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薈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1400)
論數字動畫技術在動畫藝術創作形式上的創新
王江薈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1400)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動畫軟件的推陳出新,推動著動畫藝術創作形式和影視動畫視聽上的多樣性發展,給其本身及其產業帶來了重大突破,也對其藝術創作形式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數字動畫技術這一新時代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動畫藝術創作形式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同時也有其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等問題。本文就如何使數字動畫技術與影視動畫的傳統藝術更好地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數字動畫;三維技術;藝術表現
(一)計算機數字技術的興起對動畫的影響
計算機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圖形像學的發展,數字化圖形圖像技術逐漸進入了動畫領域,成為新的動畫生產工具。雖然表面上只是動畫的制作工具發生了變化,實際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動畫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與傳統動畫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動畫電影《阿凡達》預示著數字化電影時代的來臨。①計算機技術對動畫藝術產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因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則進入新的數字化時代,使得動畫的材質運用發生了極大改變。在產業方面,動畫片的制作成本和制作流程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變革。
(二)計算機技術所帶來的新的動畫形式
可以從動畫電影《阿凡達》巨大的票房和國產動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所獲得巨大成功的上看出來未來影視動畫市場的發展趨勢。由于技術因素和制作成本原因,目前二維動畫仍然主導著電影電視及網絡的播影市場。
(一)運動捕捉技術與三維技術強化鏡頭語言的表現力
動畫(Animation)是藝術家運用技術手段,使靜止的造型活動起來,并賦予生命的電影藝術②。動畫電影《阿凡達》(圖1)影片中大量采用運動捕捉攝影③方式結合數字技術合成表現了運動鏡頭時空的跨度,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運動捕捉由電腦收集并處理運動物體關鍵部位的數據后,動畫師即可以在計算機產生的鏡頭中調整、控制運動的物體。(圖2-3)

圖1

圖2

圖3
(二)三維模型的線畫圖渲染強化二維動畫的表現力
通過“對連續光照的離散化處理和對模型輪廓的勾勒,形成塊狀填充式卡通效果”。三渲二繼承了二維以平涂寫意的方式描述對象和簡潔明快的風格,有著二維動畫的親切感,這使它具備了獨特的藝術吸引力和視覺風格。基于3D(three dimensions)動畫制作運用插件“三維模型的線畫圖渲染”軟件,給動畫制作帶來無限的便利,實現動畫風格化特征。(圖4-5)
(三)數字技術渲染畫面風格化藝術表現力
在動畫片中,筆觸是藝術風格的重要特征,影調變化是構架氣氛、烘托人物內心情感和情景情緒的一把利器。在二維中,由于手繪背景在影調表現上分層表示所需的大工作量,實現場景與角色之間光影互動相對困難,二維中較少利用這把利器為自己的表現力服務,利用光影投射于角色身上所體現出的變化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三維中,這只是需要通過調節虛擬的燈光就可以實現,動畫電影《長發公主》中就有角色在大自然中,身上的光斑在不斷變化的漂亮畫面。(圖6)

圖6 動畫電影《長發公主》中場景鏡頭
二維中表現自然環境較多以寫意的方式進行,如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大量場景出現的霧氣就是以半透明塊的蒙在角色層之上的白色色塊表現,通過色塊的緩慢移動來表達霧氣的運動和質量。(圖7)這種真實感極強的模擬可以推及至視覺特效,如爆炸、燃燒。相較之下,二維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會顯得單薄而制作吃力,減少了很多戲劇性的力量。

圖7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場景鏡頭
數字動畫技術的發展仍有問題待發掘和完善,其在寫實與寫意方向上的雙重探索都將推動著動畫藝術形式風格走向多元化,真實與虛擬時空的表現力帶來突破,藝術的張力將更具有豐富性。甚至能給我們帶來新動畫藝術的變革。數字動畫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動畫表現形式,有它自身科技性的優點,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技術美學與真實美學的差異
超時空的視覺產生的距離感;三維技術營造出虛擬夢幻般的影像,誘惑觀眾的視覺體驗處于全神貫注的凝視與傾聽,使人完全置于游戲中,強化了視聽效果的愉悅。數字動畫技術風格化統一是一種風格范式;但也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角色人物的真實情感的再現和藝術形式的獨特性的喪失都成為難以解決的課題,在真實情感和個性特征上無法形成認同。人類情感深層次觸動就是自我的認同和情感的歸屬。
(二)技術異化與運用價值的失落
動畫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一部分動畫創作者過多的依附于技術的實現,必然導致思想的僵化。動畫中生動的角色造型變化,在三維動畫中的是以角色造型建模來完成的,形象通常過于僵化。
三維動畫作為一種新興的動畫形式,有它自身革命性的優點和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二維動畫藝術有其自身的范式,如何縮小三維動畫與二維動畫之間的差距,使其達到真正的融合,展現其各自所長的部分,也是未來三維技術一個重點發展所在。三維動畫技術的發展仍有問題待發掘和完善,其在真實美學具有的張力與虛擬空間表現出視覺沖擊力都有著重大現實意義。總之,數字動畫技術的未來能給動畫藝術創作帶來更大的表現空間和無限的創意。
注釋:
①《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版.
②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P441頁.
③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P455頁.
[1]馮文,孫立軍.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9月.
[2]山口康男.日本動畫全史[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5月.
[3]金丹元.電影美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8年5月.
[4]賈否.動畫創作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5][德]伯格,[德]伯奇.數字圖像處理:Java語言算法描述[M].黃華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
[6]王毅敏.計算機動畫制作與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7]李三強.重讀”中國學派”[J].北京:電影藝術,2007年6期.
J218.7
A
1005-5312(2014)02-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