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明
(三明市福隆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9)
化腐朽為神奇之美的根雕藝術
湯曉明
(三明市福隆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9)
根雕是一種奇妙的藝術,有人將其評價為吸天地之精華,納靈氣于神工;一點也不為過。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根雕藝術,除了那些文人墨客之外,在投資界也掀起了一股熱潮。并且,近些年來,普通百姓家中也開始出現根雕,不僅可以供人們欣賞把玩,還可以將其作為家居,來提高主人的品味。本文簡要分析了化腐朽為神奇之美根雕藝術,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根雕藝術;美;創造
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喜歡我國的根雕,收藏家也開始大力收藏,因為根雕具有自然超魂之美。特別是近些年來,社會上開始興起根雕收藏的風氣,不僅用來投資,還將其作為禮物來互送。
具體來講,根雕指的是結合樹根的自生形態以及畸變形態來進行藝術創作,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和加工,來創作出各種形象藝術作品,可以是人物、動物,也可以是一些器物。根雕藝術需要藝術家自己去發現美,然后對這些美進行創造性加工,在根雕藝術中,其中主要的還是天然,人工只占到三成左右的分量,也就是說,藝術形象的展示都是通過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的,然后對于一些細節部位進行人工處理,也有人將根雕藝術稱之為根藝。根雕藝術的重點在于天然,對它的材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在評價根雕作品好壞的時候,不能夠僅僅考慮它的雕刻手法。
據相關的資料表明,我國最早應該是從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根雕,這是依據我國出土的根雕《辟邪》得出的結論,從戰國到現在,說明根雕藝術已經走過了2300多個年頭。經過不斷的發展,明清時期的根雕藝術已經相當成熟,根雕藝術家們在創作中,除了那些欣賞擺設之外,創作出的根雕藝術品還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比如太師椅、樹根拐杖等等。
我國唐代有位著名詩人,韓愈曾經在某首詩中對根雕人物作品進行了描述,在宋元時期,宮廷中也開始大力發展根雕作品,很多的作家在創作時,也開始將其作為創作素材,比如《百樂鼓琴圖》中就將很多的根雕作品用以做擺設。到了清代,根雕藝術更加成熟,如今也保留了很多的根雕作品,不管是北京的故宮,還是上海的豫園,都可以找到根雕的影子。
根雕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種傳統藝術,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優秀的根雕作品,除了對雕刻手藝有較高要求之外,基本的材質也是需要保證的;并且根雕作品的價值與材質的自然程度呈正比的關系,好的根雕作品,一般沒有很多的加工。具體來講,我國的根雕收藏潮應該是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興起的,朋友之間在互相贈送禮物的時候,開始將根雕作品納入考慮范圍,這些根雕往往有著較高的價格,最高的可以達到幾十萬元,后來有了一段的衰退期,但是目前又開始興盛起來。
通過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根雕在藝術品市場上可謂急劇升溫,頻頻爆出了高價,比如在上個世紀末的一個八仙過海根雕,最后成交價格達到了30多萬;到新世紀以來,也有高價根雕藝術作品出現,比如26萬元的清朝乾隆竹根雕壽星坐像和60萬元的世紀大象巨型根雕,這個作品是我國民間藝術大師葉玉青先生的作品。
根雕藝術作品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點綴居室,除了收藏價值之外,尋常百姓也可以對其進行把玩和觀賞,可謂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賞。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一件優秀的根雕作品,不僅可以讓人們從視覺上獲得快感,還可以從精神上獲得享受。比如我國著名的民間藝人王國榮先生曾經做出了奧運之根,這個作品采用的根材是山桂花,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獲得的視覺效果也是不同的,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希望我國的奧運健兒可以取得好成績。
社會各界都對這部作品特別重視,可謂是好評如潮。可以用著名詞人蘇軾的一句詩來形容,橫看成嶺側成峰;從正面來觀看,這部作品仿佛是一個體操運動員在揮灑汗水,將自有體操的美感和競爭力給充分的體現出來;轉變了視角,又像鞍馬上正在奮力拼搏的體操健兒;如果橫著觀看,好像滑冰選手隨著音樂,在晶瑩的冰場內展示花樣滑冰;從側面觀看,則可以看到我國的傳統功夫;從背面觀看,則又可以看到田徑跨欄的影子。可謂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精妙絕倫。
根雕作為一種美妙藝術,創作對象是樹根,藝術家結合天然形狀,通過想象,采取一系列的構思和方法,來對其進行雕刻,展現出更加優秀的形象。在雕刻家的手中,一件普通的樹根居然可以變成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不可不謂巧奪天工,化腐朽為神奇,人們在觀看根雕的時候,可以獲得共鳴,并且產生聯想。比如,有一個根雕表現的是兔子形狀,豎起了兩個耳朵,在普通的耳朵后面,藝術家將等待的含義融入了進去,用守望來命名,這樣人們在觀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感動的熱潮涌上來,可以在平靜的根雕作品中感受到歷經海枯石爛的滄桑誓言,甚至我們還可以從中想起一些經典的愛情故事。

松鶴延年
再如,《十八羅漢》在2009年的第二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上展覽,這些根雕雖然有著較大的造型,在細節方面卻不糙,有著精湛的技術,受到了眾人的喜愛。這根雕作品的取材來自于樟香古木,據說年齡已經達到了4000歲,根雕大概有4噸重,長兩米,高4米,規模宏大。

