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就診于我院的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作觀察組68例和對照組68例。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40例和28例,年齡20~81歲,平均(57.8±5.6)歲;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42例和26例,年齡21~78歲,平均(59.2±5.9)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口腔清潔、飲食指導以及臀部護理等。觀察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首先利用臨床觀察等方法系統歸納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誘發的問題(如貧血等),然后以提出的問題為基礎,對與之有關的科研結果予以分析,評估其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確定與患者個體情況相符合的最理想證據,最后結合證據設計具體的護理計劃,并嚴格落實。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 病情觀察
對患者的血壓、體溫以及呼吸等予以密切監測,特別是大出血患者,建議采用心電血壓監護儀予以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尿量、嘔血以及黑便情況,當患者反映有頭暈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通知醫生以便得到有效處理。
1.2.2 對癥護理
對于尚未脫離出血期的患者,要求其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且保持通暢,有效補充血容量;對于心情煩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鎮靜劑[2];高度重視和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通過成功病例介紹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及時更換被服以避免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
1.2.3 健康教育
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患者樹立和保持樂觀心態,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和治療;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科學安排飲食,盡量規避那些刺激性飲料和食物(如濃茶等);科學規劃作息時間,遵循勞逸結合的原則,通過適宜的運動以增強患者的身體素質;忌使用諸如利血平一類的有可能加重病情的藥物。
1.2.4 出院指導
向患者及其家屬重點介紹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常見誘因,幫助患者養成和保持科學的生活習慣,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遺囑用藥,堅持定期復查,當察覺病情發生變化時應盡早就醫。
1.3 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患者滿意度、止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明顯有統計意義。
在患者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4.1%明顯優于對照組67.6%(P<0.05);在止血時間方面,觀察組(2.46±0.65)d明顯優于對照組(3.98±0.83)d(P<0.05);在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7.43±0.87)d明顯優于對照組(10.65±1.32)d(P<0.05)。
所謂循證護理指的是運用最理想證據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盡可能地滿足患者各方面合理需求,充分發掘和利用有限醫療保健資源的一種現代護理模式[3]。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無論在患者滿意度方面,還是在止血時間方面,又或者在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循證護理模式比常規護理模式更具優越性和科學性,表現出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
[1]彭習蘭.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03:271-273.
[2]劉洪軍,馬金英.循證護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3,02:230.
[3]張愛玲,王國輝,張睿.循證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04:127-129.
R473.5
B
1009-6019(2014)12-0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