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
(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音樂網絡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
宋雨
(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音樂網絡傳播與其他的傳統音樂傳播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性,例如主動性、即時性、交流性等等。只有在一定的基礎上,認識音樂網絡傳播,才能更清楚音樂的網絡傳播本質,大規模地復制就形成了網絡音樂的“自來水效應”。通過音樂的網絡傳播也使人們的音樂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就是說音樂傳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客觀對待。既要為音樂網絡傳播的積極意義歡欣鼓舞,又要客觀評估它對當代人音樂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音樂;網絡傳播;音樂觀
在1998年的5月,聯合國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第四媒體”,也就是指在報紙和廣播、電視之后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通過互聯網不僅僅能夠傳送文字、聲音乃至圖像,更能傳遞視頻。互聯網有著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全新特征,那就是傳播的多元化。這也就是說當因特網出現后,每個人都可以創辦媒體,同樣也可以在自己的網絡空間上發布自己的信息,這樣就能夠制定多元的個性化網站。雖然這樣,但是一些權威的報道任然是新聞機構的天下。但因特網具有傳播受眾的全球化的特征,這就讓一些地方性媒體有了更加公平的競爭,能夠改變中國在傳媒界聲音微弱的現象。就是因為互聯網飛速的發展,使得網絡音樂的傳播變得不斷完善與發展。
音樂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依賴網絡,那么就會變成一種全新的途徑,可以讓音樂的傳播變得更加廣泛,讓更多人了解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性:第一,即時性,能夠更加迅速的反映音樂的創作成果,也能讓大家感受到音樂人的審美思想,這樣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一點鼠標,就會讓音樂瞬間出現在我們身邊。而過去的音樂通過期刊、唱片乃至廣播電視傳播,就無法達到網絡的速度。一首歌,無論在任何的一個角落里,只要鼠標一點,就能夠聽到任一種想聽的音樂,這就是音樂網絡傳播的力量;第二,反復性,通過網絡傳播的音樂,能夠讓人們反復接受某一個項目,可以隨意點播任何的音樂信息,以便享受音樂本身帶給我們的樂趣,而傳統的音樂無法帶給我們隨機反復的點播音樂的目的。在如此的反復行為中,可以有選擇性的下載或是收藏感興趣的音樂作品,以備不時之需;第三,主動性,對于很多音樂愛好者而言,對于網絡傳播的音樂,最重要的就是主動性這一特征。可以通過網絡主動地對音樂進行選擇,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主動下載自己喜歡的音樂,并將其復制到電腦或是手機中。即使現在很多人主張音樂版權問題,主張音樂下載收費,但是他們還是愿意主動繳納費用,因為對于他們而言,聽音樂就是一種根本的、徹底的釋放。
音樂的網絡傳播使得傳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這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音樂的網絡傳播的實質,那就是音樂的網絡復制。雖然在“彌漫型”勢態的網絡世界中,但更要認清發展的新形勢,因為它已經致使當代人的音樂觀發生了一些變化,并給音樂社會生活帶來一些影響。
(一)音樂創作觀念的變化
在音樂網絡傳播中,伴隨著一些全新的社會特征出現,這樣音樂創造者忽視了一些唱片傳播以及其他形式的傳播對音樂作品的影響,沒有了這種依賴,就會讓創作者和音樂聆聽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將過去的音樂傳播形態轉化為如今的網絡時代傳播。音樂創作者只需將自己創作的音樂文件上傳到互聯網,這樣就會產生音樂的社會傳播和社會交流活動。音樂創作者之間、創作者和音樂接聽者之間,接聽者之間都會通過網絡空間進行著一種無形的交流,這種交流相對比傳統的形式更加的直接、及時和全面。
(二)音樂審美觀念的變化
由于人們對音樂創作的成果和音樂語言的追求,使得音樂審美觀念有了一些全新的變化,這就是對網絡環境變化的關鍵和適應過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沒有停止過對音樂的追求,正是因為對音樂傳播載體的依賴,使得音樂作曲家有了一些轉變。在互聯網時代,全球每一個地方的音樂家都能夠交流情感,對對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和音樂創作。這樣以往的封閉式音樂創作格局就會被打破,狹隘的民族主義音樂創作觀念也因此而出現一些動搖。這樣全新的音樂模式就會誕生,在新的數字時代里,為了適應多方面的社會需求,就會讓當代人的音樂觀有些轉變,并適應形式的變化不斷發展。
經過了20世紀,音樂的傳播活動完成了許多階段的媒介迭加過程,這樣才促使21世紀的音樂網絡傳播時代的到來。在全新的時代中,網絡的音樂傳播處于一個語言多元化的時代以及旋律構思多彩的時代。需要我們能夠抓住機遇,完成一系列合理性和自由性的挑戰,并抱著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完成一系列的挑戰。音樂網絡傳播會帶給年輕人一些音樂觀念的沖擊,進而形成畸形的文化娛樂觀。正因為這些,網絡音樂傳播才能不斷的進步與發展,音樂網絡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才能成為我們繼續深入討論的話題。
[1]王青青.關于大眾傳媒在高校音樂傳播中作用的調查及思考[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
[2]白晨.網絡音樂傳播對音樂實踐活動的影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2(01).
J605
A
1005-5312(2014)02-0124-01