一品清蓮 諧音“廉正”
一是根雕作品要有機統一自然美和藝術美:上文我們已經提到,根雕藝術的創作對象是樹和竹等,結合它的天然形狀,來進行創作,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目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得知,首先,根雕作品要有機結合根的自然要素以及人的創意構思,達到高度的統一;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自然因素,而雕也非常重要,除了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雕刻之外,還需要對其進行計劃,進行精巧制作。要知道,思想是根雕的靈魂,技巧只是一種實現的手段。任何的樹根我們都可以對其進行雕刻,但是根雕藝術就需要保證根材具有一定的自然美。甚至還有一些根雕作品是渾然天成,不需要經過任何的后期加工,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總之,在根雕作品中,評價它的優秀與否,根雕手法并不是唯一考慮因素,如果沒有考慮它的自然因素,它就只是一件木雕,即使再精美,它的藝術價值也不高。
二是根雕作品要取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具體來講,根雕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抽象、概括和不可復制,這些特點是由根雕作品材料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獨特性所決定的。一件根雕作品的美,從各個方面都可以體現出來,比如作品所涵蓋的內容,表現的對象,還有作品本身的結構色彩、紋理等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根雕作品的內在,從作品深處所表現出來的美。這種美不僅僅表現在形式上,還表現在結構上,人們在欣賞時,通過這些結構美和形式美,可以獲得共鳴,從而產生精神美。但是,這些美都不是作品表面流露出來的,需要人們主動去挖掘。比如《無題》這個作品,這個根雕作品幾乎不需要人們去進行雕琢,它客觀存在于世間,但是卻不對任何現成對象進行反映,可以說它是天賜的。它虛實結合,有扭曲,有流動,有柔美線條,有陽剛棱角。通過這些外在的形式,又向人們表現出來了一種很深遠的意境。
三是在創作根雕時,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在于發現:在創作根雕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進行必要的聯想和觀察,進行一系列的精神活動;其中,發現是根雕創作的關鍵。外國有人講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陽光。大師和常人的不同,就在于可以從那些普通東西身上找到隱藏的美,并且將其展現出現。根材是天然的,但是通過人們的觀察和思考,也是可以將潛在美以及潛在生命給找出來,除了要求人們有較高的審美修養之外,豐富的生活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某位大師的一個作品是《孔雀》,它的創作過程十分有趣,這是一個不起眼的樹根,然后有人講它居然像孔雀,大師看過之后居然發現果然有些像孔雀,于是經過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如去皮、打磨、裝座等,就出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孔雀。經過雕琢,我們發現真的出現了孔雀模樣,有高昂的頭、卷曲的羽毛以及起飛的動勢等。有些膚淺的人會說,根雕依然是一件作品,是沒有生命的;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藝術有著十分永恒的生命,在進行根雕創作時,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潛在美進行挖掘和發現。
四是要講究自然天成,重視神韻表達:相較于木雕藝術,根雕藝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在根雕創作中,需要善于去發現和挖掘美,在合理部位去運用人為要素,最大限度的降低作品上留下來的人為痕跡,要保證作品的自然因素中可以有效溶入這些人為痕跡,要將自然以及人為的敗筆都有效的隱藏下來,或者是將一些自然缺陷利用起來,比如在《孔雀》這個作品中,就將它的裂紋充分利用了起來,用以做紋絡。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根雕藝術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項傳統藝術,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根雕手法已經日趨成熟。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根雕藝術的關鍵在于自然,不能過分強調人為因素的重要性;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必然擁有良好的材質,之后經過了大師的細心加工,就可以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本文從根雕藝術的發展歷史、根雕藝術的價值體現以及根雕藝術的創作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1]Sam.化腐朽為神奇之美根雕藝術[J].神州民俗,2011,2(15):123-125.
[2]張鳳尚.化腐朽為神奇,賦枯根以生命[J].花木盆景,1997,2(5):98-99.
[3]馮立.化腐朽為神奇——王良與根雕[J].海內與海外,2012,2(12):43-45.
[4]寧云.化腐朽為神奇,雕刻奇才劉明學[J].江西畫報,2013,2(2):78-79.
[5]盧芹娟,錢增芳.化腐朽為神奇——嵊州根雕[J].世界知識畫報,2011,2(7):89-90.
[6]鄒晶,宋柳.化腐朽為神奇[J].世界環境,2012,2(5):21-24.
J322
A
1005-5312(2014)02-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